DAN11 wrote:這樣護駕有啥意思,老闆要是不缺錢,就再去請幾個部落客或媒體平反啊!看要做啥報導還是測試,還是請有公信力的單位檢驗,都比在這老先生長老先生短有效。老先生要是經不起這樣的檢驗,就不要再賺這種錢了,台灣賺大錢的都是黑心,不是玻璃心。 有效拿去找汽車製造廠談合作了啦!授權金用百萬美金作單位的啦!在這邊一千兩千慢慢騙一些無知的車主,是要騙到啥時候才會暴富呀?!
marinese wrote:他文章也推過 歐系車裝 某外銷美國品牌避震器 ,拜託~都開到歐系車 拱人家裝 台中某工廠裝出來 外銷到美西彈跳處理不是很好的硬邦邦避震 他也不跟人家說這避震其實是台灣貨 不也算是半拐半哄...........) 我再次強調,拿出證據來,拿不出來就道歉而已,不要做到"媒體人"讓人瞧不起啊...
有跟到整件事的人就知道產品本身有爭議性本來就會被討論貼片被轉到粉絲團社團裡面大家拿出來討論是廠商自己受不了輿論跳出來說嘴設定好測試的條件也不符合條件事後在那裏凹說白一點車子零件總成那麼多設計那麼複雜你區區一塊"智能貼紙"就可以讓原本的汽車更省油?馬力更大?最好這種東西會沒人討論在測試之前大家條件也都談好但測試出來數值就這樣有看痞子粉絲團的人應該有看到老闆發了一則看似道歉的貼文但用字遣詞卻是滿滿的凹滿滿的不接受還要浪費人家的時間要求再測人家幹嘛幫你廠商測試產品廠商對自家產品有自信根本不用怕人拿出來討論痞子的部落格從以前跟到現在有業配又怎樣?車子一台動輒幾十幾百萬你會單就區區一篇文章就買單?沒有他們介紹車子讓你基本了解你美國時間去每台都看?自己數據被打臉還扯人家業配媒體甚麼的還自稱也是媒體人媒體不能檢視產品?評論產品?頗呵
我來換個角度說說吧話先說在前,我不站在任一方,只以數據說話(我個人私心是不認為這鬼東西會有什麼用處)不過數據是數據,我們先用數據來說話。首先,統計上的5%並不是如痞子所說的要有5%增長才算是有統計意義的當然在這裡你可以說雙方一開始並沒有說好要以統計顯著當做有效與否的結論,而是就是看是否有5%效果設備的5%誤差在這裡也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誰能解釋所謂馬力機的5%誤差是指重覆精度還是絕對精度?我個人認為是絕對精度誤差,意思是,譬如引擎拉出100P的馬力,馬力機可能會顯示97.5~102.5P (+- 2.5%)。但是重覆精度可能小很多,譬如第一次測到99p,第二次可能99.1,第三次98.9。這個推測可以從測試結果看出,單一測試的標準差是很小的,意即馬力機設備每次測出來的差異很小。我們在統計上要說明兩筆測試數據是否在統計上顯著,並不是看兩筆數據之間有沒有超過5%的差距而是以統計檢定去計算兩筆數據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而顯著差異是以5%為第一判斷依據P< 5%時為顯著, P<0.1%時為極其顯著對於兩筆數據的比較,統計上最簡單是使用T檢定(T Test)我用excel跑了一下,這兩筆數據的T檢定結果,P = 0.0236%,統計上已達到極為顯著的標準意思是,在統計上來說,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這兩筆數據來自不同的母體。也就是不管你在這兩組數據裡加了什麼變因,我可以說你加進去的變因造成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我想有修過統計學的應該能理解我在說什麼。(不過統計學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有說錯的請小力一點鞭)請留意,我不是要為這個產品背書,我主要想說的是,在控制變因不夠嚴謹的前提下,得到的數據並不能真的反應出實驗的結果就好像我第一篇回覆,我認為差異來自引擎跟週邊機件熱了。而不是這什麼鬼貼片的功效。但在無法控制這些變因的前提下,就留給商人可以說嘴的空間。其實張老闆也是一開始就設下這個立於不敗的條件了如果台北場的測試有成行,未貼貼片的車先拉個10次,取後五次數據,再跟貼片相比較。我認為就會得到跟這次測試相同的15個測試數據 (前五次無效數據,中間五次跟後面五次相等,甚至如同此次測試,最後那五次還略比中間五次還來得高一些)只不過就不知道還會有什麼理由來說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