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一個工程性的問題:蓋雪隧挖了幾年?只因通過了幾個破碎帶與含水帶,所以停工多次造價高昂,今天又將重演這樣的歷史,真的值得嗎? 還不如把目前的公路品質提升或增加空中與鐵路運輸吧? 開高速公路為了每個駕駛人的私利,真正的運輸目的是這樣嗎? 此外,西部真的有比較繁榮,人口不會外移嗎? 想想這邏輯,你就知道政府說帖的漏洞在哪裡? 減輕環境的負擔才是真的該思考的,沒有什麼給多給少欠不欠(一年多幾十萬輛車的空污(不含其他污染),大家可按一按計算機算算看...)當然啦,想炒地皮還有藉此獲利的人拼老命都要蓋...

每一個政策都有利弊,但當弊多於利時,能否停下腳步多討論一下,這樣就可以省掉下一個核四事件的國家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