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各位01寶傑,關於認為電動車只是買夢想的謬論,你怎麼看?

ThomasLin wrote:
現在普遍都會把電動車...(恕刪)


非常認同。

內燃機的頂尖技術,
掌握在幾個國家和公司。
這些集團是不會降價的。也可能因為製造成本因素,而無法降到多低價格。

反觀純電車,可以透過大量自動化,大量複製,然後壓低成本。
價格這方面,內燃機是絕對無法與之匹敵。

站在消費者立場,
這是好事。

目前宏光電動車就是這麼便宜。

特斯拉70萬電動車,也喊出來了。

電動車百家爭鳴的時代到了。
黃金交叉的時程也不遠了,將來低價位電動車必
然可以便宜再便宜。

而高價電動車當然也會存在。

油電車淘汰時程可能更快,因為,油系+電系,這麼複雜又多零件的車,
價格又會比同車體油車貴。

成本和保養的考量,
你覺得值得入手嗎?
比起電動車,我個人覺得自動駕駛、安全配備之類的比較有搞頭!

鋰電池產業要面對的除了本身自己要解決的燃燒問題之外還有燃料電池、環保燃油之類的敵人!
soul06 wrote:
比起電動車,我個人覺得自動駕駛、安全配備之類的比較有搞頭!

鋰電池產業要面對的除了本身自己要解決的燃燒問題之外還有燃料電池、環保燃油之類的敵人!


首先,燃料電池....還是電池,除了補充能源的方式從充電變成充氫氣以外,整體的架構跟現在在使用的電動車是一樣的。環保燃油就是個假議題了,就好比之前聽說的超臨界火力發電一樣,不論多麼超臨界,還是火力發電,碳排放沒什麼變化,所以透過一個能源儲存裝置來驅動電機這件事已經不會改變了,畢竟電機的效率輕鬆達到95%以上。

再來鋰電池容易自燃的問題,其實出現在以前的811系列,隨著鋰電池轉成523、631等不同配比的鋰電池,安全性已經大幅提高了,然後最近熱門的鐵鋰電池,基本已經把這個風險消除到非常低的程度,未來的固態電池如果再能夠量產,可以直接宣告汽油車進博物館。

至於自動駕駛....簡直就是為電動車量身定做的,其他太複雜的不說,現在自動駕駛能力能夠有快速的進步都是因為高算力芯片的不斷迭代,馬上明年的芯片都能做到250TOPS以上,250什麼概念?今天的挖礦機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水準,然後我們都知道挖礦機會消耗大量電力,如果把這些芯片放到燃油車上面,本來內燃機就只有40%的熱效率來驅動車,結果這40%還要分一大堆去給自動駕駛,如果排量小的汽油車,估計還要增加額外發電機去給芯片用....一切的科技的進步都在為燃油車進博物館做準備了。

最後順道一提燃料電池,目前全世界的“初步”共識,就是燃料電池是用來取代柴油機的,柴油機主要都是商用為主,工程車、巴士、輪船這些,這些使用柴油機的機器有個特點,就是使用時間特別長,比如挖土機,一開工,可能就運行72小時不停,只換駕駛,不換機器。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體積特別大,所以對能量密度要求不高,反而對補充能源的速度要求更高,這一切剛好都吻合氫燃料電池的特色,補能快,佔用體積大,尤其以後碳中和,如果輪船不能用油了,燃料電池幾乎是唯一的能源替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只做乘用車的品牌在放棄燃料電池,例如本田,但自己有商用車系列的,還是繼續開發,例如豐田。
seven ok wrote:
沒有一場戰爭(戀愛)是完全準備好的,

充電站的足夠與否,
端賴消費者是否能接受。
(現階段5G網路,不也是如此嗎?)


也就是,如果嫌棄現階段充電站不足,那就現階段不要買充電車。

目前特斯拉在台灣,
還是供不應求。
所以,就算特斯拉的充電,目前不再增加,還是會有顧客買車。

反之,續航力足不足的問題,目前也無須解決,因為還是很多人排隊買車啊!

所以,不是消費者挑電動車,而是,電動車剔除消費者啊!

嫌棄充電車不便者,
就繼續嫌棄吧!
因為,終究還是必須接受和面對。

充電問題?續航力問題?

這些問題,是消費者自己本身的問題,不是充電車生產商,必須幫你解決的問題。

你可以不買,但是,你會發現,你不買,大家還是搶著買喔!


卡內基訓練課程的內容外洩嗎
cckm

卡內基課程若是這樣,豈非搞笑.

2021-08-09 10:40
seven ok wrote:
這些問題,是消費者自己本身的問題,不是充電車生產商,必須幫你解決的問題。
你可以不買,但是,你會發現,你不買,大家還是搶著買喔!

充電車數量再增加下去,充電樁一定是會個瓶頸,
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搶著買充電困難的電動車.
沒有任何一種消費品的相應設施是消費者有能力解決的.
沒5G基地台的地方,5G手機也只能當4G用............
soul06

同意加一。 要鋰電池電動車。 基礎建設一定要起來! 很多人把電動車想的好棒棒。但問題來了。基礎建設很容易嗎? 我只能說。內燃機一定不會死的! 油電車是個好主意!

2021-08-09 13:13
seven ok wrote:
因此,在美國銷售的產品,可能不是最好,但一定夠安全。

這事先問問波音公司.........
剛剛查台灣車輛總數,截至2017年全台700多萬輛車登記!
我算一半就好350萬!
我把技術提升那些也預估進去好了,假設建議充電樁數量50~70萬隻才能滿足台灣350萬電車所需!

你覺得台灣有哪麼多空間、那麼多電力供應可以供應全台汽車都換電動車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要把電車想的太神了!
台灣地不大,要全部都換成電動車我覺得根本不可能!    
更不用提要把內燃機送進博物館了!
soul06 wrote:
你覺得台灣有哪麼多空間、那麼多電力供應可以供應全台汽車都換電動車嗎?


你知道 現有電力就算完全不增加,都足以應付 400萬台以上的電動車每日平均行駛里程60公里嗎⋯⋯⋯⋯

相信你基本數學沒問題,可以自己就算看看了。
soul06

對! 所以你講的沒錯。所以全台電動車是不可能的事情!

2021-08-09 21:18
alphaelf

要全台都電動車做啥?現有車主只會希望永遠別過20%,這樣一直爽開,還不用繳牌照稅。

2021-08-09 21:33
soul06 wrote:
剛剛查台灣車輛總數,截至2017年全台700多萬輛車登記!
我算一半就好350萬!
我把技術提升那些也預估進去好了,假設建議充電樁數量50~70萬隻才能滿足台灣350萬電車所需!

你覺得台灣有哪麼多空間、那麼多電力供應可以供應全台汽車都換電動車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要把電車想的太神了!
台灣地不大,要全部都換成電動車我覺得根本不可能!


這個假設都是對充電的不理解。先不提,只要有電就能充電這個事實,不論你是用家裡的110V還是自家屋頂的太陽能,“理論”只要有電就能充電。電動車目前使用的電動樁,有直流跟交流,直流就是所謂的快充樁,這個都是接380V的輸出,一般家裡是很難申請的,對整體電網的負荷是有影響的,但交流電,就是慢充,都是220V,然後電流是30安培,所以整體功率就是6.6Kw,這個6.6Kw什麼概念,就是大概一台要負擔10坪空間大小的冷氣,如果台灣的電力連增加50萬台的冷氣都做不到,那真的別跟其他國家競爭了。而且還要這50萬根充電樁同時在尖峰時期充電,但實際上,大部分的電動車都是晚上在充電,從電網的角度來看,其實對於平衡波峰波谷還有實質的幫助
BlueSky5230

廣設電動車專用充電空間,雙北市的建商肯定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雙北雖然人口稠密,可是有很大比例的人口是買不起房的,更別提肖想有充電樁的停車格。

2021-08-10 11:59
BlueSky5230

買不起房和車位的,你覺得他們會想買電動車嗎?所以政府普及化達標得設定值肯定不會很高,有4成就要偷笑了。

2021-08-10 12:01
ThomasLin wrote:
這個假設都是對充電的(恕刪)

这位同学说的是对的, 非营业用电动车的关键在隔夜充电, 电力的取得在城市里面往往比自来水还方便.
而且电动车的充电功率都是精心考虑过的,
以大陆220V看, 早期的都是自带16A充电盒子(交直转换的充电机在车身内部), 也就是3.3kw, 那隔夜8个小时的话, 基本上25度电是没有问题, 这连专线都不用拉, 家庭原有空调敷线已经可以承担了.
目前7kw的比较普及, 那需要拉一条粗一点的线, 4-6平方的, 8个小时就有50度电了

以15度电/100km粗略换算的话, 25度可以跑150km, 50度翻倍不到一点.
其实更多电也是没有太大必要了.

晚上只要有车位, 把线路铺好, 利用现有配电的容量, 就应该可以容纳很多电动车隔夜充电了.
更多的车辆超出容量的, 等将来需求出来边改边建, 逐步就会好起来的, 即使大陆满天飞的电动车, 散落在汽油车的存量里面, 也并不多, 一个500个车位的小区, 可能多了15-30部电车一点没有什么感觉的.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