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如何將車輛的操控性藉由簡單的調整達到最佳狀態~~~

Roger17Chen wrote:在台灣有很高比例的人......只要重心與懸吊校調得當,要做到"過度轉向"一樣是可以的,跟前驅後驅四驅及馬力和空力下壓力薄胎厚胎都沒有絕對的關係~~......另外車尾越重的(如常載人或有放重低音)因為重心較偏後,所以也需要較粗的後傾桿~~....(恕刪)

以上2句本人持滿懷疑態度其他的就隨便了,天氣熱小弟越來越懶墮了
請問 你以為每個人都有個叫藤原文太的老爸嗎.........
技術不好~ 沒關係 你可以讓長輩上路 然後再幫長輩處理後續~
順便請你看一下這篇.... http://www.ttv.com.tw/098/05/0980531/09805314354001I.htm 你覺得如果你是這老伯的家人 你會怎麼想....


這段影片就是設定到最完美的前驅車,幾乎所有重量都壓在前軸,所以等於是"兩輪驅動的兩輪車" ,後輪的作用等於只剩"別讓後保桿磨到地" ....

這樣的車,過急彎時根本是以內側前輪為圓心在過彎,100%的超級甩尾(誰說只有後驅車才能不靠手煞甩尾的???? 笑死人~~ ),在山路有幾台車是它對手?? 這在60年代的蒙地卡羅大賽就已經證明了~~

這種能以內側前輪為圓心的過彎動作叫"Tack in(勾入過彎法)",只有設定到完美的前驅車才能做得到~~

入長彎時可以先做Tack in讓車尾先滑出,然後前輪快速反打,就可以不拉手煞做出極漂亮的慣性長距離飄移側滑喔~~

不過這並不算是"中性轉向"而是"過度轉向",但這證明了就算是天生偏"轉向不足"的前驅車,只要重心與懸吊校調得當,要做到"過度轉向"一樣是可以的,跟前驅後驅四驅及馬力和空力下壓力薄胎厚胎都沒有絕對的關係~~

你打這篇 我相信~ 花費絕對超過五萬以上 可能超過好幾倍吧~ 你不是說要花五萬的預算嗎....
SO~ 五萬能幹嘛, 光避震就四萬多了 輪胎 碟盤哩~ 拉哩啦紮 就十幾萬了.......
不然~ 我妹夫那台T牌阿替司 麻煩 我出五萬 請你幫他改到好~
PS 他開車技術也不好 習慣也很差 , 從他開車到現在 六年 幾乎每年出兩次車禍 一次光賠人家跟修車 大大小小一台新車的錢都花得起了, 所以 我妹現在不讓他開車......... 避免浪費錢......... 拿那些修車的錢 做小黃出門來有賺............



各位~ 對不起 我又認真了 我又輸給他了
他就是來亂的...
所以基本上已經不想回應這篇了...
請大家讓其自然下沉吧...
今年60屆澳門大賽!!台灣兩個車隊將會參賽!!請大家替它們加油!!
所有的討論當然是以有駕照且遵守交通規則為前提,難不成在01版上討論要如何違法的事嗎??

所以沒有駕照且沒遵守交通規則自然不在討論之列啊~~

我說過5萬只是個概略值,意思是只動避震防傾桿的部分,至於實際的開銷要看車款而定~~

一般而言越貴的車改避震防傾桿也越貴,若買得起貴的車,自然改裝容許費上限預算也會較高,所以不需要在這個部份上打轉....

重點是,就算只動避震防傾桿的部分一樣可以提升操控性,我相信那影片已經證明了~~當然要提升到那程度還要改其他地方,但一般人也不需提升到那程度吧??

當然若是你想要煞到能翹後輪,超利的煞車和超高抓力的胎當然要改,但一般人應該不需要煞到能翹後輪吧??

影片中的車既沒有大包也沒尾翼也沒大框超薄胎,而且有可能避震還不是常見的線圈彈簧加減震筒(老Mini避震只是用橡皮饅頭當避震),只要調整得當一樣虎虎生風~~

有自信用自己重改到極致的車擊敗那Mini的請舉手~~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有自信用自己重改到極致的車擊敗那Mini的請舉手~~


舉手!!! 我難得有這麼有把握的事


Roger17Chen wrote:
重點是,就算只動避震防傾桿的部分一樣可以提升操控性,我相信那影片已經證明了


你靠哪一點證明 那台 mini 是用你不切實際的方法來設定車子壓

真難得遇到你這麼有趣的人 有沒有興趣出來賽道 證明你的方法又簡單又快速又有效又經濟?

我有自信證明你是狗屁不通 但我沒自信把你敲醒
Jaku 峠
Jaku wrote:
舉手!!! 我難得有...(恕刪)


哈哈~Jaku大大的回覆真是讓我捧腹大笑!
繼續來去跑倫敦賽道了>"<!!!
一番好意卻被.....
基本上
講這麼多
要把"車輛的操控性藉由簡單的調整達到最佳狀態"
最快的方式就是"換車"
牛就是牛
牽到北京去還是頭牛
有些東西是可以改善可以突顯某方面的特性
但是有些車就是沒醫
例如不小心踩到香蕉皮就會翻車的........
BTW,
一堆人都不知道開車過彎過程重心該如何轉移了
別急著調整車子
先調整開車的人跟人的腦袋效果會更加顯著而且立即
Roger17Chen wrote:
你用地磅量就會發現調避震器上的高度調整環就可以輕易改變單側的輪胎接地壓,很神奇吧??我發現台灣和日本的車界竟沒多少人知道這招"Cross Weight Twist"(對角荷重扭腰值調整),真是悲慘..... (恕刪)

本來一直不想進來這篇看的
想也知道是垃圾
難怪一堆人罵不完
要求不要誤導視聽
上面的引言很明確的
勉強只能針對小型封閉賽道調整用
一般道路駕駛誰這樣搞?
而且那是靜負荷
開車時是動負荷A?
這招是哪位天才想出來的?
應該沒有可以用運動方程式支持這樣的調整方法吧?
"車界竟沒多少人知道這招"Cross Weight Twist"(對角荷重扭腰值調整)"
車界在哪?該不會在你家車庫吧?
"真是悲慘"
不知是誰悲慘.............
sean1975tw wrote:
一番好意卻被.......(恕刪)

我想 他如果買一台AMG E66 可能不用花到五萬的調校費......
Roger17Chen wrote:
小弟有個疑問,若是只有5萬左右的預算,女王孩子父母又一直抱怨每次去山上玩就是很會晃暈到吐,不過轉彎時輪胎倒還不會打滑,那應該怎樣改善車子的操控呢??(恕刪)

開車技巧有問題啦
講老半天............
或其實是她們根本不想坐你的車出門
要不然就又是
牛牽到北京依然是頭牛
很想要說
換我來開保證一路愉快
還可以唱歌聊八卦
聽我講笑話滿車歡樂
甚至會覺得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
但若是牛車............
神仙難醫
PS. 樓主開什麼車啊?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