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或許有點好處是開放過一段時間可以減少一些清朝人吧?看到機車誤傷國道就要大驚小怪的,通報就算了甚至去逼車叫囂之類的就太過頭了,正式開放後應該會慢慢減少這種現象吧?
認真說最大的好處是人民有選擇的自由,就像出門各位開心想用跑的還是用走的一樣,都是A點到B點,使用什麼交通工具應該是個人選擇,只要不會妨礙到他人,不會造成他人不便,就應該可以使用,所以只要這車種能滿足速限,時時保持在速限內,哪怕是11路公車我都支持上國道!
而很多人在吵的其實是駕駛人的問題,那個真的跟車種關係不大,重要的是加強駕訓教育,減少猴子取得駕照的比例,還有更好的道路工程設計,讓猴都很難猴下去,最後才是大執法把前面篩選不掉的頑強猴兒處理掉才是,不然整天在警力不足卻又要出一堆本可以不需要出的任務根本惡性循環…
但如果以人類這種跨坐式的機械運動模式,有人說 : 機車的安全模式與汽車被動安全模式不同,不能相提並論。我只是有點訝異,在高速度的撞擊下,穿件機車防護服居然會比鋼鐵堆疊的車殼被動安全還安全,甚至在車來車往的高速公路上,機車騎士在撞擊瞬間,人車分離,然後變成砲彈飛出去再去撞擊地面或來往車輛,現有的機車防護服能夠保護生命安全嗎?
跨坐運動模式歷史上就是古代的騎兵,但騎兵為了保護生命安全還會有全身的鐵片具裝甲,如下圖:
騎兵與馬 全身都披掛鐵片的具裝甲

騎兵運動模式

日本2015的動漫 obsolete,您只要提供一噸的石灰石,外星人就送您一台 機械人,類似外骨骼甲蟲,內部只有藍色液體,只要啟動後面的把手後就能啟動,所有動作會以操作手的運動模式為主

早期只是如牛,馬 拿來作農用機械耕田

後來全身鎖上裝甲開啟戰鬥模式,作為戰場使用

為什麼會將動漫中的機械人代入機車,因為原先機車只是作為短途與慢速使用,但如果要上高速公路與長途,長時間使用,那就偏離原始設計用途與使用範圍,如果沒做任何的設計變動與改裝,想想都覺得危險。
機車上不上高速公路,就讓政府與車主自己去想辦法,只要路上的機車不要在車陣中隨便鑽來鑽去,動不動就從身後發出高鳴聲浪呼嘯而過,讓日子過得平淡適意就好。
現在的自行車已經從人力變成電動輔助,如果哪天電動輔助自行車的速度可以到達 80 以上,甚至超過 150 ,那是否題目就要改成 電動輔助自行車是否可以上高速公路 ? 哈哈,人生如戲,就是為了 錢 罷了。
在網路上隨便找個 重機 規格 Indian Challenger Limited 1800 (2023)
Indian Challenger Limited 規格表
引擎形式: PowerPlus 水冷 60˚ V型雙氣缸四行程引擎
總排氣量:1,768 c.c. ( 108 立方吋 )
內徑 x 行程:108mm x 96.5mm
壓縮比:11.0 : 1
最大馬力 : 122hp@5500rpm
最大扭力:18.15tkg-m (178Nm) @ 3,800rpm
排檔方式:往復六檔,滑動式離合器
油箱容量:22.7 L
在我國經濟部能源局的測定數據中,達到一級油耗,每公升可行駛 18.4 公里,以高達近 1,800c.c 的排氣量來說,這樣的數據表現非常不錯,
車重 377kg
軸距 1668mm
前輪尺碼 130/60-19
後輪尺碼 180/60-16
煞車型式 前後碟式
市區油耗 13.61km/ltr ( 雅虎汽機車拍賣上的顯示數據)
高速油耗 32.7km/ltr
汽車 那就以平民車款 TOYOTA VIOS 1500 (2024)
引擎型式 1.5 升 DOHC 直列 4 缸
排氣量 1,496c.c.
最大馬力 107 匹/6,000 轉
最大扭力 14.3 公斤米/4,200 轉
變速箱 Super CVT-i 附模擬 7 速手自排
車重 1,085 公斤
平均油耗 17.2 公里/公升 (歐規)
能源效率等級 1 級
U-CAR 二次跳槍的標準化加油流程將 Vios 的油箱補滿,共花費 10.17 公升的油料,與 219.6 公里的測試里程相除,得出實測油耗值為 21.59 公里/公升的亮眼數據,OBD-II 儀器顯示成績更是驚人的 22.3 公里/公升,至於車上旅程電腦的數值則較保守,為 20.4 公里/公升。
對於重機 VS 汽車 的油耗比較,我一直認為毫無意義,因為重機是一種 大人的玩具,只要玩得開心就好,油耗就隨意了。但平民汽車屬於通勤與生活交通工具,油耗就顯得很重要,油耗高就代表生活成本增加。
但是,從以上的重機與汽車 規格比較:
重機: 377 公斤,1768cc ,一級油耗,每公升可行駛 18.4 公里,馬力重量比: 377/122=3.1 公斤/馬力
汽車: 1085 公斤,1496cc ,一級油耗,17.2 公里/公升 ,馬力重量比 :1085/107=10.14 公斤/馬力
一場 玩具 與 工具 的比較,是否懷疑 機車引擎的效率很差,汽車/機車的重量= 1085/377=2.877倍,汽車/重機 的馬力重量比 = 10.14/3.1= 3.23 倍,大馬力的重機引擎去推動重量更輕的機車車體,為什麼油耗與重量差距近 3 倍,馬力重量比差距約 3.23倍 的汽車相比較卻 近似相等。難道大馬力機車引擎推不動汽車車體重量?
是否重機引擎該歸類為高耗能的機械設備 ?
還是不能這樣簡易的比較,需要更友善的灌水計算法來美化數字。
lion01 wrote:
為什麼會將動漫中的機械人代入機車,因為原先機車只是作為短途與慢速使用,但如果要上高速公路與長途,長時間使用,那就偏離原始設計用途與使用範圍,如果沒做任何的設計變動與改裝,想想都覺得危險。
你的年紀一定是還小
obsolete這部我是沒看過
但這種本來是工作用的機器人演化成戰鬥用機器人的設定
早在1978年所誕生的鋼彈就已經是如此設定
鋼彈裡的機器人稱Mobile suit
直翻就是機動衣, 本來就是供人類駕駛用來勞力工作用的
直至21世紀現在, 已經慢慢有類似的雛型發明了, 就是"外骨骼省力服"
說白的, obsolete這設定的構想其實是抄....喔不, 參考鋼彈的
只是這obsolete的機器人看起來比較像是完全自動的機器人
以你想舉的例子, Mobile suit還比obsolete符合
回正題
並不是原先機車只作為短途與慢速使用, 而只是以前科技不發達
第一輛被公認為現代汽車的車其引擎只有0.75 馬力, 最高時速約 16 km/h
現在的電動兩輪車隨便都比它大
高速撞擊下, 機車騎士人車分離本身當然會比汽車駕駛被關在車殼內安全
但是人車分離有其它的風險是分離後被其它車輛輾過
這才是很多反對的駕駛所在意的
你的死活他們才不會管
他們CARE的是不要你的死活莫明其妙變成是他們造成的
要搞清楚重點
二輪車不管重機, 白牌, 電動輔助自行車, 都一樣會人車分離
人車分離後風險都一樣, 有什麼差別??
除非是有車殼, 不會人車分離的二輪車

路人39 wrote:
你的年紀一定是還小
感謝您的厚愛,很久沒看到 年紀小 這 3 個字。
路人39 wrote:
obsolete這部我是沒看過
另類機械人吧,在鋼彈主流外的次文化,極短篇小故事。內容比較接近現代戰爭科技,探討人性在戰爭科技平等下生存的小故事。
有空可以在網路搜尋參考一下,讓我們再次年紀小年輕一回。
鋼彈故事中個人比較喜歡大艦巨砲的 MA 與 浮遊炮
路人39 wrote:
高速撞擊下, 機車騎士人車分離本身當然會比汽車駕駛被關在車殼內安全
如果是在空曠地或有限車種,車輛的賽道內可能比汽車安全,但在車種,車輛噸位沒限制的高速公路內,安全性我是沒把握,一切都交給上帝吧。
遊戲玩輸了可以重來,或換個可以贏的遊戲。但生命只有一次,在沒有完全安全保障下,還是躲在厚重車殼內龜起來比較安全保險。
lion01 wrote:
以機車24耐環島950公里計算,950/24=39.58 公里/小時的時速。機車引擎需要有能在 時速 100 公里 連續運轉 20 小時以上不故障,不縮缸,不熄火,不暫停,不過熱,不衰退 的能耐吧 ?...(恕刪)
你指的機車有限定排氣量嗎? 因為台灣人很愛把機車跟重機分開來講,所以我不確定你指的是什麼,若是無排氣量限制,汽車有辦法,摩托車當然也有辦法,但這不太實際,因為往往駕駛人會先沒辦法
以本田GOLDWING來說,1800CC水冷水平對臥式六汽缸,時速100時,轉速約為2000RPM左右,因此你認為有沒有辦法呢?
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達卡拉力賽?,幾乎各種交通工具都有參賽,其中最快的紀錄經查為
"在2024年的達喀爾拉力賽中,美國本田車隊的車手瑞奇·布拉貝克(Ricky Brabec)以總時間51小時30分08秒的成績獲得摩托車組總冠軍。 該賽事共包含12個賽段,總賽程超過4700公里。"
不知是否有符合你的要求?
lion01 wrote:
重機 vs 汽車 長途油耗比較
在網路上隨便找個 重機 規格 Indian Challenger Limited 1800 (2023)...(恕刪)
你這一點都不隨便阿
這台車在路上認真找都不一定找的到了,你跟我說隨便...?

lion01 wrote:
重機按照1300--1800 挑一台最大排氣量,汽車按照平價汽油引擎規格,沒有挑選 1200cc油電混合車,e-power,應該很客觀吧? 沒有雞蛋內挑骨頭。重機排氣量大馬力大重量輕,油耗應該更好吧? (2023)...(恕刪)
按排氣量就客觀? 那若是從加速能力的角度來看呢? 兩輪車跟四輪車的引擎動力設計有根本上的不同,豈能是排氣量相同就能比較的...?
你舉例的那台車,其加速性能可能連300CC的摩托車都比不上,這又要怎麼講?
lion01 wrote:
對於重機 VS 汽車 的油耗比較,我一直認為毫無意義,因為重機是一種 大人的玩具,只要玩得開心就好,油耗就隨意了。但平民汽車屬於通勤與生活交通工具,油耗就顯得很重要,油耗高就代表生活成本增加。...(恕刪)
那是你個人狹隘的認識+刻板印象
白牌機車可以是交通工具,大型重機就只能是飆速玩具? 這種想法不是破綻百出嗎?
你的意思是一樣的車,只要加個幾CC就會從生活交通工具突然變成大人的玩具了嗎?
我是真的不懂為什麼摩托車的排氣量加大就會從代步工具變成玩具


畫面中的那三台重機,難道看起來像是要去玩的嗎?

你都知道平民汽車了,那為什麼沒有想到平民代步用重機?
另外別忘了,你汽車不論是10萬塊或是1000萬的,其路權都相同喔!,重機還有路權上的不同,因此比起汽車,更多了一個買大排量的理由
lion01 wrote:
一場 玩具 與 工具 的比較,是否懷疑 機車引擎的效率很差,汽車/機車的重量= 1085/377=2.877倍,汽車/重機 的馬力重量比 = 10.14/3.1= 3.23 倍,大馬力的重機引擎去推動重量更輕的機車車體,為什麼油耗與重量差距近 3 倍,馬力重量比差距約 3.23倍 的汽車相比較卻 近似相等。難道大馬力機車引擎推不動汽車車體重量?...(恕刪)
你都知道是玩具與代步工具的差別了... 那怎麼還會有疑問呢?
設計與出發點就不同了,怎麼比? 你應該拿性質且加速能力相當的車輛放在一起比才有意義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