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胸部 wrote:
什麼時候會出現這樣的路況?
一般道路不可能
因為外側壅塞那汽車早就跑進內側把內側先塞滿了
但是現實是尖峰時刻塞車
機車一定跑得比汽車快
這種路段不少呀,我常常會經過台北市松壽路東往西,下午過後在新光三越A11前,三線道右側外線車道有排班候客的計程車,臨停上下客的汽車,已入站的公車,緩行的汽機車佔滿,中間車道有從A11旁巷子轉出來的汽機車,準備入站的公車,準備在前方松智路口右轉的汽機車,準備從右側車道切出來的計程車,汽機車,還有要出站的公車,但是左側內線禁行機車車道有時甚至一台車都沒有,就算有也沒有另外兩線車道那麼壅塞。
因為要直行松壽路的機車無法使用內線的禁行機車道,所以只能和其他車輛塞在中間車道的汽機車,準備入站的公車,準備在前方松智路口右轉的汽機車,準備從右側車道切出來的計程車,汽機車,還有要出站的公車擠在一起,不但增加碰撞事故的風險,還可能因此必須停等前方松智路或市府路90秒以上的紅燈,因為塞車,不但增加車輛的耗能,增加車輛的排放和廢熱,在車陣裡的人還增加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境的時間而提高健康上的風險,通勤時間也增加。
然若是取消內線的禁行機車道讓機車可以行駛,不但可以分流減少右二車道的的機車數量,也可以讓其他要直行的汽機車都可以比較順利的通過,無形中也減少了事故與健康上的風險,還降低了空汙並減少能耗。
另外忠孝東路四段,或是建國北路往北過了南京東路也是,右側車道常常有各類的臨停、上下客或貨的汽車,準備轉彎,從巷子出來的車輛,緩行的車輛或攬客的計程車等,然後左側內線禁行機車道沒什麼車,但是要直行的機車還是必須和上述的各類汽機車擠在一起~
事實上,只要有禁行機車車道的路段,都有可能發生上述禁行機車道沒什麼車,但右側車道卻一堆車的情況~
另外,尖峰塞車時刻,機車未必一定比較快,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松壽路,因為松仁路往北過了信義路有禁行機車道,汽車不受這個限制可以直接左轉松壽路,然後汽車再繼續走松壽路東往西的禁行機車道直行,但機車若是同樣的動線,受制於禁行機車道,先得在松仁松壽路口待轉,然後再和其他車輛緩行於松壽路上的中間與外側車道,機車未必比較快,常常是汽車比較快。
就算是尖峰塞車時刻機車跑的比汽車快,也不應該用這個理由在道路上劃設禁行機車道來限制機車的路權,事實上,若機車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間有限的道路,分流了其他車道的車流,可能還能緩解壅塞。
我尊重你贊成用圍堵的方式的意見,你也認同對汽機車都一樣,但是現實的情況是目前只針對機車圍堵,反而增加事故、能耗‘廢熱、空汙與健康上的風險,同時還浪費了大家寶貴的時間,汽車駕駛的時間是時間,機車騎士的時間也是時間~台灣的道路交通政策也許無法做到公平,但至少要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