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關於車子是負資產一事

錢沒有不見 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
能讓你快樂/方便/享受

前提還是要有錢
這樣行不行
蒼天浩月 wrote:
請問一下那房子每間也...(恕刪)


用現金流來看
房子正資產是有租金收入
房子負資產是有貸款支出

房價高低要等賣出時再結算資本利得或資本損失,房子還沒賣之前要看房子造成現金收入或是現金支出。
蒼天浩月 wrote:
一台車 少說 八十到一、兩百萬、但是如果買車的動機對的話,
是會讓您增加入 > 支出的

做生意,送貨,有不買車的?
只有領薪水的,低薪的,
把買汽車當負資產。
vinwork999 wrote:
負資產無誤
舉凡一般家電.家用汽機車等,一到手後,即展現二手價值=開始掉血
這資產的效益被你使用(享受)掉了,它的價值就表現在這,
但實體價格肯定是往下掉的~對吧
(不然一樣這台車我跟你買沒比較便宜~我不如直接跟車商買~對吧)

房產一般認為正資產
日本房產普遍價格維持都差不多~十年前買跟現在買~價格上算一算差不多~
賣掉價格平均來說也差不多~
為何台灣普遍認為正資產~
就民族劣根性~炒個樓~就覺得房地資產越來越高~

房產持有稅率低~
假設兩人住的房子室內25坪~可以~合理~房價用一千萬內算
那稅率多少~大約一年一萬左右的房地產稅吧~
相較一百萬的新車~一年牌照燃料強制險基本一萬二~基本喔~
還不含保險+保養~你高興可以不含沒關係
房地還不用每年刷油漆~沒房貸一般也不會保火險地震險
算起來~那是不是很正資產~



謝謝你的分享

我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你

最近有一個議題 不清楚您知不知道這件事

就是人口少子化的議題
當人口數變少,相對的 對房子的需求量也相對下降
現在如果有房子的 通常都是長輩留下來的,或是貸款買的
那麼10~20年左右,就會像日本那樣子 供過於求,因為人口逐年偏少
買房的人也逐年下降中
如果房子售價一直不降下來,建商不可能寧願空著養蚊子,也不願降價賣,就算要住 也大多數偏向用租的 而不會用買的

請問 如果到那時候房子的正資產是否會走向歷史??
邏輯不太正確。
賣出時價格會低於買進價格的東西,就算是負資產。

即便是生財工具,賺進來的錢我會認定是附加價值,車子本體仍是負資產無誤。
車位要錢,保養要錢,繳稅要錢;當免費工具人司機不用錢,找停車位找到抓狂不用錢,煩得要死還被back-seat driver指指點點嫌東嫌西不用錢,心累不用錢!???

有業務需求再租,平時就花點小錢讓別人服務,輕鬆愉快又環保,無價!
領牌落地之後車子就是負資產

車子拿來賺錢也不是正資產好嗎

車子越開越值錢才是

其他那叫創造收入跟車子本身價值無關
看買什麼車,買農機來翻土,一天就有1W2了
我覺得要討論這件事情前,要把定義說清楚。
現在很明顯的就是大家對負資產一詞的解釋南轅北轍,各自有自己心中的一套解釋。
所以根本沒有共識。
以下是從維基百科查到的負資產定義 :

負資產一詞指當一項被用在抵押保證而取得貸款、惟市值比尚未清還的本金現值還低的資產。這些資產大多數為物業或者土地,亦可能為汽車,或者大型電腦等等物品。

在物業市場內,這種由於物業的市值低於原先用來購買物業的借款(樓宇按揭)的現象,通常在物業價格普遍下跌後發生。這也表示,如果借款人無法還清購買物業所用的款項,貸款人即使把物業沒收或者是轉賣,都不能夠填補差價。借款人最終失去物業的同時,依然負債。


大部分人都不是以財會眼光來看負資產一詞,而大部分人應該都是由定義的第二部分來定義負資產 :

"如果借款人無法還清購買物業所用的款項,貸款人即使把物業沒收或者是轉賣,都不能夠填補差價。借款人最終失去物業的同時,依然負債。"

所以不管是什麼資產,只要你在貸款買入此資產後即使變賣也無法清還貸款,仍會負債就稱之為"負資產"。

以此定義車輛大部分都是負資產無誤。
至於買了會開心、會安全、會自由自在、可以拿來賺錢,都是資產帶來的效益,跟他是正負資產無關。
正負資產並無褒貶之意,如果只要聽到負資產就感覺被貶抑要反擊也大可不必。
用白話文形容一下就是,如果你貸款買了一部限量100台的法拉利花了2000萬元。
在你貸款期間需要變現,賣了2500萬元不但還掉貸款還賺了500萬元,那就是正資產。
如果你貸款買了一台100萬的豐田休旅車,突然需要變現賣了80萬。
還不了貸款還要自己貼20萬,那就是負資產無誤。
吃飯也是負資產...是不是乾脆也不要吃好了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