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出差近一個月所看到的對岸汽車(尤其是新能源車)分享~

tenderlover wrote:
本次出差看到應該是最...(恕刪)


你不該貼在這的
會被攻擊喔!
這十多年來跑兩岸與歐洲車廠
看到對岸從落後到變成狠甩臺灣幾條街,真的很無奈
但講出來根本沒人信
尤其看到臺灣國產汽機車廠還在搞電子花車(外觀、聲光、音效、貼紙、沙發)
更是無言
總歸一句,國產車廠這樣玩,要我花錢真的很難!
(連印度機車廠都跟著國際大廠走不玩我們這套)
tenderlover
tenderlover 樓主

我真的是以純分享我看到的車,而又不是只有對岸的車,所以才在這一區[sorry]

2022-12-18 10:46
tenderlover wrote:
本次出差看到應該是最...(恕刪)

很棒的一篇汽車分享文
看完只能感嘆
對岸車市算是百家爭鳴阿!
davis0725 wrote:
尤其看到臺灣國產汽機車廠還在搞電子花車(外觀、聲光、音效、貼紙、沙發)
更是無言

台灣機車有競爭力的車款在150cc以下,三陽近幾年還是有新引擎
最近那全新迪爵就因為省油而大賣,長途油耗可到75km/L


走走停停還有48k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ISWhxzaJI


peterpan200206 wrote:
關於又有人想引為台灣...(恕刪)
是比亞迪在蠶食歐美日系的市場,而不是反過來。如果觀察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車市,今年前11個月華系車總市佔已經達到52%,歐美日韓加起來都輸了。如果你要說華系車是靠主場優勢才贏的,縱觀全球各個在主場市佔最高的車系,主場加成當然有,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產品力過硬,過去很長時間華系車均價只有日系一半,在大陸的總市佔也只是40%左右徘徊,現在華系車均價已經大幅接近日系了。

香港市場?跟台灣同為殖民地市場當然會有類似的主觀偏誤了。香港本土的車評YTer,即使想就車論車給大陸車一個評價,都還要特意在評論區解釋自己「為什麼要試大陸車」,試圖讓觀眾不要歪樓。港人的偏見有多嚴重?

連基本的市場現實都看不清楚,就不要出來貽笑大方了……
出差去重慶哦 大城市電動車多 充電地方不多
只能說台灣不是一個玩車的地方,要玩就得付出國外兩倍的代價,中華民國萬萬稅外加車廠一定要的高額利潤。
這樣造成台灣人要比外國人勤奮幾倍才能生存下去,也許這樣造就了台積電的奇蹟。
感謝樓主分享,這幾年下來大陸汽車真的是進步神速,十幾年前的大陸車真的是噹共阿掐,現在內裝及外觀設計已經非吳下阿蒙,但安全性還不知道,高速公路還是有看過那種類似鋁罐壓扁的車子,不知道是真的不安全還是大車太堅固。但現在去掉內燃機的技術障礙,電車恐怕很快就稱霸了




拜託一下側翼網軍,尤其那幾個只要講到大陸就一定會出現的幾個帳號,你們就在時事版待著就好,不要跑到其他版亂,把別人貶低能讓民進黨變好嗎?
好啦!給綠民們看對岸的台灣之光總不能再嘴了吧。是不是越看越驕傲呀

npnpnp1979

我怎覺得是 丟臉啊..[XD]

2022-12-20 15:59
Fa1con

驕傲的點在於人家也會真金白銀花錢買我們的車,給那些老說買中國車就是買飛彈戰鬥機的看看。人家買納智捷也從來沒說是贊助雄三

2022-12-21 10:19
超棒的分享, 中國發展電動車已經超過10年.
但是中國國內也有缺電的問題, 好奇是怎麼解決缺電問題的.
kira7887

大多數情況下,大陸沒有缺電、斷電的問題。過去一年半,我在台北住,經歷的停電次數、總時間超過了我在大陸住了18年的經驗。

2022-12-20 16:37
gamr

缺电是tw的媒体放大的结果,tw的媒体秒杀大陆所有媒体。

2022-12-20 22:28
我和這邊主流的意見不同
覺得樓主在01發這篇文非常合理
一來對面車市市場大,競爭大 造就便宜且豐富的車款可以選擇 大家看看討論也沒什麼不好
二來目前大陸網友在01大概佔近3成(或4成) 對貼出來的車也可以幫忙分析 互相交流
三來不必怕酸 仔細去看貼文數 可以發現"反酸"得比酸得更多
所以在這邊發這種文 OK的
tenderlover
tenderlover 樓主

多謝您的鼓勵, 我發文的原意指是把我看到的車子也讓大家一起看看, 畢竟台灣相對車市較小, 車種也較小. 如果因此而引戰就有違我的原意了[鬱卒]

2022-12-20 19:44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