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ar!!! wrote:先聲明不是鼓勵龜內線...(恕刪) 高速公路外側車道主要行駛重型車輛,中間車道為外車道的超車道,中間車道是小車跟重車的綜合車道,內側是小車超車道,這是基本交通常識,而其實高公局會這樣規定主要是避免內線車道被慢車佔用造成中線車道要超車的車輛無法超車的情況,這樣的規定也可讓三線或兩線車道至少有內線是保持暢通以消化高速公路車流避免回堵的做法,個人覺得讓高速公路車流暢通不管用什麼手段都沒有合不合理的問題,有問題的都是駕駛人的問題……別聽到或看到測速照相,也不看自己目前的車速就是一定要踩一下煞車才爽才安心……。
huang635555 wrote:覺得怎麼開才好? 我來回答 好了在警方立場他們不可能告訴您"您可適時 在安全合理範圍內超速"遠離密集車群自車..速速通過 或讓出通道 給他車..速速通過都可降低行車密度安全行車提要:1.莫在安全門 刻意放置障礙物一樣的道理喲!即莫刻意堵住 大家共有 可供疏散的通道2.給人一條路好行 您自己也將受益3.豬隊友 若能確實明瞭~他們就形同象棋陣列下 在馬(傌、馬)的棋子前方 給"馬"拐撇"腳了所以後方"馬" 就只能像螃蟹~橫著走~喲! 豬隊友 總作出壞球讓隊友們~很難接球~(很難過)~若越多用路人 能讓出~大家有所共識之~超車道我們交通可望日益改善~我真的確 發現 越來越多人會讓出超車道耶!!!!若不想..經常在高速公路上 呆太久!!!或者是 不想經常在高速公路上車聚者請支持 超車道 主為超車所用"莫長時間 刻意將超車道 據為己用 因而間接或直接 造成交通堵塞"
3rd.huang wrote:個人覺得三線道以上的高速公路,規定「除超車之外,禁止行駛內線」就好;「得以最高速限行駛」這幾個字真的擾人。 三線要平白白放棄一線?三線要變成兩線?台灣沒這條件國道讓內線道有兩個功能就是台灣沒有條件3減1為什麼你們會覺得你們比國道主管機關還懂國道?
breeze01 wrote:三線要平白白放棄一線?三線要變成兩線?台灣沒這條件國道讓內線道有兩個功能就是台灣沒有條件3減1為什麼你們會覺得你們比國道主管機關還懂國道? 怎麼會誤會成 『三線要變成兩線?』超車道是車流的疏洪道 , 車速高於右邊前車(超車) , 就自動溢入左邊的車道 (超車道)二重疏洪道 平常是「新北大都會公園/幸福水漾公園/二重疏洪親水公園/五股濕地公園/蘆堤公園」沒有水流 , 颱風來的時候才變成是疏洪道+滯洪池 , 新北大都會公園會淹水達2.5公尺高。二重疏洪道 由三重重新橋南端入口堰分流,北至五股鄉界北端出口堰重新匯入淡水河能說, ,二重疏洪道 空在那裏長草而已 ,淡水河怎麼少了一條河道 ?超車的定義在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101 條汽車超車時,應依下列規定:五、前行車減速(避免加速)靠邊(往路緣靠邊←依據維也納道路交通公約)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由 中外車道 穿過超車道 分流 , 經過超車道這個繞道bypass之後 , 再回到 中/外車道這和大漢溪與新店溪江子翠匯流為淡水河 (無颱風洪水走三重外河道) , 有颱風洪水→ 二重疏洪道分流→回到淡水河, 不是一樣嗎?沒颱風洪水也把水引去"二重疏洪道", 平常都裝滿水, 山洪暴發時能分流嗎 ?平常沒車時不行車靠右,都擠在內側車道,未補滿中外車道, 車道被切割成許多"無車零散車道空間" , 這樣造成車流量大時無法分流,於是在未達道路設計容量之前,車流就提早崩潰了!超車時3線車道都有車, 但是超車後, 3線道讓成2線道,是要預留超車道空間(疏洪道), 防止洪水(消化道路瓶頸及消化高車流量)不預留"空間" , 明明兩個車道就能裝下所有的車 ? 為何要去佔用第三個車道 ?這是「寅支卯糧」! 違反會計預算紀律,濫用緊急預備金? 未達三個車道那樣的車流量 為何要佔用 第三個車道 ?嚴格執行超車道路權, "超車道"車流量才能更高下面是荷蘭A9 Autobahn 的統計,荷蘭同樣規定,超車後就回原車道, 圖表可見, "超車道"流量可以高於"不超車車道"達1.5倍超車道不可能無車空在那裏! 因為超車道是輪替使用, 反而是流量更高一開始車輛密度低,荷蘭因為"行車靠右"法規,及"非超車不行駛左車道", 所有的車都行駛於右側車道隨著車輛密度增加在每公里10台車之內 , 由原本全數行駛於右車道, 開始往左車道增加(就是要超車)法規的規定, 左側車道使用完, 就會回到右車道當車輛密度,每公里車數大約16輛時, 左右車道的利用率達到 50% 對 50%隨著車輛密度增加到20車/km或更高,就穩定保持在 左60% 對 右40%的比使用超車道的車輛是更多 ! 不是無車空在那裏少一個車道!交通是流動的 ,車是在動的,想法不能以為是停車場, 超車後是會離開的 !不是以為是道路是倉儲? 放進去就不會動 ?反而,台灣現況, 因為誤解法規? 以為"速限"這項內側車道無條件遵守義務 , 能錯誤當成使用車道之使用權利(路權)?結果就是 , 沒有被法律分配去行駛內側車道的車 , 也都擠在內側車道上(←對,就是那些自稱最高速限的車), 造成未達Qmax最大車流量就塞住了!台灣國道的車流量真的多到超過道路原始設計嗎?沒有!依據《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這篇報告依據HCM2000 ,在速限 110km, 最大車流量為 1450車但是圖表可以看出 ,台灣國道在流量600車時就低於時速110km/h , 之後在1100車之後, 就再也達不到車速110km, 比起道路最大容量1450?少了350台車? 在未達道路設計最大容量之前, 就反轉達到飽和? 為何台灣國道最大容量只有1100車?雪隧不能超車, 狀況更為明顯雪隧在雙車道 2400 pcu 就塞住了 , 單車道最大車流量 只有 1200pcu就達到飽和?但是上面以HCM2000的標準, 降速FFS90km 時, 最大車流量是 1750 pcu ,雪隧明顯少了550輛車這一篇,『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 有三個車道的流量數據台灣國道的數字(匝道前) 41%(內) :39%(中):20%(外)反而是外車道車少, 只有20%在車流量高的狀況下來比較, 就能比較出來德國三車道的車流分佈比例 39%(內) :34%(中):27%(外) 換算成小型乘用車 內35% 中34% 外30%高流量時,三個車道分佈差距接近"平均利用"德國也是超車後就離開, 有少一個車道嗎? 沒有!在分佈比例上, 是平均有39%的車流是使用內車道通過A99高速公路由 2013年 慕尼黑聯邦國防軍大學的報告 , 數字來自A99的統計﹝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raffic Management Effects of a Variable Speed Limit System on a German Autobahn: Before and After﹞和【高速公路主線及匝道匯流區車流特性之研究】在 匝道匯流上游的統計 最接近的數字是 Pre Queue flowVSL ON 內38% 中37% 外25% 換算成小型乘用車 內34% 中34% 外31%VSL OFF 內40% 中34% 外27% 換算成小型乘用車 內35% 中34% 外30%而德國是嚴格執行行車靠右, 讓超車/超越 來調節車輛密度, 接近平均利用!台灣國道的數字(匝道前) 41%(內) :39%(中):20%(外)兩者數字的差別可知,台灣國道外側車道使用率偏低, 內外車道相差20%? 車距拉得很大 , 車都往內/中車道擠, 造成無法超車 !需知超車 是高速公路上解決壅塞的方法 ! 超過去就不塞了!超過去並且離開! 車才不會多超車道就是車流的疏洪道 , 不預留疏洪道,還鼓勵佔用被堵住? 平時就將疏洪道(超車道)裝滿水, 等到洪水來時(車流量大)必然堵塞非超車卻佔住超車道不離開, 只要行車到道路的瓶頸處(爬坡/車道縮減/車流匯入...等等瓶頸), 必然發生塞車。都不離開? 塞好塞滿當然車多德國大部份的 Autobahn 就是只有三個車道, 仍然有超車道, 不能佔用(前面有德警取締影片) ← 因為布雷斯悖論 Brass's paradox這個Braess's paradox(布雷斯悖論)在1960年代就發現了,可以說明道路開闢越多,反而降低了流量及車速車道越多 , 能選擇的越多 ? 車流量反而下降其實, 並不是拓寬車道,車道越多, 效率越好超乎您的想像, 依據報告, 車道越多效率反而越差“The marginal decrease of lane capacity with the number of lanes on highway”2005 Yang and Zhang of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車道越多, 車流量反而下降即, 蓋2條單向兩車道公路(只有二種車道選擇), 流量高於蓋一條車道相同的單向4車道公路(有四種選擇?是增加車流擾動)反證是韓國首爾將一條6線高速公路改為公園, 拆除掉一段高速公路之後,以為會大塞車?結果相反, 交通反而改善,這等同於逆向伯雷斯悖論。又例如紐約市封閉42街,以為會大塞車? 結果卻相反。這是反證 Braess Paradox伯雷斯悖論為真又例如西雅圖擬擴建進入市區的 SR-520 橋之車道, 經過電腦模擬車流後發現, 增加後不但無法疏解車流,反而堵塞, 計劃因而改變。德國Stuttgart在1969時新建一條幹道,卻造成周邊大塞車, 將國王大道Königsstraße改為行人徒步區後, 交通反而改善。義大利 A22 ,內車道都是淨空的這是德國 A8 autobahn此時機動速限是 100km/h , 也機動開放路肩了, 內車道無車佔用 ,是因為流量沒那麼大此處還是 A8 autobahn此處解除 100km速限 , 3個車道 的內車道超車後離開, 仍然是讓了出來, 無車佔用德國的Autobahn 平均車速是142km/h, 能夠無速限,也不是只有道路品質, 這是 A4 autobahn 全部水泥鋪面,只有 兩個車道, 但此處解除速限(無速限) , 看起來沒車嗎? 不是, 是速差大,是車距拉開很大,旁邊的車幾秒鐘就超到很前面去了 , 所以照片上看不到前車!Autobahn內側車道的車速, 能超過 200 km/h 以上, 是公路品質+車輛性能+健全的法規+守法的公民但是車流量大的 柏林A100內車道怎麼會沒有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