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lai21 wrote:
十次車禍九次「不夠快(恕刪)
提出這言論的根本沒有去研究所羅門曲線,你要不要研究一下所羅門曲線怎來的?
他又如何跟自由速率扯在一起?
又為何所羅門曲線可以跟自由速率扯再一起?原因在哪?理由在哪?
違規成癮不要放棄治療 wrote:
所以你自己連「自由車(恕刪)
這麼說好了,PR85那東西就索羅門曲線,我記得是1941年還是多少年,當時美國在道路上去採樣訪問造成車禍事故的人當時車速與該路段標示限速的統計表。
後續也有不少人去統計,但後續統計都是針對州際公路,也就類似台灣的高速公路。
並且這數據排除彎道、閘道、必須降速、變換車道這些事故因素,簡單來說,這個索羅門數據是探討"一段直線距離下,速度差跟事故率的關係比"
自由速率這東西,是探討這條道路是否符合、貼近當初工程設計速率,理論上自由速率絕對不會超過工程速率,設計上過於冗長、多餘、高估車流量,而法定限速基本上是一定會低於工程速率。
而這兩個其實是不相干。
而把自由速率套進所羅門曲線的,就是研究所羅門曲線的美國。
他們認知是認為,多數人都是合法、謹慎、理性下去行駛車輛,多數人都不希望發生事故,也不願造成他人困擾,這部分可以從平常駕駛行為就能看出來,所以多數人的車速是可以作為依據參考。
另外,PR85+自由速率主要用於洲際公路,也就是高速公路、快速道路,而一般鄉鎮道路則必須參考慢車、行人、事故、路型等等去做減分動作。
另外台灣限速主要是參考日本跟歐洲,所以並不盛行PR85 (美國是主要PR85執行國家,但也不是全部洲都是如此)
另外,台灣道路設計確實很怪,畢竟他參考日本跟美國。
光是路寬來說,日本是按車流量設計路寬....美國則沒特別限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