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商業周刊/經銷商悲觀預測:台灣國產車,5年內消失

Peter015038 wrote:
然後你的親友也有可能買到這國慘車因車禍而傷亡...(恕刪)


他可以選擇買其他的車啊,不是嗎?還不是因為大多的消費者只看品牌、看影音設備造成的?同等級就有更好的安全配備的不選,偏偏去選那些無法量化的妥善率、二手價,我也很喜歡二手價高的車,但是那要有命才享受得到,我承認我怕死, 所以選了一台大多數人不認識的品牌,然後成天在這版上被酸被笑…哈,然後依您這樣的邏輯買摩托車的、騎腳踏車的、連政府都在提供的UBIKE,不是通通都應該消失?全世界最安全的車是坦克車,你可以告訴我那邊有得買。

ted4109 wrote:
國產車賣不好,有太...(恕刪)


組裝品質?
笑噴了
台灣的組裝品質已經可以幫原廠代工 再輸出到其他國家了

你真以為進口組裝品質比較好?
你很少上車版吧?
消費者選擇cp值自是本性,不能用民族情懷(本國做的)同理心(導致許多人失業),因為干預了哪麼多次,事實看來沒用。 全球化的弊端浮現了,每個國家都有犧牲
者 ,只是看是犧牲那個產業,如之前的國道收費員,大部分只會收票而已,被裁員就自求多福。之所以沒像如果燃油汽車產業倒閉的影響哪麼大只是失業的人不夠多 ,牽扯的利益不夠大而已。
根據那篇新聞,小弟看到的是本國產品比不上外國產品,也有輕微怪罪外國廠商之意,當然社會上每個人都很努力,但事實是努力不一定有用,要不然台灣大部分的人還會在乎國產車跟進口車的售價嗎
各位皆知道小國資源少,必須投注在某些地方 ,但買個保險也是正常選擇,如今看來買的保險失效了,就看之後大眾的選擇是要適當的割捨或是把保險買的更大了
另外在提1點看到有篇回文,沒抓住電動車產業的前3年就不用抓了,本人覺得蠻有道理的,若沒抓準機會,只可能是若干年後標題改成台灣電動車 5年內消失

yashro0905 wrote:
既然這樣的話,DRAM...(恕刪)
這個講法不對喔, 政府其實現在對於電子業沒有太多的保護喔, 因為動輒怕圖利...妳以為台灣的面板業很差嗎...少看一些危言聳聽的新聞吧...政府早就放生了...以政府放生的態度還能撐到現在, 平心而論, 算是表現還OK吧...
同等級的國產車,比原產國家貴這麼多

我是絕對不會支持國產,先降到合理水平再說

日本march最便宜只要1,151,280日圓(含稅)

台灣整整要貴20萬台幣,你等於是要大家無條件多拿存款來支持國家經濟。

拒買不合理價位產品

即便要花到同樣的錢我也要買進口的
當然不會買啊....

所以讓國產車倒有什麼問題嗎....

是你說倒了會影響百萬人生計的不是我啊!






況且已經有這麼多進口車可選了百萬以下的比比皆是

我沒開玩笑啊...不是只有volvo才是進口車吧




市場最終會淘汰國產車,讓百萬人沒生計的就是國產車廠,不是刁民

刁民只會挑好車而已,不會管你我的生計




最後,台灣的進步是靠刁民的挑惕和督促

而不是鄉愿的人和政府保護



你自己不也是買了日本進口的馬自達嗎

更正是泰國,但你寧願買泰國進口也不支持國產車



da7230 wrote:
哪天和X跟裕日開始生產國產 剛性強 安全配備完全到位的車
一台150萬起跳
你要買單嗎? 你要買單嗎?你要買單嗎?你要買單嗎?你要買單嗎?
不是做不到
是客群的問題
多少錢做多少事 買什麼樣的車子
有錢我要買數百萬安全頂標的車都可以不是嗎?
吹VOLVO?
我花60萬買的到1800CC的VOLVO嗎??????????
百萬內 你又要買到跟進口車一樣的內涵
你在開玩笑吧?
bbctank wrote:
沒知識也要常常看電視,
當初裕隆的打算是三義設廠,
整車出口到大陸去,
結果學運起來,沒有服貿,也沒有貨貿,
變成車子要到大陸給東風生產,
結果東風有自己的打算(東風有日產的股份),
就把納智捷晾在旁邊,就變成今天大陸的市場失敗....嘆氣嘆氣嘆氣

現在裕隆發現東風不可靠,所以乾脆回來發展,以後再走國際貿易(有關稅)的方式過去,
反正現在大陸每年也不過幾千輛的銷售量....orzorzorz

最近裕隆把資源移回來,各種新車都有明顯的進步,不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要打壓廠商,害了自己,又自欺欺人.....


沒錯,真的沒有自主技術不要再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再幾百億就搞得起來嗎?台灣U6也改用別人引擎了.
還洋洋得意2xx批馬力,還不不都靠日本人.
不如加一倍給台積電再蓋一座3奈米晶圓廠,大把大把的賺外國人的錢回來+提供工作機會.
Apple在台積生產CPU是因為台灣人支持台灣嗎?
雖然台積很貴但是找不到比台積更好的廠商!這才是真正台灣之光!
台積有需要說他是"台灣Intel"?當然不需要,因為台積就是最好的招牌!
Allison Wu wrote:
不如加一倍給台積電再蓋一座3奈米晶圓廠,大把大把的賺外國人的錢回來+提供工作機會....(恕刪)


講得好義憤填膺,不過你錯看台積電了,台積電有八成股份在外資手上啊…

而且這一篇講的就是你們同一家的和泰,還有你是忘了前幾年當初一年一百多億的油電車補助,和泰什麼都沒做就拿了九成走,就這樣領了二、三年,最後搞到政府不得不停止這補助政策,然後LEXUS油電不就漲了20-50萬不等,然後和泰有貢獻台灣什麼?有研發出什麼技術?還是一樣當人家的組裝廠,這些錢最後去那了?在我看來就是比納智捷還不如。
「他們有經濟規模,光講Suzuki,在日本生產,一個車型也可以賣到1年10萬台,但我們再怎麼拚老命,一個車型1年就1萬台,」裕隆日產總經理李振成無奈的說。

一位日系國產車廠的主管分析,一輛國產新車要製作3千套模具,因為量少,每個模子要攤提好幾年。「但進口車是只要有改款,立刻就可以引進最新的車。」而且,國產車從計畫到開模、與零件商開發零件,到生產上市,最少要3年時間,但近兩年,全球各車廠的主、被動安全配備發展神速,例如車道偏移、盲點偵測系統等,甚至是6具安全氣囊都變成標配。和進口車一比,國產車就顯得又貴、配備又不夠齊全。「人家都用最新的,來打我們落後一到兩年的產品。」

以上是商業周刊寫的

不過我有個疑問,難道我們就不可以出口嗎?
前提是我們的汽車廠商必須夠"成材"、有"競爭力"...
如果一年能出口9萬台,加上內需1萬台,一年也是10萬台的產量

那一年要怎麼出口9萬台?
如果我們的汽車產業,政府仍然用高關稅保護的話
各國之間也都會講究"公平"貿易
因此別國就會也課我們出口的汽車高關稅
顯然高關稅也不利我國的汽車出口
但說穿了,也是我們的汽車廠商不成材
被高關稅保護了這麼多年,競爭力還是沒做起來

所以,可以請政府趕快撤銷汽車的高關稅嗎?
這些汽車廠商,沒競爭力的就趕快倒一倒
有競爭力的就設法出口更多汽車,達成規模經濟

希望能別那麼愛你 wrote:
沒抓住電動車產業的前3年就不用抓了,本人覺得蠻有道理的,若沒抓準機會,只可能是若干年後標題改成台灣電動車 5年內消失...(恕刪)


這我沒有那樣悲觀....畢竟電動車的關鍵技術還在發展
如果今天中研院工研院台大都好好在電池技術上面下功夫,很難說不會出現個好技術可以超英趕美
關鍵技術做出來,你的電動車就能大賣

不過感覺起來這有點遙不可及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