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是製造業,製造業的鐵律就是生產量越大,成本越低。2. 中國車市約 2500 萬輛/ 年、美國車市約 1400 萬輛/ 年、歐洲車市約 1200 萬輛/ 年,台灣車市約 40 萬輛/ 年;所以用同樣邏輯去比一樣會發現美、歐國產車型要比台規國產車型便宜多了 (近似的動力、配備水平設定)。3. 所以,國產車廠要便宜的關鍵條件,就是該工廠單一車型的產量必須大幅提升,以國際水平的世界級大工廠來看,一個廠蓋下去至少是 10 萬輛年產能(VW 狼堡總廠年產約 100 萬輛!),而且是單一車型,這樣在成本上才有競爭力,產品複雜度低也有助於品管。試問台灣一年市場才 40 萬輛,這麼小的胃納量能容納幾個國際水平的大工廠?以這個條件下去看,所有國產車廠中,大概除了國瑞外,其他各車廠都在 2-4 萬輛之間掙扎著;所以這國產車價怎麼壓的下來呢?很多比較新世代的國產車型,採用進口零件的比例已經很高了 (因為產量低,協力廠都不願意國產化啊),而採用進口零件同樣要繳進口關稅(稅率只比整車關稅略低一些),所以國產車價格當然壓不低啦。4. 幾年前的 ECFA 規劃,中國曾經有意願以最惠國待遇,也就是零關稅彼此開放整車進口(當然有配額限制);對此,國產車廠曾經的渺茫契機為(也非常挑戰):將在台灣的工廠轉變為以生產單一車型為主,該車型除了銷台灣,更多的是銷至中國,以中國這麼大胃納量當然就可以消化這麼大的產能,台灣消費者也能同樣買到更物美價廉的車款;但是要妥協的就是該品牌的其他車型可能就會從中國進口,當然也同享中國產的價廉囉!至於物美這點,則要看各品牌中國工廠的水平了,我認為應該差異不大,畢竟各豪華品牌在中國都早已投產多款車型 (5 系列、E Class、A6 都早已是中國國產車了)。5. 以上第四點在大腸花運動之後,瞬間全部化為泡影;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消費者感覺國產車性價比越來越差,國產車市佔率快要被進口車超越等現象...台灣消費者對產品選擇的直覺是非常正確的。我必須說大環境目前看起來對國產車是比較不利,不過景氣是環環相扣,台灣的景氣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進口車也會漸漸受到影響的。
~悠遊卡~ wrote:呵呵,又一個不懂查...(恕刪) 就是查過才來反駁你就隨便舉例個納智捷引以為傲的配備好了台灣58.9萬低規就標配eagle view請問東風納智捷的哪一款有配置eagle view???需要我告訴你銳3的eagle view全車系要用選配的嗎???再者,58.9萬標配side view東風納智捷最低規有配置side view???需要我告訴你銳3要到頂級才有side view嗎???最後,你知道8.78萬的銳3跟58.9萬的S3一樣都是絨布座椅嗎拿58.9萬的的S3跟8.78萬的銳3比有何不妥?????????
ben42569 wrote:Karleee大我...(恕刪)1. 引擎變速箱等大零件的進口關稅 17%(台灣市場總量遠無法達到引擎和變速箱本地製造的規模經濟只能採用進口)2. 貨物稅 25%3. 營業稅 5% 自排變速箱免進口稅喔
mm2046mm wrote:沒看到後面寫17.5...(恕刪) 17.5%是指非WTO成員國或跟我們沒有貿易協定的唷小弟不才不配稱磚家啦,只是從事進出口貿易二十年的小員工來,幫您補充資料囉第一欄http://portal.sw.nat.gov.tw/APGQ/GC414_FTA第二欄http://web.customs.gov.tw/rate/rate/column2n.pdf第三欄就是都不在前兩欄名單裡的唷,這樣應該看得懂稅率標準了吧,看看裡面有沒有變速箱的進口國吧這樣您滿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