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的話舊楊梅收費站那到湖口交流道這段是會開放路肩通行的,經過楊梅收費站後看一下路邊會有排子只是台灣人嘛,開放路肩雖然說只限下交流道使用,但聰明的台灣人通常都會當超車道使用特別是外車道大車前面,大車為保持安全距離所以距離都會拉比較長,但小車就特愛插大車前...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520/36560527/交通部表示,上周修正《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強制大型車新車要有緊急煞車輔助系統,一旦偵測到與前方車輛或障礙物車距不足,即可自動煞車,二○一九年起強制新出廠的大客車、大貨車裝設「緊急煞車輔助系統」。已上路舊車則不溯既往。政府有做事,但看來都像半吊子
慢車辰 wrote:每次搭和欣,他們都會介紹他們很驕傲的聰明巴士...結果我看到這新聞傻眼了想說這套系統都沒發揮警示作用嗎? 前車過近的警示.... 幾公尺算過近?高速公路的車速, 警示到過近, 就算由電腦控制 ABS 防鎖死.... 應該還是撞上去前車警示, 慢速的市區才有點用啦
所以這路段到底有沒有開放路肩?前面有大大貼高工局的資料,開放路段是88~90K而事故處是83.1K,那到底是?有人說行駛路肩的事不重要,但車禍的發生本來就有許多的成因與肇責為什麼行駛路肩的事不能拿來討論?而且就算有開放,我記得路肩幾乎都是″限″下匝道車輛行駛不是嗎?或許如erc大所說的,如果少了那兩台從路肩切回外線的車,多了那幾公尺讓司機反應,那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就算一樣直接撞上前一台客運,那要付出最大代價的也是他自己不是嗎?如果真的是因為違規而被捲入這場事故中,那我實在不想說那兩個字但這個代價與教訓真的是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