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lee wrote:
被內線後車嗆 ?
前車永遠在後車的路權範圍為外 , 後車要保持安全車距 ! 如何嗆 ?
在路上,前車會被後車狂叭或是逼車,這就是所謂的嗆。
在網路上,有人會說前車擋路,叫前車滾開,辱罵前車,這就是嗆。
而這些文章就在這棟樓的前面,大大可以看一眼。
herblee wrote:
超車道路權為超車 ! 除非無車可超,不然不用切出去 , 因為在超車當中擁有路權啊 !
擁有路權 為何要切出去 ???
如您之前所述,中線有安全空間可以車輛切入後保有安全距離(55m)就應該駛出內線去中線對吧。
我想您並沒有要重新定義"無車可超"是多少距離算是無車,多少距離算是有車吧!
herblee wrote:
您的說法看不懂 ?把空間(體積)也算進去,而不是只算流量
Q車流量 = V車速 (km/h) × D (車距/密度) 車/km
空間(體積) ? 車流量 就是 每小時通過幾台車
國道是單層"車行道Carriageway"的車流量 , 容量不是兩層,三層 ,單位時間內通過幾台車 ? 不是算立體容量
時間算進去 ?
那個數字是一天24h的車流量 ,rush hours當然含在內
10萬輛車經過一個有六車道的路段,跟10萬輛車經過一個只有四個車道的路,
是不一樣的情況吧。
量是您那樣算沒錯,但車況塞不塞應該是算密度吧,而不是單純看總量。對吧?
另外就瞬間(時間區間)的流量。
10萬輛車是平均在16個小時中經過一個路段,跟10萬輛車是集中在三個小時中經過一個路段,
也是不一樣的情況吧。
所以為什麼要考慮時間的原因就是這樣。
herblee wrote:
中線前面只開100 ? 超過1車後,中線前方是『無車 』! 超過後 A車變回是中線車 , 而且離開1車越來越遠!
如果中線有車就是A車正在內車道超越當中 啊 !
所以A就要等內線的車一台一台(B, C, D)過去之後 ?
不會啊 ! A 在中線還是110km
並沒有 A就要等內線的車一台一台(B, C, D)過去之後, A變成內線隊伍的最後一個 的情況 !
可能您沒有仔細看一下狀況三的圖。

內前車經過中後車之後,中前車與中後車距離超過200~300m。
我相信依據您之前的論調,這時內前車(A)應該要切入中線,因為他在中線可以有完整的安全距離。
之後原內前車(A)往前開,而被中前車擋住,因為中前車只開90 or 100。這裡是中線,所以有90/100的車很正常。
原內前車(A)被擋,所以會想再次切入內線。
而這時A車的速度應該大約等於中前車也就是小於110。(不然就撞上去了)
接著原內前車(A)是必需等內後車(B)先經過內前車(A)才能開出來。
因為A被擋了速度下降,B一直開110跑比較快。
所以當A切出去之後變成B在後面。
而B超過了中前車之後,B應該要回中線。而A就繼續往前開。
而當B被其他中線的車擋住,B也想回內線。
所以B也需等A走了之後,切到內線排在A後面。
如此就是無限循環,只要中線一直有零星的車輛,這事件就一直重複。
註:A車無法在中線開110,因為中線會有90/100的車。如果中線能開110,我個人會直接待在中線。
herblee wrote:
bbboywind wrote:
------------------------------------------------------------------------------------------------------------------
而其他內線的車,也會遇到A遇的狀態,所以其他車輛(B, C, D)也陸續切到中線右切出來。
所以內線隊伍就是ABCD->BCDA->CDAB->DABC->ABCD一直再循環。
不過因為您認為每次的切換,都是在安全距離之外,所以不影響車速,對吧。
------------------------------------------------------------------------------------------------------------------
不會, A車會離開,空出內車道 , B, C, D 也會離開,空出內車道 , A先通過, 和 BCD車有『時間車距』存在,不會是在BCD的後方
我文章指的是在內線變成BCDA,不是在中線變成BCDA。
抑或您講的是,當A第一次離開內線切到中線之後,B會跟著A車一起切到中線所以B在A後面?(不確定這是您的意思嗎?)
如果是,我敢說這件事不會發生。
1. 先不說,實務上後車不可能跟著切出去,後車只想快速往前開
2. 依據您的原則,有55m安全距離才要切到中線去,當無車可超的時後才要切到中線去。
當A車切到中線時,A車跟中後車的距離無法讓B車有安全距離,所以B車不會跟在A車切到中線去。
3. 當A車切到中線時,A車在B車前面,所以B車想繼續超車,目標從中後車改成A車,所以B車會繼續在內線開(超車)。
所以,當A車切入中線之後,B車只會直直往前開,之後B車就是在A車前面。當A重新回到內線時,A就變成是最後一個。
這樣推論合理嗎?不合理的話是?
herblee wrote:
bbboywind wrote:
---------------------------------------------------------------------------------------------------
我想,內線開110中線開100/90,然後內切中影響應該比較少。
但中線90要切回內線110時,真的沒影響嗎?是不是一個不小心沒注意是否事故就會發生?
尤其是現在ABCD一直重複循環的情況之下,變換的次數無限增多,機率x次數=期望值,事故就發生了。
---------------------------------------------------------------------------------------------------
並不是 ! 中線車道的最高速限仍然是 110km
但中線90要切回內線110時,真的沒影響嗎?
是中線後車110碰上中線前車90 , 後車追上前車,兩車車距縮小, 無55m車距所以不安全了
所以要換到左邊這一個有車距的車道去超越前車 才安全!
中線90無超車之必要 , 無路權 ! 沒有取得路權 ! 為何要切回內線110時 ?
對不起 , 切回內線 ? 把內車道overtaking lane當成巡航的行車道 travelling lane ?
沒有取得路權?切內車道做什麼?
再說一次,我國沒有開快到110km就切擠進內車道的法規 ! 沒有 !
是因為超車/超越中線車道之前車 , 才能取得路權 !
切回內線 ? 不對, 靠右行駛是切回中外車道 !
您誤會了,我是說在內線的駕駛開110的速度,而中線的駕駛開100/90的速度,我並非指速限是多少。
中線限速當然是110,但是難免也很常有人只開100/90,我相信您懂得。
如果中線是可以開110的車況,我壓根不會想去內線,我就在中線開就好。
是的,我說的就是您後面所指的情況,當中線的110車遇到中線前車90,車距變小,覺得速度變慢,想超車了所以需要切內線。
這時中線原本110的車,速度上會先變慢可能是90~100。
而這情況下變換車道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因為內線的車跑110+,中線是用90~100邊換道邊加速切入。
請您把這些文字帶入前面的圖,會比較好幫助您理解。
herblee wrote:
照片影片中內車道車距為多少 ? 就是沒有55m!
台灣國道內車道車距永遠小於外車道, 不足55m卻硬撐要110?也是事實 ! 且三車併駛形成車群! 這『車群』是事實 !
後車只需花幾秒就可以拉好距離,也就是當前車開110,後車只需稍微放開油門,把安全距離拉好,接著補上油門維持在110,即可。
看不懂?
前車開110,後車只需稍微放開油門? 放開油門? 車速還能是110嗎?
把安全距離拉好 ? 如果車速同為110, 兩車的車距是不會變的,如何拉好?
後車車速要低於110, 車距才會拉開 , 這還是最高速限行駛嗎?
"車距"是由單位長度內有幾台車共同決定的 ,並不是 110km車速摧下去, 前方55m車距自動跑出來??
而是超車後離開,才能禮讓出60m長的車距 ! 車距是禮讓出來的!
照片影片中內車道車距為多少 ? 就是沒有55m! 這是事實 !
所以您是用您提供的影片問我為什麼影片中的駕駛為什麼沒有保持55m?
不好意思,影片您找的恕我無法幫您註解。
影片車距到底有沒有55m,就算沒有,是事實也不是我的主張,所以不該問我喔。
我只能很直接地跟你說,我的主張是開110以上且保持好安全距離順順的開。這些在前面的樓裡已經講過好幾次了,您可以參考一下。
""車距"是由單位長度內有幾台車共同決定的",您這個說法比較像是測量上的算法。
一定長度內有幾輛車,所以車距只能是多少。
但是實務上不是用測量的,而是駕駛可以控制的。
前車110再跑,後車跟前車距離不到55m,所以後車可以放開油門,利用速度差跟前車拉開距離。
只需要幾秒鐘等安全距離夠了,就補上油門維持在110跟前車同等的速度,這樣就可以一同用110並且保持55m的距離在跑了。
至於110的質疑,我不懂您為什麼要質疑"放開油門? 車速還能是110嗎?"?
您是覺得只要有一秒鐘沒到110就不是最高速限行駛就不應該開在內線這樣的意思嗎?
如果是的話,請您考慮一下,
匝道速限40,外車道速限60,請問您是如何從匝道進入高速公路外車道?
用60進入,您在匝道上面已經超速,用40進入,您低於外車道最低速限不應該進入高速公路。
但我們不能,也不會這樣說對吧!所以幾秒鐘低於110,或是在110+附近震盪,就要別人不能使用內線,我相信這不是有水準的您會希望的,對吧。
herblee wrote:
沒人主張把車距變小 ?
那麼連環追撞是怎麼來的 ? 那7-8台車是保險桿頂保險桿 , 完全沒有車距
有沒有人主張把車距變小,那要拿證據(主張)出來看。
在歷史(車禍)事件上,當然有"沒有保持安全距離"的事故,但拿發生的事故當作有人主張這件事,邏輯不通吧。(有人被打了,所以您說某人主張打人,邏輯不通吧!)
我覺得您該質疑的是"車距變小跟用內車高速限行駛有關係嗎"?
如我前面所述,車距可以由駕駛在路上行駛時控制。
除非,
1. 有人任意變換車道,剪線,所以原本的安全車距不見了。(在別的文章中我說過這是我最痛恨的行車行為)
2. 後車自己一直逼近前車,沒注意前車狀況,所以車距變小。
3. 前車緊急煞車害後面的車距變小(但這狀況應該不在現在的討論中吧!)
所以在內車道高速限行駛跟車距變小沒有關係。
(我相信您不會質疑,如何保證110,快樂表這樣老掉牙的話題,是吧!)
最後貼上我理想中的行車圖,根據上述的討論,我擔心我的圖沒讓您看清楚,所以在貼一次。

很明確的,內線每台車都應該保持安全距離(55m),並且用同樣時速一起前進。
(這裡的速度都是假設是真實速度)
我也很明確地承認,這樣會影響了想開120/115的人,
想開120/115的人被迫只能開110。
抑或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迫自己找機會切中線,再找機會切回內線。
我想是可以跟您請教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您覺得想開120/115的人該怎麼辦?
抑或是,因為影響了想開120/115駕駛的權利,這是很嚴重且巨大的影響,所以不該用這種情況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