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如何將車輛的操控性藉由簡單的調整達到最佳狀態~~~

Jaku wrote: 我來開的話 他們就不會暈車

我家小孩都喜歡坐我開的車,因為比較好睡,又比較快
女王開車的話,小孩有時會抗議
Roger17Chen wrote:
女王孩子父母又一直抱怨每次去山上玩就是很會晃暈到吐

不要買某些車就好了嘛

我家女王開我的轎旅車,在沒走過的山路上還殺很大,殺得輪胎吱吱叫
(米其林MVX8似乎不夠她用?幸好沒為了省錢換B250...)
亂完金酸~~
我以前也跟你一樣是個嘴砲咖 直到我的帳號中了一箭
嗯~~準備兩組胎框來換,再把尾翼拆下來,理論上這當然是可以~~

不過要多花四顆胎框的錢,算起來沒多花個兩三萬似乎搞不定,這可是現在大學學歷社會人一個月的薪水呢....

而且,拆下來的四顆胎框和尾翼要放在哪裡呢??塞在行李箱裡載著到處跑嗎??這樣性能和操控會比較好嗎??

在台灣大多數車主都是路邊打游擊找地方停的,每晚停車的地方都不太一樣(租車位每月要好幾千啊....),停車的地方都離家要走滿遠,該不會要扛著四顆胎框和尾翼走回家吧??

而且大部分能佔到的免錢位子大都在小巷子裡,車子停好後右邊幾乎就是貼著牆,左邊就是僅能容納一輛車子通過的車道,在這種狀況下想要不妨礙交通來慢慢悠閒換四顆胎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天下一皮無難事,不顧周圍被擋住無狂按喇叭的車輛,厚著臉皮慢慢換好四顆胎框當然技術上是可行,但人家叫條子來開妨礙交通的罰單你也跑不掉....

就算是有租車位的,也都是開放空間居多,把拆下來的四顆胎框和尾翼放在那裡當然可以,但我相信以台灣的治安應該沒幾天就不見了.....


所以有錢人的思考方式和一般貧苦小民的思考方式果然不同.....

這篇是給窮人看的,看不下去的人恭喜你表示你是有錢人,請轉台~~

任何再好的理論,若是讓看理論的人根本沒能力照著實踐,那一切都是空談....

唯有讓看理論的可以有足夠能力照著實踐,那才是有意義的理論~~

不然,想要操控性??換台超跑就好啦!!改什麼改??


另外,並不是所有車主都有很好的駕駛技術,所以在調整時必須以這點為考慮基礎~~

若是必須架駛技術很好的車主才適用,那就不夠"一般"了~~
Roger陳
所以要以台灣用車為討論中心? 我講過 空力 底盤 輪胎 誰也不能取代誰 要更好的性能 提升任何一樣都有效果 不可能以一敵三

沒有那個環境 沒有那個預算 當然是做多少算多少 我以為我們在討論 改裝的原因跟結果 不過我也講了 我用 前後 255 跟 超大 GT 尾翼 油耗沒差多少 就算不拆下來又如何

你最後一句話 終於講了一句 正常一點的理論 要胚車就買操控好的車胚 因此 要通勤就不要機歪太多車的操控 市場上也多的是 各式各樣需求的車 當然也有平衡一點的 誰說一定要改車

至少凡事不要抱著 依賴 equipment 的心態 軟硬體只能幫到一個程度 正確的開車觀念 才是王道
Jaku 峠
Roger17Chen wrote:
.小弟有個疑問,若是只有5萬左右的預算,女王孩子父母又一直抱怨每次去山上玩就是很會晃暈到吐,不過轉彎時輪胎倒還不會打滑,那應該怎樣改善車子的操控呢??

有在這裡發言的人應該都有本事講得出答案,讓大家聽聽你們想得一點都不簡單超專業的答案吧~~..(恕刪)


5萬真的可以省下來。你的話前後矛盾,乘客都覺得不舒服了,
駕駛者還在注意輪胎過彎的時候打不打滑。這根本是駕駛者的心
態問題。

油門與煞車不要急踩急放,換車道的時候,方向盤不要拉太快。
轉彎的時候,柔順的讓車輛轉彎。要多預測週邊車輛的動向。
光是這樣,就能讓乘客覺得乘坐你的車舒適很多了。

我目前遇過還不能克服的是106縣道的髮夾彎,車速已經20km/h
了,過彎還是不夠柔順,也許要降到更低的車速,才能讓乘客感
覺到如履平地的乘坐感.....。但是有點想下來推車的念頭= ="
下次有經過這條路線,再來嚐試看看更低的車速。

Jaku大大說的很對。改變駕駛觀念與技術,才是最省錢的方式。
閣下有機會跑一趟位於新竹縣新豐鄉的安駕中心,相信能學到不
少的東西。我很想去啊>"<!一直沒機會去!!!

以上的答案會很專業嗎?我覺得這只是,是否願意為乘客去設想
而已。
Roger17Chen wrote:
小弟有個疑問,若是只有5萬左右的預算,女王孩子父母又一直抱怨每次去山上玩就是很會晃暈到吐,不過轉彎時輪胎倒還不會打滑,那應該怎樣改善車子的操控呢??



不知道降低車速是不是可以符合閤下的需求呢?
一毛錢都不花....
Roger17Chen wrote:
小弟有個疑問,若是只有5萬左右的預算,女王孩子父母又一直抱怨每次去山上玩就是很會晃暈到吐,不過轉彎時輪胎倒還不會打滑,那應該怎樣改善車子的操控呢...(恕刪)


很簡單阿~~ 慢慢開 方向盤不要打太快........ 車身側傾力就不會那麼大, 這麼簡單的道理都還不知道嗎 孩子~ 十次車禍九次快阿
Roger17Chen wrote:

所以有錢人的思考方式和一般貧苦小民的思考方式果然不同.....

這篇是給窮人看的,看不下去的人恭喜你表示你是有錢人,請轉台~~

任何再好的理論,若是讓看理論的人根本沒能力照著實踐,那一切都是空談....

唯有讓看理論的可以有足夠能力照著實踐,那才是有意義的理論~~

不然,想要操控性??換台超跑就好啦!!改什麼改??


另外,並不是所有車主都有很好的駕駛技術,所以在調整時必須以這點為考慮基礎~~

若是必須架駛技術很好的車主才適用,那就不夠"一般"了~~...(恕刪)


你說這篇是打給窮人看的...... 一組避震器 便宜的也要兩三萬, 好的數十萬, 更別說花費調校的時間跟工資.......

小弟 我是業務 每天都要開車到處跑, 請問 老闆會願意讓你動不動就請假去修車嗎.......
再者~ 依照 你一開始講的配重, 現在又說調整時必須以車主的駕駛技術做為考慮基礎, 那...... 請問一下 依據為合, 路面勒, 當時的精神狀況勒, 例如疲勞駕駛的時候....... 小弟以為請你找個開小黃的聊一聊好了, 你看他會不會接受你的說法,
01是台灣網站,所以在這裡發文當然是以台灣絕大多數的用車者為對象啊~~這有何不對嗎??

不同的國家用車需求與環境不同,所以批評前請先以台灣的用車環境需求預算思考後再發言,這是對其他在台灣看01的網友的基本尊重,謝謝~~

汽車在台灣畢竟還是算奢侈品,常常家裡一部車子不只一個人在開,假日全家出遊時多人輪流開也是很常見,年輕人也許還會想花錢去安駕中心學習更穩的開車方式,但是同樣會開到那部車的長輩呢??有多少人有能耐說服家裡長輩花錢去安駕中心學習更穩的開車方式??

去安駕也要花不少錢,而且也花時間,在台灣連去駕訓班學開車都有很多人花不起,寧願找空地慢慢練,有多少人有錢有閒去得起安駕??懷疑的話可以在這裡立刻做個調查統計,看看有多少比例的人去上過安駕??

要是媳婦這樣要求公婆或丈夫這樣要求丈人丈母娘去上安駕,在台灣會有怎樣的家庭風暴大家應該都可以想像的....

而且當長輩開這車去喝喜酒載親戚時,那巨大的尾翼大包和吸震很差的薄胎不會讓長輩難堪嗎??拆下來堆家裡不會讓女王抓狂嗎??

換句話說,既然以台灣的家庭用車風俗民情大環境,難以做到靠空力與輪胎與開車技術來改善操控品質(基本上在台灣能夠開到讓尾翼大包產生足夠下壓力的彎道不算多),那能動的只剩下避震器防傾桿了....

這樣做雖然效果不夠極致,但以現在一般家庭可以花在改善汽車上的預算,大概也只能這樣了....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啊~~要量力而為,總不成為了追求完美搞到負債....

請問尾翼大包+大框寬胎+避震防傾全部改下來要多少錢??十幾二十萬跑不掉吧??現在還有多少人可以這樣改車??

現在預算緊一點的可能連避震器都改不起,頂多強化一下防傾桿就很吃緊了.....

還是有人認為窮人沒有改善操控的權利??難道想只花個5萬改車,讓技術不佳的長輩來開時也不會讓全車暈車也不可以嗎??

既然人沒辦法改進,那就改車來適應人,不是嗎??

要是連只改避震器防傾桿都嫌沒時間了,那尾翼大包+大框寬胎+避震防傾全部改下來不是更花時間嗎??
Roger陳
Jaku wrote:所以要以台灣用車為討論中心?...(恕刪)

Jaku大我覺得要以樓主大大的用車環境下去討論比較會有交集點.
Roger17Chen wrote:嗯~~準備兩組胎框來...(恕刪)

沒人叫你天天都要2組胎輪流用呀,Jaku大他的是意思平時用一組胎另一組胎及曬衣架尾翼不用時就收進屋內放,總不會樓主大大屋內滿到連放4顆輪子跟一支尾翼的空間都沒吧,而Jaku大有時應該是會去賽車場跑跑的人而好的賽車場都會有一個維修整備區,你可以有要上場跑時再把輪胎尾翼載到那邊換,沒人叫你一定要在家裡小巷子裡換.
 若載著一家老小開車出遊轉彎還開到想讓輪胎哀嚎的話,我想除了拓海跟他老爸有辦法還能讓車上的人不會暈車外,我真的想不出還有誰有那種能耐.

"任何再好的理論,若是讓看理論的人根本沒能力照著實踐,那一切都是空談....唯有讓看理論的可以有足夠能力照著實踐,那才是有意義的理論~~"這句話是樓主大大講的而小弟也非常的贊成這句話,但是小弟的問題是您開頭的如何將車輛的操控性藉由簡單的調整達到最佳狀態~~~及在1樓所提到的重心位置和前後避震器硬度的匹配重心位置先撇開不說,就前後避震器硬度的匹配來說您一開始的說法是讓小弟解讀成可以自己簡單的調整以達到最佳狀態,但若就原廠避震器來說一個沒經驗的人他要如何得知他現在的彈簧磅數是多少他該換多少磅數的彈簧才可以,難不成要他2、4、6、8、10的一組組買回來試嗎?光一組就多少錢了壓,阻尼一般光拆不拆的下來就已經是一個問題了更別說還要用專用的組尼油還設定磅數了.
 而若是撇開原廠避震器直接改換成改裝型避震器,一般市面上的改裝避震器其彈簧磅數跟組尼硬度都是廠商已經測試調整完畢的,一般民眾買來後請店家裝上再作一些底盤關節疏通就OK了根本不用去考慮彈簧跟組尼設定,只是不同品牌的避震器車高、彈簧跟組尼設定又都不儘相同(不然如果細部設定每一家都相同那又何必搞那麼多家製造商通通統一那一整個不是更省開發成本)該考慮的是要用哪一家品牌跟該家哪一種產品因為改裝避震器一般大概就分為舒適版,道路版,競技版,及車身高低、阻尼軟硬可不可調,
 所以說就原廠避震器,就一般人要拆拆裝裝的重設彈簧及組尼磅數,光是要先入手拆裝工具其金錢度及困難度就已就不能算是簡單而論,若換改裝型避震器其開發廠商皆已將彈簧和組尼磅數預設至最適合大眾化的數值,須擔心的就是安裝技師的技術夠不夠了.

任何再好的理論,若是讓看理論的人根本沒能力照著實踐,那一切都是空談....唯有讓看理論的可以有足夠能力照著實踐,那才是有意義的理論~~所以這篇只是算是簡單"理論"??,而其他人可都是拿實作來跟您討論的,而"理論跟實作總是會有距離的"相信您應該不會連這句話也反對吧

附上我在網路找到的台灣賽車場大概的實況,先說明這只是我在網路找到的小弟本身跟裡面的人物完全無關係,畢竟台灣賽車環境嚴苛,在台灣會玩到想自己花錢出國玩賽車的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大概都是腦袋.....但包括小弟也很想台灣有一個完善的賽車場呀.
http://www.wretch.cc/blog/daftbear/9163586裡面部落格的版主有說裡面的的照片都是有版權的,請各位朋友勿擅自轉貼跟挪用本文章的任何照片....所以看看就好吧
 
 話說我居然越看越回越認真,希望我太認真的下場不會搞到忽然有人要我陪一千萬呀
Roger17Chen wrote:
01是台灣網站,所以在這裡發文當然是以台灣絕大多數的用車者為對象啊~~這有何不對嗎??

不同的國家用車需求與環境不同,所以批評前請先以台灣的用車環境需求預算思考後再發言,這是對其他在台灣看01的網友的基本尊重,謝謝~~

汽車在台灣畢竟還是算奢侈品,常常家裡一部車子不只一個人在開,假日全家出遊時多人輪流開也是很常見,年輕人也許還會想花錢去安駕中心學習更穩的開車方式,但是同樣會開到那部車的長輩呢??有多少人有能耐說服家裡長輩花錢去安駕中心學習更穩的開車方式??

去安駕也要花不少錢,而且也花時間,在台灣連去駕訓班學開車都有很多人花不起,寧願找空地慢慢練,有多少人去得起安駕??懷疑的話可以在這裡立刻做個調查統計,看看有多少比例的人去上過安駕??

要是媳婦這樣要求公婆或丈夫這樣要求丈人丈母娘去上安駕,在台灣會有怎樣的家庭風暴大家應該都可以想像的....

而且當長輩開這車去喝喜酒載親戚時,那巨大的尾翼大包和吸震很差的薄胎不會讓長輩難堪嗎??拆下來堆家裡不會讓女王抓狂嗎??

換句話說,既然以台灣的家庭用車風俗民情大環境,難以做到靠空力與輪胎與開車技術來改善操控品質(基本上在台灣能夠開到讓尾翼大包產生足夠下壓力的彎道不算多),那能動的只剩下避震器防傾桿了....

這樣做雖然效果不夠極致,但以現在一般家庭可以花在改善汽車上的預算,大概也只能這樣了....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啊~~要量力而為,總不成為了追求完美搞到負債....

請問尾翼大包+大框寬胎+避震防傾全部改下來要多少錢??十幾二十萬跑不掉吧??現在還有多少人可以這樣改車??

現在預算緊一點的可能連避震器都改不起,頂多強化一下防傾桿就很吃緊了.....

還是有人認為窮人沒有改善操控的權利??

既然人沒辦法改進,那就改車來適應人,不是嗎??

要是連只改避震器防傾桿都嫌沒時間了,那尾翼大包+大框寬胎+避震防傾全部改下來不是更花時間嗎??


以上說法對應

"" 小弟有個疑問,若是只有5萬左右的預算,女王孩子父母又一直抱怨每次去山上玩就是很會晃暈到吐,不過轉彎時輪胎倒還不會打滑,那應該怎樣改善車子的操控呢??""

沒有任何交集.....

小弟是覺得:

紅字第一段:
1. 硬體:避震器可能換硬一點,
2. 軟體:入灣速度(慢)+路線選擇(儘量直).
看過裝活水產在山路上趕路的3噸半卡車+後方滿滿水櫃沒有?! 水跑來跑去,重心高, 不彷
藉師學習其入灣出彎方式.

紅字第二段:
1. 硬體:恭喜你輪胎不錯.
2. 軟體:開到輪胎打滑時, 整車的人可能以後都無法再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有那機率.... )

紅字第三段:
1. 硬體:車子的操控---改底盤類部件.可參考其他大德之前發言意見.
2. 軟體:車子的操控---思考方式, 手腳協調可能需改; 大自然物理定義, 急轉加高速必產生極大側向G
力(除非您能突破物理限制), 只是這G力值是讓你還能控制或失控; 同理 此G力
值"讓女王孩子父母晃暈到吐"?!那只能請您慢慢向下修正您的G值了.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