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上海待10幾年來 也可以發現小區地下車庫從完全沒有中國品牌 (最多的就是1A2B+保時捷) 到現在出現幾台蔚來理想就大概可以看出來 這幾年中國車的進步是看得見的 不管是外觀配備動力 或者電池續航 (當然免費綠牌也有誘因 一塊一般上海牌要9萬人民幣) 有出口到歐洲的撞擊測試也都不錯 接下來就是看耐用度跟後續維護難易度了
kira7887 wrote:
一些台灣人無腦買兩田的思路不就像大陸還有一些人會買古董級車型SANTANA,難不成要說SANTANA明顯比現在的車用料更好更耐久嗎……只不過只靠妥善率賣車,在大陸就只能賣25萬台幣了。
我們這些一般上班族或像我爸這類年過60買車當通勤代步工具的
無非就是要妥善率而已
像我爸1992 TOTOTA CORANA 1.6開到2011才換Altis
1992買車當時只是要有2000cc車身,不要求動力,所以才買1.6手排車
(當時認為自排車油耗較高所以才買手排,1992-2011這段期間變速箱使用28萬公里左右也只換過離合器片而已)
同樣的我公司跑業務的也是買TOTOTA最陽春配備的車款,無非就是以實用妥善率為第一
中古車賣掉價格不會掉太多
1. 國家安全問題。中國在北戴河會議時都禁止 Tesla 駛近的北戴河,習近平訪四川成都時,一樣禁止 Tesla 在成都部份道路出現,台灣為何還要引入有問題的國中國車呢?
2. 大陸車用料和進口車一樣有差,很多大陸的 Youtuber都有拍片提及,讓他們再選的話他們會買日本車,光是電線的絕緣已經不如日本車,就算是合資車,大陸版的RAV 4的膠件己經比日本原裝的差,特別是夏天…

3. 以香港為例,不小國產品牌在港經營多年,但不是無起色就是迴光返照,之前強調自己用歐洲零件的旅遊巴士 (客車),有幾年時間大陸車份額的確很高,將日本車都擠到完全消失,歐洲車變冷門貨,但最近幾年又出重新大量出現 ISUZU、VOLVO、Macropolo… 大陸車反而越來越少人用,甚至有代理都忍不住罵國產車是垃圾。
比亞迪的電動的士出現過一段短時間,但很快就被豐田擠出市場,原因你懂的。
除了深藍和很希望做大陸車代理的既得利益者,我想不到有任何合理理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