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中國靠著新能源車進入日本,台灣為何還在故步自封?

路人39 wrote:
台灣的問題就是中國本(恕刪)

台灣當時除了拿走中國所有黃金 國寶之外 , 50年代可是常大舉轟炸東南
沿海的喔 ! 所以國際沒人認為兩岸內戰已結束 ~~ 這就是為何現在世界大
多國家都是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 即不准許台灣派駐官方機構 且不准台灣
官方人員到訪的原因 ....

當然這些真相 , 媒體自然是不會報導讓你知道的啦 ~
『中國靠著新能源車進入日本,台灣為何還在故步自封?』

台灣對於許多重大政策
其實都沒有長遠的規劃
Andrew_SCM

自信點~把"許多"拿掉~

2022-08-02 9:06
web101tw

Andrew_SCM 不需要拿掉,有一些還是做得很全面很完善的,例如選戰策略、網軍作戰規畫............等

2022-08-02 22:25
bravoooo wrote:
前陣子看到比亞迪進軍(恕刪)


笑死了~~lol 中國人在日本開家店就以為是什麼成就解鎖啦?
asdfzcb

嘲笑別人某種程度也是在嘲笑自己

2022-08-01 22:42
yimiao wrote:
你想多了吧,政府脑残才会补助汽车出口。

再说台湾现在有自产电动车吗?有资格竞争吗?

各种中国制产品没禁止,是因为这些产品是全球化产品,没理由禁止

不要自己脑补什么产权、软体

等到中国汽车在全世界都有出路的时候,例如在英国、澳洲、日本、美国开卖

台湾自然会开放中国进口车


yimiao wrote:
你想多了吧,政府脑残才会补助汽车出口。

1. 確實中國政府補助車企很多,隨便查資料都有
中國補貼98%上市企業2020年高達2116億人民幣

google搜尋【中國政府 補助車企】


yimiao wrote:再说台湾现在有自产电动车吗?有资格竞争吗?

2. 我的發文是說【中國製的汽車】並沒有僅說電動車,所以是中國製的汽車跟台灣製的油車比。台灣確實沒有能比的電動車,這點我承認。But我的文章寫得很清楚,不是只說電動車OK。且目前禁止不是只為了車企廠商,而是相關供應鏈的一起保護。雖然這保護到底是否有用我個人是不確定。

yimiao wrote:各种中国制产品没禁止,是因为这些产品是全球化产品,没理由禁止

3. 我同意你說的全球化產品,但我也不是自己補腦,這些全球化產品並不是全部一條龍都是中國全包的不是嗎?主要也都是代工或承包生產為主。而就算台灣想禁你所說的全球化產品
a. 可能也惹不起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國家貿易實力
b. 台灣也沒有類似競爭的公司,或是規模無法比還不成氣候

yimiao wrote:等到中国汽车在全世界都有出路的时候,例如在英国、澳洲、日本、美国开卖

台湾自然会开放中国进口车

4. 我覺得等到中國汽車在全世界都有出路了,我大膽一點研判,可能很難達成,別急,請看下面說明

因為有可能美、歐、日到時候也聯合起來搞壁壘,如同華為、海康威士等等現在所面臨的情況。

所以中國車企是有可能壯大到巨大,只是到時候可能又面臨了類似的卡脖子手段。
進入不難~難的是銷售量
突然想到一家車廠叫做紅旗
不是也到日本去開展示間了@@
台灣在各方便都持續進步,科技,經濟,人權,民主,醫療...
中國很強,恭喜他們,這是他國事務
你越在意中國,反而忽略台灣,這也是一種你自己心態的故步自封
正義大師兄

當年媒體一天到晚朝

2022-08-02 13:21
ITALY米蘭

兩岸統一後就不是他國了!!!

2022-08-02 19:02
a998877 wrote:
台灣在各方便都持續進(恕刪)

當年媒體一天到晚嘲笑中國造車技術差 , 海外撞擊測試成績不及格時 ,
怎沒聽你這種的說那是他國事務呀 ?

現在又要到每年媒體報導三峽大壩即將潰堤新聞的時節了 ~ 像你這種的
到時還不是照樣一面看新聞一面樂得吱吱叫 ~
nan0121 wrote:
1. 確實中國政府補助車企很多,隨便查資料都有
中國補貼98%上市企業2020年高達2116億人民幣

2. 我的發文是說【中國製的汽車】並沒有僅說電動車,所以是中國製的汽車跟台灣製的油車比。台灣確實沒有能比的電動車,這點我承認。But我的文章寫得很清楚,不是只說電動車OK。且目前禁止不是只為了車企廠商,而是相關供應鏈的一起保護。雖然這保護到底是否有用我個人是不確定。

3. 我同意你說的全球化產品,但我也不是自己補腦,這些全球化產品並不是全部一條龍都是中國全包的不是嗎?主要也都是代工或承包生產為主。而就算台灣想禁你所說的全球化產品
a. 可能也惹不起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國家貿易實力
b. 台灣也沒有類似競爭的公司,或是規模無法比還不成氣候

4. 我覺得等到中國汽車在全世界都有出路了,我大膽一點研判,可能很難達成,別急,請看下面說明

因為有可能美、歐、日到時候也聯合起來搞壁壘,如同華為、海康威士等等現在所面臨的情況。

所以中國車企是有可能壯大到巨大,只是到時候可能又面臨了類似的卡脖子手段。


1&2,补贴的是电动车企业,不是燃油车。不会补助用于出口的汽车。

①在生产端国家有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新政策自2018年6月12日起正式实施。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换句话说2022年最终补贴,只有下面标准的90%*80%*70%≈50%。

纯电动汽车,续航400公里以上,补贴5万元;300-400公里,补贴4.5万元;250-300公里,补贴3.4万元;200-250公里,补贴2.4万元;150-200公里补贴1.5万元;150公里以下,没有补贴。

除了续航里程作为补贴标准外,电池能量密度决定最终补贴金额。电池能量密度为105-120wh/kg的车辆,补贴0.6倍;120-140wh/kg,补贴1倍;140-160wh/kg,补贴1.1倍;160wh/kg及以上,1.2倍补贴。

②在消费端免购置税、车船税。(约终端车价10%)

③地方政府也会有购车补贴(各地标准不一)。
以深圳市为例,换牌购买,10-20万元的补贴0.5万元/辆;20万元以上的补贴1万元/辆;摇号购买,价格10-20万元的补贴1万元/辆;20万元以上的补贴2万元/辆。
以杭州市为例,30 万元以上的,补贴10000 元; 20 -30万元的,补贴 6000 元; 20 万元以下的,补贴 2000 元。

所以加起来一起,按正常标准,换算过来,会补贴20-30万台币。

以最新的SMART #1来算,

续航(>400)补贴5万,能量密度(>160)1.2倍补贴,加总补贴5*1.2*50%=3万,
选择最贵车型23.92万元,推算原车价=23.92/0.9+3=29.57万元,补贴5.66万元,约合台币24.9万元。
如果加上地方政府促进消费补贴,在深圳市买,就会补贴24.9+2*4.4=33.7万元。

3,台湾的市场很小,不要太抬举自己了,什么怕得罪这个得罪那个。

4,电动车不存在什么卡脖子,门槛很低。不然你以为中国有这么多从未造过车的,花钱买个生产资质,一夕之间就开始生产电动车。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