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大陸電車觀察雜記

工作旅居大陸多年,看到別的樓一講到大陸車,不可避免又吵起來了,剛好最近打算換車,盡可能寫一篇客觀的文章,抒發下我的觀察吧...

1. 關於大陸的電動車:
其他國家主要流行HEV或PHEV (一兩度電的小電池),但大陸卻對純電車、增程式、大電池插混車型等情有獨鍾,主要原因還是大陸電車及油車的用車成本差距頗大,例如電費普遍每度電在1.5RMB上下,離峰家充則只有幾毛錢,充電換電廠家也有各種補貼,買電車不用購置稅,沿海省分的充電站密集度更是遠高於加油站,加上最近這幾年為了促銷,省補市補、各種置換補貼與廠家補貼齊出,另外,一些都市地區的汽油車要搖號,而電車取得綠牌相對容易等等,都極大的促進相關電動車的普及...

2. 大陸電車在卷什麼:
今年最明顯的就是六座中大型SUV了,可能是看理想L系列和問界M8/M9等賣得很成功,導致在20萬到60萬RMB這麼大的價格區間內,每家車廠都爭相推出對應的車種,而且基本上空氣懸架、CDC、零重力座椅、名牌音響、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後排娛樂屏等等,巴不得六張椅子都安排上... 剩下能夠區隔價位等級的,就只剩下外觀、內飾設計、電池/動力大小以及品牌溢價了...

3. 底盤、智能輔助駕駛及其他特色技術:
後輪轉向、全車三電機甚至四電機、蟹行/原地掉頭能力等等,還有主動懸架、路況預描搭配懸架軟硬調節、什麼側頃的主動抑制、車內的主動降噪、自動識別地形的越野能力等等這些過去豪車底盤才有的東西,也都開始往40萬RMB或更低價位的車子上放,輔助駕駛雖然還不太完美,但城市NOA、自動泊車、離車泊入,乃至像Tesla那種遠端呼叫車子開到跟前來的技術,都逐步透過OTA釋放,另外一些原本智能化速度比較慢的車企,也透過加盟華為來快速取得第一梯隊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也讓智駕這塊的門檻一下子普及到20萬或更低的車子上頭...

4. 大陸車子到底抄沒抄:
說實話,車子發展那麼多年,比例上怎樣會好看、怎樣是經典,早已刻在大家的記憶裡,而大陸電車新勢力發展起來也就這幾年的事情,要說一點沒有抄當然是不可能的,只是各家對此的態度不太一樣罷了,例如小米,就把抄當成一種「致敬」,還直接拿來營銷,有的則是找來名設計師,再一點點做出自己的家族特色,其中也不乏相對原創的玩法,例如極氪mix,但最終成本太高,叫好不叫座...

大概想到的就這些了吧,還想聊什麼的歡迎留言...
2025-09-01 17:16 發佈
對大陸不熟
寫的挺詳細的

國內是真的蠻落後的
很多都刻意販售恐懼而已

唉......
中共少吹一點、少騙一點、少害一些韭菜。

也許讓人觀感好一點。


聲明:這個影片都中共國人拍的,話都是中共國人自已講的,不是我上傳的。








個人觀察心得

1.發展純電動車是因為內燃機技術沒有辦法超越歐美,所以換個賽道來跑。增程車好像有一顆三菱重工的1.5L的引擎是開源還是啥的,所以可以拿來用沒有問題

2.電費部分,有看到有點倒楣電車車主充到2-3人民幣一度的費率,不知道是遇到尖峰控管還是啥的。

3.充電站部分,有看到影片,似乎是尖峰時刻會有排隊等充電樁等到大打出手的地步。可能同時出發的油車跟電車,油車已經到目的地了,電車還在排充電樁。

4.有看到汽車修理師父抱怨電動車零件不一致,同一台電車一樣的零件,不同批的不能互用。修車需要的扳手之類的,也比傳統油車多很多。
percylin wrote:
個人觀察心得1.發展...(恕刪)


內燃機技術西方發展多年,大的進步是比較難,不過還是有一些小的突破,比如為了提高引擎的燃燒效率,包括EGR廢氣再循環、低摩擦活塞環、高壓縮比等等技術,讓增程車引擎的燃燒效率動輒在40%以上,有的接近45%,而且不挑汽油,92號就行。傳統汽油機好像就是Skyactive那套與之接近吧... 高燃燒效率配上電池與DHT變速箱,各種工況組合就很多了,可以讓引擎一直維持在最高效率的區間...

另外您說的充電費用貴或不好充電的問題,一般發生在春運或五一、十一連假期間,平常空空蕩蕩的高速休息站與充電站,一下子湧進大量的車子,連加油都要排上幾個小時,充電就更不用說了,肯定貴又要等,遇到沒素質的人插隊,大家火氣就更大了... 所以許多大陸人不買純電車,就是害怕這樣的情況,但其實只要預做規劃,下高速找順路的充電站,電車一口氣開上幾百公里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特別現在智駕太強大,基本上讓車子自己開著,堵車時刷刷視頻,幾個鐘頭一下子就過了...
yuanchih wrote:
中共少吹一點、少騙一...(恕刪)


共產黨沒那個閒工夫吹這些東西,這幾年很多原本搞互聯網或手機營銷的人被高薪挖到汽車產業,所以整個汽車的營銷方式就變得很極端,小功能小創新被各種看不懂的名詞包裝起來,就跟賣手機一樣,一部山海經的神獸命名都不夠用。

自家也會有營銷翻車的情況,比如之前小米的智駕問題、挖孔碳纖維引擎蓋、理想i8撞大卡車的測試等等,就是營銷過頭,反而很敗好感。加上本來就會有其他家的水軍去作反營銷,或者小up主收錢做的洽飯營銷等等,使得小紅書抖音上面各種誇張的、假造的信息充斥,弄得烏煙瘴氣.... 比起來,台灣也就其他家業務潛伏在版上說兩句而已,估計國內車企在營銷上都沒有太多預算吧,因而宣傳力度與激烈程度與之相比是平和很多...
ddcatt
ddcatt 樓主

您覺得是就是吧,反正我是開得很放心,懂車帝設計的那幾個場景也是故意拿出來為難AI的,但只要測的出來就有辦法OTA解決,再等等囉... 比起來,如果還在用ACC+LKA,連上去測試的資格都沒有哇...

2025-09-01 21:30
ddcatt wrote:
工作旅居大陸多年,看...(恕刪)




台灣人過去自駕遊買車會有補助嗎?最多可以補貼多少?
是不是買新車才有3電終保?2手車沒有?
輔助駕駛是不是華為ADS4 > momenta ??華為座艙車機可以自行安裝youtube,google嗎?
julio wrote:
台灣人過去自駕遊買車...(恕刪)


自駕遊買車嗎?如果是短期的自駕,建議是租車就好,轎車一天一百多、SUV一天兩百多 (RMB), 相比台灣隨便租一天就是兩三千的,完全沒必要買車... 當然長期在大陸就另外考慮了。

三電終身保固確實都是針對首任車主的為主,買二手的話,就會變成六年還八年某個里程內的保固而已

輔助駕駛方面,幾個電車新勢力(蔚小理、小米、極氪這些)是自己開發的,而一些大陸央企國企的車子如長安、東風、上汽的電車,以及華為那幾個界,用的就是華為的ADS,但版本有的還停在3.3,比亞迪則有的自研(天神xx), 有的用華為,要看車系... 因為車機要翻牆挺麻煩的,應該很少人會特意去裝google的那些app,裝了也水土不服吧,反而會很難用... 大陸自己的視頻及音樂都看不完了...
真有需要可以手機投屏,但華為只支持自己的鴻蒙,反而其他家在投屏這塊相對開放一點...
ddcatt wrote:
自駕遊買車嗎?如果是...(恕刪)


感謝你~確實有想過去長期旅居打算~他們的車子已經狠甩台灣這些歐美日車系好幾條街了...
還在敝帚自珍...與其在網路抹黑,還不如親自過去看看
shizukaman

那些意識形態魔人已經瘋狂抹黑到沒有人性,與其花時間勸他們用客觀的理性態度來看對岸的發展,還不如把他們當成像在馬路上的蟾蜍,不用理會直接開車壓過去。

2025-09-02 0:05
互相羨慕啦
我上個月去大陸開我合作伙伴的華為m5,還有他們總經理的su7 ultra
我去的時候我想開就開... 開回旅館、開去把妹都可以
我覺得挺不錯的,很智能,開起來的舒適度、加速都挺不錯
羨慕他們一兩百萬台幣的價位就可以買到這樣的智能車

但,去年邀請他們到台灣,我開價值一百萬人民幣的BMW iX50去接他們,繞了台灣半圈
他們卻也羨慕不已,直說豪華品牌就是不一樣,車身穩定度、內裝細部質感還是有差
說那些所謂的智能,就是個花裡胡哨的鬼玩意,失去了車子的本質,像是隻功能堆疊的華強北組裝手機
當然,那個BMW品牌徽章就是擺在那...
他們自己也知道,能開德產BMW,誰要開國產小米su7?

就跟 頂級小米 跟 iphone pro max
小米手機不差,規格更頂
但...小米就是小米、iphone就是iphone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應該也有不少用小米的人,改天有錢了,也想換成iphone pro max

互相羨慕啦
但台灣車價實在太貴,該來幾頭鯰魚搞亂價格
ddcatt
ddcatt 樓主

是的,有豪車的配置(也許細節差一些)但只有1/3的售價...

2025-09-02 8:19
Couch Patato

[拇指向上]

2025-09-02 14:11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