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大家沒想到美國汽車原廠也可以調高它的售價來對應在台灣市場免關歲的影響嗎?我能多賺,為什麼要讓利?


就我們台灣出口來說,我們的腳踏車、工具機、汽車零配件、螺絲、五金件,為了打開市場,哪一個不是會針對當地關稅差、市場條件、消費者差異,來調整售價?

如果這樣還不懂,那麼就好比之前新聞提到因為亞洲幣別貶值,精品行業個別調高了亞洲商品的價格,光是匯率差就足夠讓原廠來動價格了。
因此,即使關稅歸零,美國車廠仍有可能基於上述或其他考量,選擇調高出口台售價,憑什麼認為他們都要把利潤讓給台灣代理商?

所以如果台灣真的對美國汽車實施0關稅,最直接的影響是"理論"上降低了進口成本,最多這會給美國車廠的台灣經銷商帶來更大的價格彈性。
他們可以選擇:
直接降價:將關稅降低的成本優勢回饋給消費者,以提高產品競爭力,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維持原價:將關稅省下的成本轉為自身的利潤,或者投入到其他方面,例如提升售後服務、增加促銷活動等。
甚至漲價:如果市場需求強勁,或者有其他成本增加(如前面提到的匯率、運輸等),即使關稅歸零,也可能因為市場策略考量而漲價,最終到台灣消費者手上,車價還是一樣。
結論
總結來說,美國車廠在台售價是否調高,最終是由市場供需、企業策略以及多重成本因素共同決定,而不是單純由關稅這項因素決定。
雖然0關稅會讓車廠有更大的降價空間,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必須降價。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看,美國車廠會選擇最有利於其在台銷售和利潤最大化的定價策略。
-8/28-
看到留言說我是在幫車商說話,我只能說人間清醒,看什麼都清晰,眼睛隔到螺肉,看什麼都是洗地文
怕大家看不懂,我直接用 GhatGTP 抓重點給各位了
0關稅 ≠ 必然降價
關稅降低只是「理論上」降低進口成本,不代表消費者一定能享有便宜價格。
美國車廠的定價策略
降價:利用關稅優勢搶市佔。
維持原價:將關稅省下的成本轉為利潤或行銷資源。
甚至漲價:若市場需求強勁或因匯率、運輸成本等因素。
案例類比
日幣貶值 → 日本車不見得降價。
精品業因匯率波動 → 亞洲區甚至漲價。
台灣出口(腳踏車、工具機、螺絲等)→ 也會依當地市場條件與關稅調整售價。
結論
美國車廠在台售價 取決於市場供需、企業策略與多重成本因素,而不是單靠關稅。
0關稅僅帶來「價格彈性」,不等於必然讓利給消費者。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些重點做成 圖表對照(例如「關稅變化 → 車廠可能反應 → 消費者可能結果」)?這樣會更直觀。
重點是讓那些一廂情願認為一定會降價的人看清楚現實,球在人家手上
要不要漲價,都是車商說的算,不是酸民鍵盤打半天,人家就降給你
要不要擴張市占率,還是要維持辛苦10幾年建立的豪車的價格,都是車商自己要評估的,
你們唯一能影響的,就是不要買!
你們唯一能影響的,就是不要買!
你們唯一能影響的,就是不要買!
這個很重要,所以要說3次
不過最終人家車商大可以認為你就是買不起

如果降價=拉高市場佔有率=提高獲利,這麼簡單的話,
那麼LV、香奈兒怎麼不降價多賣幾個包,
更別說前幾年LV漲價反讓CEO貝爾納·阿爾諾已經取代埃隆·馬斯克,再度成為世界首富。
別再無腦認定車商只有降價一條路,只一條路的是你們~不要買!
(另一條路:入股成為大股東,是不是就能影響車價?

以上~理性討論~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