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嚴苛的車檢政策,導致5年以上的汽車使用成本很高,所以很多日本車主買車3年到5年後就換新車。
他們車齡五年以上的車子會有上百項的檢查項目跟高額檢查費用.逼你換新車.
從開始實施後,這也推動了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
台灣剛好相反,路上一堆10多年甚至20多年以上的老車,
高昂的車價,讓民眾買台車,目標都是開10年起跳.
經濟部長說了很可笑的話,"減少關稅會讓10多萬汽車從業人員失業",保護主義作祟.
如果台灣車價能少個1/3,另外讓持有十年以上車齡的車子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相信民眾會很樂意汰換10年以上車子.這反而能提高車業繁榮.
新車種要求車商把一些重要的輔助駕駛列為基本必須,而不是把安全拿來趁斤論兩,當等級販賣.
這樣像是強制安裝主動煞停,才可能落實.
這次三峽的悲劇,如果是新的有主動煞停,甚至多些行人防護的車,最起碼可以少幾個受害者,或減少傷勢.而不是沿路一路輾人如入無人之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