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4-11/11/content_8811689.htm
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地下停車場充電樁越來越多,今年國內外也發生過多起因新能源車充電引發的地下車庫火災,深圳新規的實施,會對我們的用車和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新規要求:
地下四層及以下不得安裝充電樁
功率不得超過30千瓦
深圳《新能源汽車地下停車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隊深度參與。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人士告訴橙柿互動記者,《規範》於去年11月9日開始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大部分市民和單位都很支持」。
橙柿互動記者詳細梳理了《規範》,較為受關注的內容包括:充電區域宜佈置在地下一、二層,不應佈置在地下四層及以下,且應按照相關規定分組設置,各組之間應設置組間隔牆,或相鄰兩組之間間隔不得小於6公尺。
新能源汽車地下停車場所應全域設置視訊監控系統,視訊監控系統應設置於消防控制室或24小時專人值班的場所內。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規定?
一位消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鋰電池特有的火災偶發性、滅火難、煙霧毒害性大等特點,會增加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的風險與危害程度。特別是在地下、半地下車庫內,新能源汽車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會導致人員、汽車疏散困難,煙霧濃烈,增加了滅火救援的難度。
今年8月1日上午,韓國仁川一公寓大樓的地下停車場,一輛賓士新能源車突然自燃起火。當地出動了200名消防員和80輛消防車,花了8個小時才將火勢撲滅。
事故導致20名居民吸入濃煙並住院,整個地庫有160輛車受起火影響。
高級充電專家、中汽研的熊萌博士告訴橙柿互動記者,《規範》關於地下四層的規定,是因為一旦發生火災,地層越深,逃生和救援的難度就會越大。另外,也可能是從空氣濕度的因素考慮,因為地層越深,空氣濕度越大,空氣中電離子越活躍,影響充電樁的安全性能。
充電設備最大輸出功率不應超過30千瓦,是為了防止高功率充電設備在地下使用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電器設備功率越大,風險自然越大。
《規範》也將車主、物業、充電樁安裝企業等各方職責精進。
如防火巡查、檢查一項要求:充電槍接口是否有燒灼、碳化痕跡,充電電纜是否過度磨損;配電箱及箱內線纜佈置是否整齊、線路接頭是否鬆動、脫落。
監測與預警一項,要求增設影像型火災偵測器或紅紫外線複合火焰偵測器,提升火災早期預警、警報的能力。
另外,《規範》也要求每個防火分區應配置不少於兩具45L的推車式水基型滅火器或推車式水噴霧滅火器,推車式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為30公尺。
深圳停車場管理階層:
先依照新規做好防火分區
今後燃油車盡量引至地下三、四層停放
11月1日深圳《規範》實施以來,目前車庫管理方和樁商的落實進展如何?
當地多位管理者向橙柿互動記者介紹,事實上,深圳市地下四層及以下的車庫並不多,新規範主要是前瞻性,畢竟未來新能源車會越來越多。
根據新規,充電設備最大輸出功率不應超過30千瓦,許多商業綜合體地下車庫目前都設置了快充樁甚至超充樁,是否也要拆除?橙柿互動記者了解到,目前當地還沒有相關動作。
停車場經營者胡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和樁企先要依照新規做好防火分區。深圳大部分地下車庫新能源車位都比較集中,依照新規要先做好防火牆。少數油電混合的車位,也會單獨做隔間牆。地下一、二層的電樁車位,也要做防火分區。
另外,這次新規對停車場管理單位提出了高要求,以後的油車,可能都會盡量引向地下三、四層停車層停車,為新能源車讓位。對油車車主,可能停車時會沒有以前便利。
深圳龍華區觀湖街道多位地產從業人員告訴橙柿互動記者,深圳有地下四層車庫的住宅社區很少,多數都是地下兩層。地下車庫越深,開發商的成本就越高,一般綜合大樓和商場才會有超過地下四層的車庫。
深圳《規範》的實行,也引起了杭州新能源車主的注意。
李先生住在杭州保利中盛府,家裡的兩個車位,位於地下車庫三層,都安裝了充電樁。
作為小區最早期的一批新能源車主,他申請安裝了使用380伏三相電的11千瓦的充電樁,後面大多數鄰居都安裝了220伏的7千瓦充電樁,這都遠低於深圳規定的最大功率不超過30千瓦的標準。
李先生說,即使是慢充電樁,一個晚上也能把車充滿,正常上下班通勤,一周只要充一次電,因此對於家庭來說,基本夠用了,7-11千瓦功率的充電樁都是夠用的。
杭州今年4件與充電有關的地下車庫火災情
2起都和充電樁線纜安裝不規範有關
今年杭州曾發生數起與新能源車充電有關的地下車庫火災。
3月22日,濱江江畔雲廬地下車庫一輛東風風行新能源車在充電時起火,物業監控畫面顯示,4:29時車子開始微微冒煙,1分鐘後煙明顯起來,4:38很濃的煙霧衝了出來,什麼都看不見了。
事故車司機說,他前一晚10:00開車回社區,回來就用車位上的慢充樁充電。他是開叫車的,車型是2019年的東風風行,已經跑了5年。
8月9日,城西萍水人家小區地下二層車庫,一輛東風新能源車在充電時自燃,保安隊長發現車子冒煙,馬上用滅火器滅掉了火,但隨後復燃,火勢起得很快,保全打開消防栓噴水也壓不住。最後消防趕到現場接手滅火排煙工作。起火的東風風行景逸S50,2018款,也是一輛叫車,已跑了20多萬公里,車主每天下午4:00出門跑車,凌晨3:00回家充電。
另外發生的兩起地下車庫火警,都因為充電樁線纜安裝不規範引發。
3月6日凌晨1:24,婺江家園四園地下一層車庫感煙探頭突然偵測到火警訊號,起火點位於車位上方的橋架上,保全用了滅火器把火撲滅。事後檢查發現,橋架上一條4平方毫米的充電樁電纜過載導致起火。這條電纜有加接問題,接口處全燒黑了。
這起事故後,小區物業要求地下車庫所有充電樁全部重新佈線,電纜不准走橋架,充電電纜要求使用國標電纜線,線纜粗細至少要6平方毫米,而且必須是一整根不能拼接,電纜要全部套PVC絕緣阻燃電工管,並安裝漏電保護器。
3月15日深夜,丁橋璽之灣小區地下車庫,也是橋架上的充電樁電纜起火,4個保全用掉16個乾粉滅火器。事後發現,起火的充電樁電纜也加接過,起火點正是電纜加接處。
車子主張先生說,這個充電樁是他請電工安裝的,電纜開始買了100米,後來發現不夠長,電工叫他又買了十幾米接上去。這次起火總損失4,320元,裝充電樁的電工最後主動承擔了一半損失。
4起火情發生時車子都在充電
其中3起發生在深夜或凌晨
梳理這4起事故,充電樁起火和新能源車充電時起火各佔一半。充電樁起火原因都是因為電纜安裝不規範,違規接線所致。
杭州一家專門從事充電樁研發和安裝的公司告訴橙柿互動記者,他們在安裝充電樁佈線施工中,都要求用一條完整的電纜完成接線,不會採用中途接線(拼接)方式。一是因為兩條電纜線的介面時間久了會出現鬆動,線頭間碰撞摩擦會產生電火花;另外電纜線接口用電工膠布包紮,不防水、不防潮。
“如果一定要中途接線,要么通過轉接開關連通,要么使用防水接線盒。但無論怎麼接,不如一根完整的電纜線安全。”
另外兩起車輛起火事故,出事的車輛都是開了5年以上的新能源叫車,充電時電池熱失控引起火災。起火速度非常快,從輕微冒煙到濃煙滾滾只有幾分鐘,同時滅火後存在復燃情況,用普通方法火勢很難壓制。
4起火情發生時,車子都在充電,其中3起發生在深夜或凌晨,所幸都被物業監控和車庫裡的煙霧探測器及時發現,巡查保安在周圍迅速取得滅火器控制火情。
有消防人員向橙柿互動記者表示:「新能源電池起火會產生大量濃煙,拿著紅外線設備也很難攻進起火現場。如果地庫消防設施齊全,能夠第一時間防火分割,抑制火災蔓延,但功能這麼完備的地庫,可能每座城市都不多。
一位動力電池包工程師分析,動力電池著火,普通滅火器很難撲滅,只能依靠消防力量,但大型消防車又進不了地下車庫,救援難度會非常大。深圳《規範》的推出,就是為了因應新能源車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地下車庫停車安全問題。 “深圳《規範》意義重大,全國其他城市可能會效仿,推出適合自己的地方標準。”
橙柿智庫專家
高級充電專家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充電評估研究資深工程師/博士
熊萌
明年國家將推出新標準
對新能源車和充電樁有強制性要求
對於深圳《規範》的實施,橙柿互動專訪了高級充電專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火災安全技術分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熊萌博士。
橙柿互動:對於地下車庫的新能源車及充電設施及安裝驗收,目前是否有相關的標準?
熊萌:從實際操作層面,一旦充電樁安裝後,很難像實驗室一樣進行嚴格檢測。
充電樁安裝投建前,國家有強制性標準,要求樁柱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單獨進行各個安全維度的檢驗檢測。
但安裝後,只能偵測部分的安全項。因為後期的驗收,國家沒有相關的強制性標準(GB),只有建議標準(GBT)。
推薦性標準不是強制性的,只是提建議。
這種後期驗收,常規來說是各個地方的市場監管、計量院對充電樁電錶進行計量驗收。而消防部門,驗收時會提出一些標準要求,如張貼設施標誌,配備消防滅火器等,對消防滅火器或標誌例行檢查。
橙柿互動:我們看到一些事故案例,有的車主自己買電線,自己找電工安裝充電樁,結果造成火災。有的電線一公尺才20元,過載起火,保險公司拒絕理賠,車主自己掏腰包賠償物業和修車。
熊萌:充電樁採用的線材,有兩方面因素會造成安全問題。一是材質,銅導線電阻率低,發熱量更少,如果是鋁線或其他線,價格便宜了,但發熱問題會嚴重。另外長時間使用後,線材老化氧化,絕緣層因高溫脫落,危險性就很高了。
二是,線徑的粗細也會影響充電樁的安全使用。很多車主為了降低成本,採購比較細的電纜,可能心存僥倖。
橙柿互動:針對這方面問題,有沒有更好的實用性消費建議?
熊萌:從安全角度去考慮,我們建議車主們購買純銅芯的導線,並要根據自己充電樁功率等級,來匹配相應的線徑,並儘可能採用高質量線。
如單相3.3千瓦與三相11千瓦交流樁,至少需要6平方毫米、載流能力16安的線材。單相7千瓦與三相22千瓦交流樁,建議至少用10平方毫米,32安的線材。
另外,不建議大家安裝過長的母線,除了拉線費用很高外,也會導致更高的發熱量。
社區的私家停車庫,可能也只有一兩個配電箱,配電箱還要拉線到自己的車位上,這個線是很貴的,建議越短越好。
熊萌博士介紹,充電樁的充電安全問題,主要原因是充電樁基礎設施品質的參差不齊。目前國家對充電樁還沒有一個強制性的正式標準。他所在的中汽研團隊,歷年來從事新能源車輛的充電專業測試。 「也做過充電樁相關的測試,從中發現一些問題。」一些樁企為了拿到項目,會把成本壓得很低,從而忽視一些安全的問題,或者刻意把一些安全功能刪減掉。
例如一個交流充電樁,成本在2000多元。有的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甚至能壓到300多元。
據介紹,熊萌博士團隊配合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參與制定了新能源充電樁安全首個國家強制性標準,目前處於試行階段,將於明年8月1日實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