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191335?from=edn_newest_index
一、車價無理漲漲漲,數百億都賺回來了!和泰剝的是台灣消費者的皮 |
車業龍頭和泰車之前公告第一季再賺進一個資本額!單季營收720.66億元、年增6.06%,稅後純益58.85億元、年增16.23%,每股稅後純益(EPS)10.56元,續創歷年同期新高,成為汽車股獲利王。今天8/28和泰法說會公告在上半年稅後獲利新台幣117.56億元,每股基本純益21.1元,其中第2季獲利58.71億元,每股賺10.54元。
這什麼意思?白話翻譯就是,和泰一季的獲利營收等於是台積電等級!
根據可查詢的資料來說,和泰去年就蟬聯台灣車市22連霸,還奪下乘用、商用、豪華進口車3冠王,新車銷售數量、營收都創歷史新高,去年獲利就上看公司資產的四倍,股價也是狂飆,市值逼近4千億...

換個角度想一下,為什麼一家國產車利潤可以這麼高?
羊毛出在羊身上,身為國產應該要給國民購車更好的福利才對
結果各位買單的台灣消費者,卻是和泰扒皮的來源!
汽車產業有一句話說:「車不去撞,廠沒錢賺。漆不被刮,錢不進來。」
和泰車款每一年調漲,說好聽的小改款,其實就只是新皮舊骨
依然用舊核心跟系統,連低規版yaris cross
不只拔掉配備缺東缺西、原廠車機換成車美仕
最基本的ACC居然還分等級,要消費者「加價」買安全!

設備不升級還要收錢,當消費者盤子就算了,再認真了解一下和泰漲價的原因是什麼?

圖:日圓升值,要漲價

圖:日圓貶值用美元計價,不降價
請大家自己看上下兩個截圖說法!和泰完全打臉自己!
日圓貶值就說以美元計價不會降價,日圓升值就改口說撐不下去要漲價
這樣反覆無理的說法和做法,市場還有消費者照樣買單,和泰不騙台灣人騙誰?
二、和泰無心投入自主研發,因為政策護航能爽賣高價拉皮車! |
和泰宣稱國產車自製率達到8成,網路資料查詢,和泰在台灣市佔率超過4成
照理來講,最有條件做「正國產車」的應該非和泰莫屬
但事實是和泰根本沒有投入自主研發…
如果認真了解會發現和泰只會喊口號,去年宣稱「擴大電動車導入,不排除國產化」
但誰不知道這就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請大家不要看他們說什麼,直接看他們「做」什麼!

從數字直接看,和泰從台灣消費者身上賺的錢
用在「砸更多廣告、賣更多拉皮車」
因為他們自己非常清楚,汽車產線國產化不管電車、油車難度都極高,包含製造成本也高
若進口組裝更是直接壓縮利潤,沒得賺、倒賠之外
還可能被市場機制打趴,怎麼可能選這條不歸路!?

尤其是國產車自製率上路後,和泰根本就不在被定義的四大類裡
完全沒受影響,不需要被查,也沒有消費者吭聲
車子的「自製率」隨他們自己喊,躲在日系品牌背後下賺無良錢
賣到翻掉的Town Ace還一堆零件印尼製!
這不就是這波MG受影響時,大家罵裕隆罵最兇的「洗產地」嗎?
先不談裕隆是活該被罵,人家和泰可是光明正大的做給你看、賺給你看!

按照政府的新規定,幾乎是沒有人能過得了關,怎麼偏偏就和泰不受影響?
我再次幫大家畫重點,因為和泰根本不在規範裡,也沒有真的投入自主研發
只要躲在豐田品牌後,就能繼續高價賣拉皮車賺飽台灣消費者的錢!
三、主動獻策提高自製率圖的是什麼?真正扶不起的阿斗是和泰! |
最後回歸問題核心,國產車自製率是今年7/30由經濟部「無預警」宣布的全新政策
而且毫無緩衝期,隔天就上路實施,輕輕鬆鬆就能恣意妄為

任何一個法規政策
「今日公布明日實施,無緩衝、無協調、不用對照過去的經驗來決策」這樣合理嗎??
為什麼經濟部現在要出手?
為什麼是規定所有「中國車款」都要採用一定比例的國產零件,否則將無法生產、銷售?
一切答案就是,和泰發現沒得撈了,急了!


一直以來,和泰就將「本土化」變成抬高車價的手段
先不說持續調漲的車價,然而遇到日圓貶值、設備沒有升級改款,照樣漲價要消費者吞下去…
我就問一句,和泰你良心何在?
如果今天沒有人特別提出來,是不是要把大家都當傻子…?
就算退一步,不怪和泰爛到扶不起,倒也要問問政府,國產車年銷就25萬輛,要養8家車廠已經很辛苦,政府一邊想加入CPTPP,一邊要提高自製率,這真的是在保護國產車嗎?在這種狀況下,根本就是加速台灣車市走向進口車!

現在政策再加碼推波助瀾,和泰就是最大贏家
不僅能在市場獲得不公平的優勢去排擠其他車廠
讓整體的利益和其他車廠天差地別之外
不知情的消費者更只能吞下高價格,這難道有符合市場競爭機制嗎?
政府到底是保護國產車,還是保護和泰?
結論:自製率新制讓國產車變貴,消費者最終只能被迫買進口車! |
真心奉勸大家花點時間、有點耐心地看清楚,光有所謂的日系品牌光環以及所謂的國產自製率防堵,並不能讓消費者的你擁有半點好處…
倒不如讓產業回歸市場機制,實實在在讓所有車廠一起公平競爭,不僅可以在產品的技術上獲得提升,產品的品質也會因為競爭需要顧及,最後受益者才是我們一般大眾消費者。
就算不說漲價問題、提高自製率這件事情,國內廠家真的有能力製作嗎?
可以跟原廠的一樣嗎?安全結構問題怎麼解決?
個人覺得和泰吃相已經這麼難看了,進口車關稅、貨物稅還這麼高,台灣人真的是有夠可憐…
如果這次不讓政府聽到我們的聲音,搞不好以後小資族也被迫買進口車,認真想想未來自己的口袋跟車貸後的負債?希望大家別再瞎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