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下方某則留言應該是業內人士,看的我很懷疑和泰是不是有35%?

@alf39223922
不用想太多,199X年,台灣就一堆廠商轉進大陸生產。掛台灣廠商,生產大多是大陸生產,是既定現實。
車廠線上件不可能去為了國產,搞那500~1000件的,轉個合格廠洗下產地已是幾十年來的玩法。
單單台灣國產車廠座椅,也就三家供應商為主 : 全興工業、信昌、友聯,全興為大宗。
哪一家椅子是在地生的?早就是在大陸生產運回台灣組立。
上一次大陸塞港,汽車座椅運不過來,國內車廠產線就得停擺了。
尤其電裝件,台灣、日本的車廠認證供應商,業內哪一家不是大陸製。
國產車廠主機常見的怡利、盈隆,哪家不是進大陸件來供,台灣、日本早就沒做了。
例如日本老牌Alpine車機,一堆都是大陸製,飛利浦這些通通是大陸製。
例如電動車,亞太壓縮機台灣、日本就只生產油車皮帶式,現在露營車、多功能車市場夯,車廠常找供應商討論獨立電源、駐車冷氣等獨立系統,純電帶動的壓縮機,業界供應商反饋的訊息就只有大陸新能源車盛行,才有生產這個東西。
汽車散熱器,台南萬在還可以供,吃電帶動的壓縮機去哪搞!
不跟大陸拿,電車不就自廢一半多了,德國雙B、VW,都一堆全得靠大陸生產供應吃穿,韓國這次賓士純電車一燒掉,一查不但不是寧德的,是用孚能。
這不靠洗產地處理,搞謀阿!
在車廠開模到量產,含檢具、治具,工廠走ISO+16949+送測、送檢,哪個產品不用搞個一年起跳?
又不是1996~1999年日產Cefiro一年可以賣12萬輛,當年線上組裝都來不及,車廠人員大半夜全得跑去下游供應商等門搶物料,搶了就走,哪來時間搞QC?
這個量,才叫量產,現在單月賣100~600台,根本沒法比。
另外~現在新車1.5~2年就在改款了,上市車,有幾台能給拖個一年多之後國產化,再重新上架!!賣鬧阿!收一收不要賣了。
而生產產品,也不僅限於汽車產業,是所有產業都一樣,我們有本事菜市場食衣住行生活五金都別買,因為一堆通通是大陸製。
沒大陸製,產品費用價格早不知飆到哪高去,這就假議題,滿足鳥仔自嗨選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