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 15:28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雲林即時報導

今年2月才通車的雲林縣北港鎮特1號道路,路寬40米是北港最大的外環道路,不料各路口設置的行人庇護島,疑因設計不當,擋住路口,讓庇護島非但失去保護行人功能且還常造成車輛撞島受損,被稱為「底盤殺手」,島上標誌也屢被撞倒,民眾陳情,議員蔡岳儒邀請中央和地方等單位會勘並要求改善,雲林縣府和北港鎮公所表示,將盡速設法改善。
為紓解北港朝天宮及武德宮春節過後龐大的進香車潮,中央補助6億餘元(含土地補償費)開闢北港特1號道路,該路路寬40公尺全長約4公里分兩期施工,從縣道145線北港媽祖醫院附近由北而南貫穿155線接164線等多條縣道,第1期完工於今年2月通車,成為北港最大的外環道路。
不料,通車後發現,位於145線的丁字路口,屢屢發生事故,位於路口的兩座小型庇護島,經常有車輛轉彎時發生擦撞,車輛撞島使上方警示誌常被撞斷,換了又斷,修不勝修,許多車輛底盤常撞損,被民眾稱為「底盤殺手」,網友不斷PO文斥責設計不當並向議員蔡岳儒陳情,日前邀公路局養護單位和縣府公所會勘。
蔡岳儒說,145車流很大,為維護中國醫藥大學學生和媽祖醫院行人安全,路口設有分隔島式的行人庇護島,但發現庇護島剛好位在路口的轉彎點,不論車輛轉進快車道或慢車道,都被庇護島擋住,夜間照明不足才經常發生意外。
蔡岳儒指出,經會勘顯然庇護島設計不實實際路況需求,非但沒能庇護,一旦車輛為閃避島塊發生衝撞,反而危險,治本之策唯有把整個路口內縮,加大車輛迴轉空間,才可保安全,由於全線有多處這樣的路口,一時恐無法全面改善,他建議先設立反光防撞桿應急,待2期工程施工才一併全面改善各路口。
負責該路養護的北港鎮公所表示會做通盤檢討;縣府交工局也表示,將建請先設反光立桿,後續再盤點改善經費,若公所無法負擔,縣府會協助爭取經費。



2024年4月google拍到的街景圖
車道看起來都蠻大條的
2024年4月google街景
**************************************************************************************
庇護島設在斑馬線前端,
就是幫行人阻擋切西瓜轉彎的汽機車

這些地方的駕駛就是以前切西瓜轉彎習慣了,
現在轉彎撞到庇護島才來靠么

上路專心開車,
眼睛注意看路,
轉彎不切西瓜,
根本不會撞到沒有長腳的庇護島

開車滑手機,
低頭撿東西,
外加恍神沒注意,
撞壞車子要怪誰?

這個議員跟上次去台鐵大林車站騎腳踏車嗆聲站務員的議員,
怎麼長像有78分像?
原來跟衣服一樣是原諒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