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車廠為了節能或環保等因素把引擎3缸化,但也有了抖動、噪音、維修等等的問題。但是有什麼物理限制,讓車廠不直接跳入雙缸嗎?
無非就是幾個問題。
三缸的動力銜接較弱,雙缸更弱,每個汽缸在曲軸作動每兩圈輸出一次,如果每運作兩次要花費1秒,那四缸的話如果以最單純1234的汽缸運作方式來看,每個汽缸的輸出時間0.25秒,剛好可以完美銜接,而且進氣、壓縮、出力、排氣的四個過程剛好完美輪替,平衡與出力無間斷能達成完美銜接。汽缸數量越少的話,間隔就會越來越大。
再來,如果要做相同2.0na的引擎,四缸車每一個汽缸只需要500cc,三缸的話667,雙缸的話1000,單缸2000cc,汽缸越大體積也越大,每一個汽缸越大,雖然扭力更大但損耗與震動的幅度也越大,所以你看那些6000cc的車,應該沒車廠會做四缸車吧?一個汽缸1500cc,油門響應肯定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駕駛感受肯定也不好,那解答就是做成更多汽缸來分散單一汽缸能產生的扭力,對曲軸的負擔小之外,透過不同汽缸的運作順序排列也能達成動力完美銜接再加上重疊。
扭力越大,對應材料承受上限也必須提高,若不對材料進行強化,那相同的配備扭力越大,損壞率就越高。因此汽缸通排氣量常會維持在一個範圍內。
再來是空間問題,你可以想像一下,要你出門帶一個2000cc的水壺比較容易塞進行李箱,還是四個500cc的水壺比較容易?記住,你的行李可不只有水壺,還會有很多衣服、褲子、盥洗用品。
引擎室也是一樣,可不只有引擎,汽缸多了自然就有更好的彈性擺放方式,可以維持L型汽缸,也可以做成V型、W型、B型。
如果你單汽缸,然後來個6000cc?那長度豈不是汽缸要長到突破引擎蓋?然後引擎室內的空間幾乎都沒用到,這種設計就非常糟糕了。
如果想要忽略以上問題,那就是在汽缸縮減的同時把排氣量縮小,可是動力弱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非主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