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許多影片,似乎朝向扭力梁的後座舒適度
比較好,不知道有乘坐過這兩種汽車的乘客覺
得如何?
不知道為什麼都提到扭力梁舒適性較好,比較不會
跳,覺得很好奇這樣的結果.
應該是獨立多連桿讓輪胎貼地性更佳,扭力梁因為
結構的關係比較會讓後輪其中一輪有離地的機會,
此外也會造成後座慣性搖擺.
當然也許新版本的扭力梁有針對缺點做改進吧!
扭力梁配好避震器,舒適度遠高於垃圾多連桿,就像樓上說12代Altis跟隨便一台獅子,先別說獅子扭力梁調教比較優秀,4代Mazda 3不管操控、舒適也都大勝垃圾多連桿(自稱雙A臂實則材質極差的四連桿)12代Altis。
Focus MK4剛出也沒有多連桿,後來是單純網友圍剿才+3萬補上去,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問題。
網友圍剿的點也不是扭力梁不好,Mazda3現在不也照樣賣?沒缺車不也穩定800台?之所以被圍剿是因為,國外有台灣沒有。
性能部分之前有人實測兩款Focus MK4,確實有差但圈速僅差在5%左右。
舒適度比較也很看人,就拿兩款Focus MK4 ST Line來舉例好了:
假如我坐左後座,左後輪遇到坑洞,就是我這邊的避震器獨立運作,上下的瞬間落差感比較大,但右後座的乘客感受不大。
如果換成扭力梁版本,變成上下落差感稍微小一點,但多了更多的左右晃動且右後座乘客感受會大一些。
到底誰好其實沒有絕對,有人喜歡坐飛機,只在起飛降落有比較大的衝擊,但就有人喜歡坐船,經不起過大的衝擊力但倒是能在那邊晃啊晃的。
年紀大就喜歡坐船,坐飛機要人命!
單支避震器預算如果有到10萬,找一台破扭力梁,都能調給你比你廉價獨立懸吊還要獨立的感受,那問題到底是扭力梁、多連桿,還是避震器? 在我看來都是成本問題。
還有,知道防頃桿嗎?一堆車把後多連桿再加上了防頃桿,有些甚至粗的要死,裝的地方甚至亂七八糟那結構上不就變成半多連桿半扭力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