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間測速可以說是這一兩年來開車、騎車的人心中很大的痛處了
每當開到區間測速的路段,開始減速不打緊,而是維持有很長一段路的時間都要固定在同一均速內
心中的憋屈感、無法有效率利用時間的感覺,外加駕駛時間延長的疲累可能會造成危險
我想每個駕駛人心中都有許多話想說
我自己也是相當有感的,有幾次經過一些路段的時候,可能我開車會碎念
我的副駕順手幫我拍照記錄打卡了幾個點,分享給大家,也順便一起討論版友們都怎麼開這些路段


第一個來分享一個短一點的路段,五指山的山頂矽萬路三段,也就是從山頂到汐止的這一段
這段的距離說起來不算長,忍一忍還能忍得過去的路,車流量不算大
但沿路倒是蠻多摩托車,會在這邊以高於區間測速的速限在練習

然後我發現大家大多會在這個橋稍微休息一下,再繼續前進
應該是這個橋的風景比較好,簡單停駐,過了平均通過時間多一些

五指山的區間測速應該就可以在速限50km/h內的順利的通過囉~~~

我如果沒記錯,自強隧道是台北市的第一個區間測速啟用點
也是一個民怨四起的路段,因為每天往來士林與內科的車輛相當多,靠的就是自強隧道
但這邊的速限只有40km/h,本來可能可以快快通過的短短隧道
和前車保持距離、維持速限可能就要多花不少時間了


最佳解決方案我覺得透過Eyesight啟動ACC自動跟車、LCF車道維持置中
能夠很安心地通過,就像是被載著一樣的感覺


接下來這段也是造成許多人不方便的區間測速位置「北宜公路」
主要是距離長、速限低,本來是可以稍微分散國道5號台北和宜蘭之間的車流量
在維持速限40km/h的前提下,反倒變成了塞車的熱門路線


北宜公路沿途分切了幾處的區間測速位置
路線彎曲且長,我會建議在這種地方輔助性駕駛就先不使用,好好專心在路況上
當然,在這樣很長的連續彎路被限制了速度,除了駕駛人的技術,車本身的操控能力也是很講究
這時候可以大大感受到水平對臥引擎,在左右重心平衡的部分就比較穩定
再搭配SGP底盤和SAWD,穩穩開、按照速限撐完這一整段也不太會暈


接下來這一趟,剛好是我有次要走64,接觀音山隧道往西濱去的路上
觀音山隧道這小小一段也是有區間測速
不過這個隧道的速限算蠻OK的,有到時速80km/h
我覺得比起前面講到的自強隧道算是幸福很多,至少通過的速度還可以在人控的範圍
當然要打開ACC也是沒問題的


留到最後來說的西濱快速公路
距離很長、直線路段很直、沿途風景空曠、平常日車少,綜合所有可能會疲勞駕駛的因子
最後再加上區間測速,必須維持在速限內
當然二話不說,又是Eyesight 4.0發揮的時間了~~~
但老實說這條路是很漂亮,加上我覺得車子的視野很好,也是蠻安心跟放鬆的

基本上沒什麼難度,到達了區間測速南下這個路段的偵測終點
只是這裡如果單純用腳踩的話,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太熱血,回頭可能會吃超速罰單
我的好朋友不久前,才開著小跑車在這邊超速到讓自己吃驚
最後他回家繳了蠻貴的罰單,一度擔心自己被吊牌,幸好沒事
不過像這種又長、又大條的直路,
在這種時候DMS就能發揮功能了,而且很管用
幾次兩眼直視正前方太久,有些疲勞時會提醒;眼睛想移開正前方視線時,再度提醒
說真的就像你身旁有一個副駕駛一樣


最後這段分享一樣是在西濱,快要到新竹的十七公里海岸線之前有個有名的「鳳鼻尾隧道」
我一直很喜歡這個隧道的可透光設計,叫做棚架式隧道,在西半部台灣比較少見
幾乎快要成為定律,遇到隧道就不管有沒有區間測速我都會先看速限、打開ACC+LCF
維持在速限內通過都是很OK的
這篇我大概簡單分享到我有經過拍照的區測速點,以後如果有經過別的可能還會拍到更多
現在全台灣應該到處都有這種區間測速,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破解開過去的方式
想和大家交流一下,遇到區間測速時,大家都會怎麼做呢?
如果有遇過其他北部區間測速的路段還請大家多多分享~~互相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