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加強取締未見成效桃園市第一季車禍激增

加強取締 死亡數卻上升
未依規定左、右轉及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行車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迴轉等,是發生死傷車禍前4大原因
請大家要遵守交通規矩

加強取締未見成效桃園市第一季車禍激增


桃園市今年第一季車禍意外大幅成長,死傷件數超過1萬1千件,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成八,引起桃園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重視,市長鄭文燦昨天要求各單位釐清車禍原因,該做就做,設法降低車禍傷亡事件。

桃園市第一季死傷車禍件數激增,市警局、交通局謀求對策。記者曾增勳/翻攝
桃園市第一季死傷車禍件數激增,市警局、交通局謀求對策。記者曾增勳/翻攝
桃園市警局指出,桃園人口、汽機車成長全國第一,交通安全成為最大挑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市車禍1萬1千多件,造成49人死亡、1萬4千多人受傷,比去年同期死亡增加9人、增幅22%,受傷增加2千多人、增幅16%,死傷件數增近一成八。

市警局交通大隊長林樹國表示,分析車禍死傷肇事原因,未依規定左、右轉及未保持行車安全距離、行車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迴轉等,是發生死傷車禍前4大原因,第一季增加死亡車禍事故,又以高齡老人騎機車或未依規定穿越馬路案件居多。

而警方執行取締交通違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9萬7千多件次,整體取締違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車禍事故死傷仍增加,全市各分局列管前30處易車禍肇事地點都加強取締,卻仍有27處違規增加。

林樹國說,有必要再宣導高齡用路人習慣、行車注意安全距離,希望交通工程標誌、標線及交通安全教育宣導再加強,防制車禍意外。

市府交通局表示,桃園人口、車輛激增,道路流量、交通複雜,第一季高齡人口騎機車、行人事故增加,已篩選機車肇事熱點高風險路段,加強高齡者機車、人行道改善,今年提案加強桃園區三民路/永安路、龜山區萬壽路/大同路、八德區中華路/茄苳路等3高風險路口改善,希望透過各種改善作法來降低車禍意外。

來源: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12168/4587941
2020-05-27 14: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桃園市 成效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961953


鄭文燦說,警察值勤有特殊性、要處理勤務問題,但也要權衡違規程度,假設有民眾檢舉介壽路一到三段有違停,即使這條路從頭到尾有300輛車違停,但也應該不處理,政府單位不應該隨著檢舉達人動作而起舞,這是檢舉達人把政府當成工具或下游,變成地下局長、甚至地下市長。











說個笑話:然後你跟我說取締增加................
jijerwang wrote:
假設有民眾檢舉介壽路一到三段有違停,即使這條路從頭到尾有300輛車違停,但也應該不處理


我覺得他這樣說很不妥,光一到三段有違停。
大可派員警繞這段路三圈,第一次驅趕,第二次勸導,第三次開罰。
一個員警把道路違停清空的效益遠大於違停影響交通後,民眾再去上網檢舉。
預防勝於治療阿....事後檢舉不比當場驅趕、勸導、開罰有用。
根本沒看過有再加強取締的,違停亂開的一堆,
喔有啦.......違規兩段式左轉的機車有抓比比較多 要派兩三個員警站岡
有市長帶頭背書,減少檢舉,在警力有限,民眾投機心態下,交通怎麼可能變好?警察在,都要先勸導了,更何況沒有警察?簡直無政府了…檢舉,市長說要減少受理檢舉啊!
政治人物嘛!反正交通亂,出車禍的又不是他,他只負責看數據要求下屬想辦法就好,改善了,就是高民調市長,搞砸了,再換一個下屬就好,至於其中因錯誤決策而造成的傷害,對當事人來說,是一輩子的事,對他來說,就是數字而已…檢舉數字…車禍數字…
車禍有熱區, 針對熱區直接處理, 立即有效降低事故件數, 駕駛的行為難改, 碰上熱區就有極高出事機率, 因此加強熱區執法, 其次加強教育, 例如, 抓到未戴安全帽, 不開單, 請他看影片, 看那個頭破血流的影片
這樣較有效。


我是雪莉 wrote:
加強取締 死亡數卻上(恕刪)
uranuslp wrote:
.....事後檢舉不比當場驅趕、勸導、開罰有用。......


開罰最有用,而且要修法調高罰款,這樣一堆違規魔人就會乖的跟龜兒子一樣

什麼驅趕,勸導,喊破喉嚨也沒人理,絕對是前腳走,後面繼續停
二輪sb有色飆仔是主因
講一個笑話:桃園有警察嗎?

天天從桃園區中正路經過,
天天看夜市及市場附近違停的一堆,
有警察來取締過嗎?
我只能做"公權力不彰"的聯想....
成效不彰
已經繳費的可以退錢嗎?
好友 yuyu225 Benz W167 黑色GLE AxL-8x5x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