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每天都要開車上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不巧車子有天在平面道路故障,也是老車了,擔心高速行駛的安全,去年便換新車,雖然只能在30公里以上時速才能使用ACC功能。
擔著駕駛重責,也是想多用用ACC新功能,第一次有機會載家人開長程高速公路前一天就一再翻閱車主使用手冊,儘可能達到閱讀和實作合一。也默想狀況和應變。
首先第一個問題便是如何啟動、設定。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解除設定。
開出市區段高速路後觀察在前後都安全的前提下啟動ACC功能、手動調高設定值,一路倒也順暢。但是擔心在出口段沒有安全的時機來解除ACC功能,所以,還沒到目的交流道之前,看好時機便手動停止ACC(因為前方沒車、不想用踩煞車的方式解除),然後右腳移回油門板踩下,速度沒有跟上,再踩更深速度才維持住,漸漸距離出口不到2公里了,切外線,然後下交流道。大概60公里的ACC輔助行駛,右腳掌算是一直懸空在煞車板上方不敢碰,很酸,幾乎要發抖,開始踩下油門時有點沒力。
驚險經驗在第二次使用ACC。
那次開國3南往北到台中,想著有狀況時要立即減速、行進間腳掌還是懸在煞車板上方的方式,快到南投時下起雨,便又乖乖的手動解除ACC (手冊上說不建議下雨時使用ACC。行進中還是不想用踩煞車的方式解除) 右腳就跟著踩下「加油」,瞄著速度沒跟上,以為是上坡、腳又沒力了,給它加大力量踩下去,雨中速度掉到7字頭,驀然驚覺右腳在煞車板上,迅速移到油門上發揮新車該有的動力前衝。肯定嚇到後面的Lexus駕駛了,幸好沒追撞。也慶幸Lexus駕駛機警的換車道,然後超到我前頭,然後用~90的速度鎖在我前面一陣子。
檢討這樣經驗中,可能自己不適合腳掌懸在煞車板上方的開車方式。後來試著開ACC又踩油門,只要不踩深、不會影響和前車的車距,腳掌因為不懸空、算是既工作又休息(不必負責車速),在前車點煞車燈時再移到煞車板上方待命、不必急著踩下,不多久前車速度再拉高、便可再把右腳踩回油門板。
以前長途開車,腳掌大概以踩油門為主、要維持高速又要避免超速被罰,煞車為輔。下交流道塞車路段,便要油門/煞車間來回靈活互換。右腳沒有放在地墊上的休息經驗。一些嘗試後,右腳回歸踩油門上(怕睡著,也是假意跟著車流快慢在玩油門)算是找到適合自己的ACC開車方式。
除了看車主手冊制式的寫法外,也查閱網頁討論。因為不用踩油門車子也會往前動,一些網頁好像比較多建議駕駛不必踩在油門上而是把腳放在煞車板上方(或是靠近的旁邊位置休息),說隨時可以踩上煞車應付臨時狀況。
前面說按這樣的方式摸索開了二次ACC,再反省自己出現的狀況,之後便是開著ACC時仍然踩油門了。而且不是刻意的輕放,這樣腳還是繃著、有體力負擔,而是踏實的踩著,不故意踩深維持輕鬆的踩踏就好(踩深可以讓車速繼續提高超過設定值、沒有車距限制、達到超車目的)。有時前車變慢,我也鬆油門跟平常開車一般,當然實際是ACC在減油,不是我鬆油門的結果。前車飆走後,車子就自行加速到預設的不怕被罰的小超速下行駛,不用盯著車速加油/減油,可以更專心在四周車輛間的變化。如果前車降速太多,當然反射動作把腳移到煞車上方、盯著、經常不需要踩下,前車速度又開始拉、右腳也再踩回油門,舒適的腳踩姿勢。
此外也請教過其他朋友建議腳怎麼放,其中一個同事朋友說他的車在ACC功能執行中,踩油門跟煞車等於強制介入,ACC會切為預備狀態。這種車型屬於開ACC時腳不能踩踏油門的設計,就和我的車型不同了。
當然,也要觀察了解車子開ACC時的其他反應。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前面車子都已亮起煞車燈減速,我也把腳移到煞車板上方等了一下子後也踩下準備降下更低速度,瞬間ACC的機制完全消失(這裡指的是本來ACC有在煞車減速,當用腳碰到煞車,這時ACC給的煞車力是完全消失,只有我輕輕點的煞車,力量完全不能比),像是車子又前衝的錯覺,馬上反應更大腳補上煞車力量,維持安全距離。我也當作是ACC的課程之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