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從 URX 看納廠車款的命名

個人看 URX,說穿了骨子裡就是台 U6
四年前有緣開過朋友的 U6 約 20分鐘,其實還蠻好開的
只是各鈑件的段差頗大,不知道的人會以為這是實驗室裡的原型車品質
至於組裝品質那就不用說了

這麼多年來看眾家車友對於納廠產品組裝品質的經驗分享,約略判斷車廠這幾年應該沒多少進步
找個時間當個產品抽檢人員看了一下車,M7也看,乖的隆冬嗆
納廠的品管水準還真的十年如一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啊?!
到底有沒有在求進步啊? 可能是Q部門的主管日子過得太爽吧?!
車門飾板與中控台左右延伸的接合部位左右不一致都看不出來?
按鍵的面的平整度不齊也差太多了
座椅的車縫線更實實在在的告訴您這台車絕對是 保時潔 - 來自臺灣的,有著臺灣山路蜿蜒線條的精神

再仔細看看 URX
大概就是 U6 拉長一點,換個殼,換個內裝,加點東西,重新包裝
放大絕改個名稱就讓人以為是全新車款,納廠何不沿用 U6 車名
來個 All New U6 就好,新的 U6 多個七人座有何不可?
CR-V 在臺灣都可變成沒四驅了
Lexus RX 不也是換代後再拉長新增七人座的選擇?

世界主流車廠的主力車在賣個幾年後,就算大改款從還是沿用原有車款命名方式
納家產品似乎不大敢用原名的?
硬是沒有 U6 後繼者而冒出個 URX ?

如今,S3 與 U5 聽說要停產了,或許 U6 與 URX 這車名很快也將走入歷史
命名一下子 URX 一下子 MBU,納廠你不思考如何確實提高產品競爭力,不思考訂定合理的車價,不重視產品設計組裝的品質與細節,不重視產品的妥善率提升,納廠你繼續玩吧

聽說,鴻海與裕隆合作,預計首款車會是 MBU?
以鴻海的強勢,碰上裕隆集團長期以來在產品規劃與行銷的自以為是
估計雙方人馬必有一番角力要磨合的
MBU 是否如期誕生?或者因鴻海的助力而提早問世?甚或者因彼此專業與文化差異而造成意見不同影響產品開發進度?

明年開獎
我們等著看
2020-05-03 9: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URX 命名
URX本來就是U6的延伸
車廠已說明 不是什麼大發現!

鴻海加入的是設計端的華創公司
不是加入裕隆母公司
製造與行銷還是納廠自己掌握
就像IC設計與晶元代工 兩不違和!
有什麼爭議?不是很懂
還是樓主懂車~!

一堆拿人手短的車評 都沒說到的重點~!!!

URX 就是U6 底盤 引擎 拉皮來的~!!!


連4個車門板件也沒錢設計新的~

改改車頭 尾箱 內裝 就說是新車??????

世界還有哪個車廠跟納智捷一樣 新車是這樣搞出來的~??????

大陸車廠都比你強

只想賺快錢 忽悠人 被看破 就是現在這等情況了 沒人要~!!!!!
講到公差 有一次去日產保養 展廳看到xtrail
輪胎與車體間隙也不小
馬3與focus 共平台
也不見得有人攻擊?
套句俗語 別人小孩放屁在長大吧!
MBUSA wrote:
個人看 URX,說穿(恕刪)

你們是不是一生只開過一台車?
你開什麼車呀?
你說納組裝品質差
我倒不覺得耶
我開U7,我覺得他組裝品牌很好呀,3年車,也沒有什麼異音
你說話無根無據
還發表長篇大論?
會笑死呀
水準不夠,當然會覺得呐牌品質不差
還會天真的以為全球前10名大廠的水準比不上呐牌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
你們是不是一生只開過一台車?
你開什麼車?
你說納組裝品質差
我倒不覺得耶
我開U7
無根無據
還發表常篇大論?
TrashGen wrote:
水準不夠,當然會覺得呐牌品質不差
還會天真的以為全球前10名大廠的水準比不上呐牌


還是來看一下車主自己怎麼講好了

MBUSA wrote:
個人看 URX,說穿(恕刪)

納黑要做的起
就要有實據
你能夠舉例,目前市售車沒有公差的嗎?
謝謝!
以我開納智捷U7 ,它的組裝品質非常不錯,不輸日系進口車。
以下是RAV4 4.5代以及5代的公差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
納黑要做的起就要有實(恕刪)

納黑會說那是進囗車
貨輪海上振動造成的
感謝妳驗證了水準不夠這句話

台灣發大財 wrote:
還是來看一下車主自己(恕刪)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