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國家的道路,感覺只要路面寬度30米以上應該就有設置弧形右轉道的本錢
用路人利用弧形獨立右轉道來右轉,不用停紅燈,就少了一部分等紅燈的車輛,那麼就不會佔用直行摩托車道,且亮綠燈時右轉汽車不至於路線干涉到直行摩托車;另外更少的停紅燈也代表行車效率越高吧,這應該也是交通順暢的必要條件;台灣大部分30米以上道路(如台中市政北七路)沒有右轉道設計,50-60米路寬的台灣大道二段勉強在忠明南路口有設置(且做得超大!有點過頭大)。其實台北、高雄也大致如此。
有朋友說台灣高密度寸土寸金,額…在真正高密度的市中心區可以這樣理解,但是在重劃區捏,也這樣做路?要不要跟香港或巴黎比寸土寸金?人家也都沒少做右轉專用道。
有沒有哪位大大能解釋為什麼大部分台灣道路不設計弧形右轉,而要把路設置成接近直角,并hold住右轉的車輛在停止線之後,且綠燈時候跟直行機車路線會相互干涉,這樣直角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