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車走在二高,發現某幾小段有輪胎摳摳的跳動。
就這一點小段落,會這樣,其他地方沒有。
走在市區,突然的看到路面坑洞、突然路面損毀?
....
經過中彰比較可怕,橋樑連接縫已經鐵片跳起來、一陣陣一段段的AC摳摳的、沙沙的...
請問,為何下雨後特別明顯? ->是的,要看施工的品質與材料。
是不是因為再生瀝青或是混和比例的鋪設,造成的AC不抗磨? -> ???
這跟AC厚度應該無關吧?? -> 跟結構與鋪設法有關
好奇? 不知道該用什麼專業KEYWORD搜尋!? -> RAP, asphalt pavement
在國外有允許一般道路使用再生瀝青鋪設嗎? -> YES,但是RAP作法都不一樣。
為何下雨後,AC道路比較容易毀壞?<< 瀝青級別問題。<br>為何會是塊狀分拆的損毀? << 目前推估是瀝青材質比例造成介面退化。<br>
在國外(美國看過)會看到AC道路比較爛的狀況,大概都像是這種,不像是台灣的一塊塊脫離路面的樣子。

個人看了一下:
鋪設AC路面,會有幾層的次序,並非一次鋪上即可(袍除、AC底、AC面)

AC路面的切面實際照片。

為何AC路面會自然損毀?
1.主要還是瀝青品質佔多數,第二重要的是級配(兩者混合起來,就是AC路面的黏性與品質)
2.使用較差的RAP(回收瀝青),會讓AC路面透水道基底。破壞AC路面原本的平坦。

台灣使用的RAP,屬於哪種?
RAP工廠本身是高污染,請問現在哪些地方有在做這個??
RAP作法很多種,冷加工跟熱加工,台灣的是哪種??
目前,大概知道噴水不是偷工減料,真的偷工減料的是瀝青級配比例? 對嗎?
有人可以解答上面幾個問題嗎??
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檢驗基準:(工程會)
http://www.pcc.gov.tw/pccap2/BIZSfront/upload/article/c6c_6_2_10.pdf
看到這個我也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