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前段先以安全氣囊為主
中段討論車上其他安全裝置
後段總結跟解答相關迷思
安全氣囊到底幾顆才夠? 2? 4? 6?
常聽到6顆才安全 真的是如此嗎?
那為什麼有些國產車只有兩顆或四顆卻敢大聲說自己是以安全為主的車子?
Ford Foucs 在今年七月改版時官方臉書的文宣
強調安全不是選配且標配四氣囊(那為什麼五門旗艦是六顆 難道四顆不夠嗎?)

Luxgen S5 全價值安全房車
去年12發表會上講的 簡報強調"全安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rOhjDar-rU#t=228
4:15秒開始 說自己用跟volvo同個等級的安全氣囊(但只有2.0旗艦才有6SRS)
4:20秒開始 強調TCS ESC是Luxgen很重要的配備(但只有2.0旗艦才有)
官網文宣 "部分車型也加入側邊氣囊 提供最完善的安全防護"



五個等級 只有一台有 好吧 五分之一也算部分
但反過來看 車廠也間接承認6SRS才有最完整的安全防護
推出半殘安全配備的車子不丟臉
丟臉的是拿出半殘產品還強調安全

這點Alits就做得很好 不會強調他很安全 只會強調他很省油

回到正題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安全氣囊保護的位置
雙前座: 正面撞擊時 避免撞到方向盤
側邊: 分為軀幹氣囊或氣簾
軀幹氣囊分為全尺寸跟單純軀幹
全尺寸是有往上延伸到窗戶
氣簾保護的是頭部
防止玻璃碎片或直接撞擊車外物件
澳洲NCAP還建議沒有氣簾的車不要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whREELkxg
膝部氣囊: 保護乘客膝蓋 只配於前座
每個車型的設計都不相同 前幾代車型還是以前座乘客防護為主
所以會有四顆 或五顆的設計 例: 進口Fiesta *註1
5SRS的FIESTA

7SRS的FIESTA(非台灣版 放這兩張圖只是示意兩者差別)

但今天標準的車子至少標配六顆 少數雙門只有四顆 *註2
BMW E39 雖然標配六顆 但一樣只有保護前座 *註3
側邊氣簾並沒有延伸到後座 所以當時BMW提供後座氣囊的選配
看到這裡就知道不是六顆就完美 但只有中古車有這種疑慮
今天2014所有車子"正常"都至少是六顆
當你看到規格表只有兩顆四顆 絕對是有鬼的
那有沒有例外
有的 如福特野馬只有四顆 為什麼?
因為他的側邊氣囊是全尺寸氣囊(延伸到頭部位置)
同進口版Fiesta
但在國產Focus或CR-V 只有四顆是不夠的
因為側邊的兩顆氣囊並不是全尺寸氣囊
並沒有保護到頭部
Focus 1: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SqYSU9Uqw
CR-V 0: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yQp29bB3U
最近FIT上市 看到很多網友認為S規有4顆氣囊+VSA就夠了
看到下面這張圖應該就知道多的那兩顆根本雞肋

這麼小的車 更需要氣簾保護乘客的頭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2YDmBdXHDw
氣簾真的那麼重要嗎?
下面這個影片會給你答案
"氣簾的好處 The Benefits of side airbag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OCzESlLlY
可清楚看到沒氣簾防護的話 駕駛的頭是會撞到車外的物品
接下來討論其他安全裝置
安全帶
有時候坐別人車子的時候 朋友都會說 後座不用繫啦
先不管法規層面 以安全來講的話 不繫安全帶會有甚麼後果
答: 飛出車外慘死
賓士連環撞20歲女子拋車外死亡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817/390639.htm
疑酒駕閃警!國道翻車10圈 駕駛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DVzswL1u8
國道死亡事故 5成沒繫安全帶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409020148-1.aspx
後座中央頭枕
這方面相關文獻太少
但能肯定的是如果你坐後座中央又沒有頭枕
如果被後車追撞 會有所謂的"頸部鞭抽症"
嚴重者甚至骨折
ESP VSC VSA DSC等是否必要
一開始出現在後驅車甚至F1
避免過彎速度太快打滑造成失控
後來甚至前驅車都有的配備
因為會打滑的原因百百種 地面濕滑 緊急閃躲等
這部分小惡魔也有做過專題
"守護行車安全的主動防線 ESP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實測"
http://www.mobile01.com/newsdetail.php?id=14571
"ESP汽車動態穩定系統相關資訊及影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1926628&p=1#42275810
這類配備絕對是必要的
後內鐵
常聽到內鐵無用論
"喔 那個是美國弄出來怕你被撞維修費太貴"
"增加重量 油耗變差 沒啥實際效果阿"
"保麗龍就好了 效果比鐵好"
我這樣問你好了 如果內鐵是廢物
為什麼結構設計師要設計這東西
保麗龍承受的能量有鋼材來的大嗎?
那為什麼前內鐵不改用保麗龍呢?
在油耗迷思下 國產車往往能省則省
減輕重量相對油耗變好
常常可以看到國外跟台灣的規格表
台灣製造的就是比國外輕了許多
ISOFIX
在某些強調家庭的國產車卻連isofix都沒有配
沒用安全座椅會發生甚麼事情?
"懶惰母貪圖方便!安全椅放前座 車輛追撞2歲童撞擋風玻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0CNvX88UTw
接下來是相關迷思部分解答 不定期更新
在01常見的迷思
Q:安全氣囊很貴 壞了修理很貴
A:氣囊的成本只要五千塊上下
15:5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55H2CGw4ew
當然 你可能覺得怎麼可能 亂講?
我自己就買了全新的側氣簾(非報廢車零件) 一顆新台幣六千
01上也有安全氣囊的討論文章 就算其他廠牌 平均一顆氣囊也就五千塊上下
Q:多安全氣囊 撞車要多修一個東西
A:是的沒錯 (但如果救了你一命 這筆錢你願意花嗎?)
Q:有安全氣囊也不一定會爆
A:是的 還是要看撞擊角度 例如被追撞 前座氣囊不爆開是很正常的
Q:萬一開車突然爆安全氣囊怎麼辦
A:這部分不用擔心 如果你是正常坐姿 是不會有任何影響
駕駛氣囊行駛爆開0:5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dgwqe5v70A
側氣簾甩尾爆開 0: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L4VwhYSE8
Q:車體在爛給你10氣囊都不夠
A:一半對 一半錯
中國車撞擊測試 有氣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LVLDTFmBU
0:17可聽到測試人員笑聲 0:39可看到假人腿已經斷了
早期1970美國汽車是越造越堅固
但常發現車體完好 但裡面的人已經傷重死亡
所以才有今天常聽到的潰縮式車體
5:40 這樣的車體在今天看來已經很厲害 沒甚麼變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5TOmEDj7k4
Q:進口車安全性好
A:不一定 還是要看規格表上面氣囊幾顆 有沒有ESP
某些從印度進口入門車款6X萬級距內還是只有兩氣囊
Q:國外的NCAP IIHS撞擊看看就好 國產車東西都被拔焊點也比較少
A:是的 車體甚至氣囊 歐規美規就有所不同
以Focus為例 歐規撞擊感應器有3顆 美規有6顆
所以歐規小偏移撞擊"可能"不會爆氣簾
Q:安全氣囊無法加裝!
A:錯! 安全氣囊不過就是個零件
不少車廠都提供安全氣囊選配
當然 如果你的車原始設計就沒有安全氣囊
那當然是沒辦法加裝了
小總結
當然 每個人的購車需求不同
有的重安全 有的重油耗 有的重妥善率
如果以安全性為購車考量的話
優先順序 車體>氣囊>ESP
在某些情況下 如側撞 有ESP是沒有用的
100萬內有六氣囊以上的車不多
某些車子有6顆7顆 但沒有ESP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 我是推薦的
你想想看 在國外 五十萬就能買到6SRS+ESP
少數國產車破百萬還只有2SRS
身為消費者的你 難道都不覺得嘔嗎?
小弟非汽修科 汽車設計或相關領域出身
只是個愛車的網友 看了許多資料之後整理出來的
對於我來說 安全氣囊是比LED HID DVD 六活塞卡鉗還要潮的東西
當初買車時看到某些車子標配4SRS 以為多兩顆就夠了
實際上多出來的兩顆根本雞肋 因為還是沒有照顧到側邊頭部防護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錯誤的話也歡迎指正討論 讓資料更齊全
*註1 六和導入Fiesta MK7時有引進標配5SRS車型
其側氣囊非氣簾 為全尺寸軀幹氣囊
"福特六和再次舉辦Fiesta產品說明會"
http://news.u-car.com.tw/10974.html
台灣有名的小白Fista側撞 0:25可以看到側氣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soY9MCxSY
*註2 福特野馬只有四顆氣囊 這種配置常見於敞篷車型
其標配的軀幹氣囊為全尺寸氣囊
2010野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Vxx0fVJDQ
2007 BMW 3系列敞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pV93mOKj4
*註3
E39 配的氣簾為棒狀 並沒有延伸到後座
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r6YTMOmENY
(這個影片在說明有無氣簾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