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開休旅車溯溪是生活樂趣, 還是破壞環境??

我是覺得破壞環境 > 生活樂趣啦...

2007-08-27 21:22 發佈
DAVID_HUANG0612 wrote:
我是覺得破壞環境 &...(恕刪)


沒錯。。。那些自以為酷卻是環境生態的破壞者
而新聞煤體卻是推波助瀾者今天TVBS還是ETTODOAY新聞台還在推展(SsangYang的車子)
把整條溪搞得慘不忍睹
非常的破壞環境,只是這些人.....唉

我想如果有人對他們說如此做會破壞環境的話,他們可能會回『哪有這麼誇張,我技術很好都有在注意的啦』、『反正我不做還會有別人做,不差我這一個啦』之類的話....
joehwa wrote:
沒錯。。。那些自以為...(恕刪)


是東森

我昨晚有看新聞...

只有破壞, 沒有娛樂.

底盤, 傳動軸哪個沒有油?

這樣在水裡開, 當地的水中生物馬上完蛋, 車主在水中四散的油或其他液體也會毀了下游的生態.

技術好? 有本事就做到全車底盤, 輪軸完全密封且不使用任何液體潤滑劑, 車輪不與地面接觸,
這樣你朔溪就不會破壞環境了.

今天如果是為了救難或是戰術運動等特殊需求, 這我可以理解. 但祇是為了娛樂, 那就只是搞破壞.


自然之所以美, 就是因為沒有人.


我喜歡SUV, 也打算買SUV, 但我不打算開著我的SUV朔溪.
會開的就是會開

覺得開下去就是破壞的還是會這麼覺得


建議改天天氣良好個三四個星期 固定徒步走進溪裡 拍拍照 記錄地形

然後等颱風過後 再去看一下 再拍拍照 比對一下 再來研究怎樣才是
破壞環境會較好

光是一張嘴說 會破壞 跟 不會破壞 用嘴講嘛 人人都會 怎麼爭也
爭不完。

不要光說朔溪、連開車在路上也是破壞環境、開車出去玩也是一樣破壞、
不光是去野外才叫破壞環境!

難不成 開車去遊樂區玩 所以 娛樂>破壞 就是很合理的嗎?

我不是正義魔人,只是單獨將焦點放在某件事上來爭 有什麼好爭的!?

一個人一天,破壞環境的程度?
坐飛機、開車、騎機車、坐公車、坐捷運、騎腳踏車、走路
有哪一樣沒有破壞到環境?

目前我已知在台彎最少破壞到環境的 是住在南投巴庫拉司的一位老人家
現代神農氏-阿順伯 算是~我外公那邊的一個遠親的樣子
(不要說我無憑無據憑空捏造一個人出來騙吃騙喝 請自行至各大入口網
 站搜尋 現代神農氏阿順伯 就會有一堆資料可以爬了)

生活在一個沒水、沒電、沒有任何動力輔助載運工具的地方。
住的屋子是砍竹子搭起來的,吃的東西都自給自足來,除了穿的衣服以外

有誰可以跟他一樣 再來談 破壞環境吧



據小弟目前所瞭解的 破壞最多的是山上水土保持做的不夠好 每當下大
雨、淹大水時,大量的泥沙夾帶著石頭 每次做大水 連一小小溪的河道
都會大改樣貌。


其實 光是人生活在地球上 就是最大的破壞環境

網路上批評溯溪行為的聲音不少, 不過相比前幾年已經少了許多
話說破壞環境, 在路上看到前車從車窗丟菸蒂, 垃圾(還有整包的)的數量恐怕更是不勝枚舉

教育不成功, 光在網路上討論私德說實在沒什麼路用
說真的
土石流破壞的才徹底
溯溪~算甚麼
水土保持做不好一切不用講
台灣近年來哪個豪雨沒成災
----------------------------
這算是個冷飯,還是少討論這種議題吧
如同大大所說
應該只有原始人 不會破壞環境了

今日 人類的運作 樣樣皆會破壞環境 但重點是如何與環境融合 減少破壞
人類 吃的 若以台灣為例 :
米糧 需要稻田 耕作 - 將荒地築為良田
引水灌溉 - 破壞正常水流
這算不算是破壞自然,應該也算吧,但是呢...此行為與天地共生,是動物與植物間的正常平衡

用的
飲水器具 吃飯用具 從古至今,經歷文明洗禮,有青銅器,玉器,瓷器,陶器等等
扣除不可恢復性,應該是陶器和瓷器會造成後代的問題,但陶器與瓷器卻顯著提升人類審美藝術能力

大自然無情的破壞,形成了台灣多樣面貌,與環境的多樣化,這次造物者給予我們台灣最豐盛的禮物
但人為的故意破壞,則與颱風的來臨,意義則明顯不同
尊重生命 尊重所有萬物,如何與環境共同生息,方為當代人應該省思的課題
asml_888 wrote:
今日 人類的運作 樣樣皆會破壞環境 但重點是如何與環境融合 減少破壞
人類 吃的 若以台灣為例 :
米糧 需要稻田 耕作 - 將荒地築為良田
引水灌溉 - 破壞正常水流
這算不算是破壞自然,應該也算吧,但是呢...此行為與天地共生,是動物與植物間的正常平衡

用的
飲水器具 吃飯用具 從古至今,經歷文明洗禮,有青銅器,玉器,瓷器,陶器等等
扣除不可恢復性,應該是陶器和瓷器會造成後代的問題,但陶器與瓷器卻顯著提升人類審美藝術能力


推~

可是 目前的情況看來 並沒有平衡可言
有多少動植物是因為人類而滅絕的!?

保麗龍、塑膠製品、核廢料、火力發電的空污、風力發電的前製程



asml_888 wrote:
大自然無情的破壞,形成了台灣多樣面貌,與環境的多樣化,這次造物者給予我們台灣最豐盛的禮物
但人為的故意破壞,則與颱風的來臨,意義則明顯不同
尊重生命 尊重所有萬物,如何與環境共同生息,方為當代人應該省思的課題

推~

水土保持未做好,導致颱風大雨過後中下遊災情慘重,河道變幻莫測,這筆該是算在人為還是天災?

就如同一堆人支持電力驅動車,可是這些人殊不知電池對環境的影響阿...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