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頭想想我們台灣國,排除掉已開發國家條件中的:人口數、平均收入等要求..
光是我們慘不忍睹的馬路...我就認為怎樣也不配稱為"已開發"了..
從政府發包單位=>施工單位=>施工人員專業能力與素質=>驗收單位..等
我個人認為,其中每個環節都大有問題!
隨處可見:粗糙不堪的補路,有如日本動作片中的射後不理..已無法用"品質"二個字來形容;
要看見一處舖的平整的路面,真的太難了...
各種形狀的3D效果都可以被舖出來~只能說佩服呀,每個施工人員都是藝術創作者..
為什麼舖完(or補完)馬路後,似乎可以不用有"驗收"動作?
如果相關單位說有驗收,那我覺得那些驗收人員應該被抓起來關..
不管是開車or騎車族,每年的:維修費、換胎、換避震、甚至因此受傷,這些成本中有多少是因可悲的路面而造成?!
每天騎車在路上,心裡仍無法去習慣接受這可恥的現象...
有時在想,那些施工人員,有經過訓練嗎?有任何專業可言嗎?他們好意思讓朋友知道,他們是在舖路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