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Wonder wrote:假如同一部125c....(恕刪) 認真的回答你一下....會!!較大的輪框,在落差起伏明顯的地形有較好的穿越能力,而較細的胎寬,在於崎嶇路面有更好的靈活性,比較方便轉彎,但是在高速下的穩定性則較差,一般越野林道車的前胎21、後胎18(胎寬80、110),競技用越野車則是前21後19(胎寬80、110),的用意就是如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分別騎速克達和野狼、KTR之類的去過幾個起伏較大的人孔蓋體驗一下就清楚了當然懸吊也是重點,但是不在此討論範圍內不然也可以看一下國內越野機車比賽的速可達組,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輪胎也可以瞧出倪端
胎高影響會大一點我的汽車由205/55-16 昇級為 225/45-17胎高由112.75 降為 101.25舒適度會差滿多的---因為胎內空氣避震效應當然較大的輪框多少會增加一點震動吸收力當然穿越性大框會好很多---r越大..縱向接地長度越長
騎過100~1000cc 等不同排氣輛的機車輪胎從10" 12" 13" 14" 15" 16" 及 17"都曾接觸過穩定度, 真的是隨此吋成正比汽車也是小弟僅將原廠14"升級為15"路感就大有不同了 !給您參考~~~
啊...開版的怎麼會問這種問題這問題用膝蓋想也知道用膝蓋要是再想不到 去騎騎看10吋車和12吋車就能明顯感覺 12吋車騎爛路比較不會震的這麼厲害12吋車騎完 再去騎檔車的17吋輪框 你就會覺得路好像平多了輪框大 表示直徑大 應對同條件爛路 直徑越大接觸到爛路的面積就越小 當然越舒服台灣很適合16吋的速可達但是同體積的機車 後輪框從12吋放大到16吋 勢必要犧牲輪子上方的置物箱空間所以同體積的機車16吋的車 車箱就要犧牲掉很多 便的車廂很小就像其他前輩說的 台灣人被大車廂寵壞了 所以16吋車在台灣不吃香要車箱大 又嫌台灣路騎的不舒服也真的很怪下圖你覺得哪個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