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就是這樣,大家爭議性的話題一有,罵來罵去,很難理性的互相理解和擷取彼此言論的優點
期望這邊,大家不用討論對錯 (大學生、酒駕、誰對誰錯)
大家務實點,討論現實面,怎麼做會更好
我只講很簡單的幾個點
1. 先講情裡法
情:酒駕者絕對錯!
法:大學生車速若無過低,也合法
==============================================
2. 再講現實面
a. 防衛駕駛觀念
開車必須時時注意前後數十公尺的狀況
要先預想下一秒可能發生的狀況,預先作準備
不少男生都有這樣的觀念
可惜我認識的女生,幾乎都只懂得往前看,會注意兩側車況的已經算奇杷了
這不是在刻意貶低女生
這是有沒有去教育的問題,應該要補強才對
===============================================
b. 速度差
不管在國道還是縣道,只有當你車速跟旁邊的車流相差不遠,那你才相對安全
市區中很多婦人阿伯,摩托車騎的超慢,就自以為安全
有靠右又如何? 常常需要閃路人閃違規停車,龜速車還不是又跟主要車流交會了?
台灣機車道能有多大?他本身形成一個大路障
許多機車為了超他,必須跨越到快車道
跟在超車者後面的機車,不見得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不追撞
回到國道中也是
在內線車道的龜速的車大家都知道絕對錯了
在中間外線的車輛
國家當然法規只說:開到60km/h以上就合法,追撞時絕對是後車錯
可是你能有幾次讓別人犯你錯的機會?
別說酒駕了,這邊多多少少都有些網友有喝酒開車的經驗,先不談
我簡單的請問:各位開上國道時,沒有恍神過嗎?
若你一路開很順,跟著前車110km 順順開,突然間,前車急轉到旁車道
讓出的視野卻是:你即將撞上一台龜速車
你有多少機會可以閃開?
這時候看什麼?
1. 速度差
也許你只有50m的反應空間了 (50公尺很客氣了,國道上大家跟車大多數人根本不到10公尺)
你開110km/h,龜車開70km/h :速度差40km/h = 每秒11.1公尺
跟你開110km/h,龜車開100km/h ,速度差10km/h = 2.8m/s
讓你有機會踩煞車的時間可能是天壤之別
50m / 11.1 = 4.5秒 (看到加上去反射踩煞車,大多會用掉一秒多)
50m / 2.8 = 18 秒
======================
2. 車輛操控能力 (是否有好的懸吊底盤,有 ESP (VSC)
只剩 4.5秒 這時候車輛會不會失控,就靠這些你原本認為不重要的東西
(我又不飆車,不飆山路,要操控幹嘛?)
被追撞的那台車,若有ESP (VSC) ,可能不會有被撞後失控開始往外往內亂撞的過程
也許結果會不同,也許....
===============================
3. 其他關於大學生窮,沒錢之類的討論,都偏差了,太多假設文
死者為大,但是當事人的「可能」錯誤,就是其他人學習的機會 (為何用「可能」,因為我們並不清楚真實的女大生的狀況,所以並非批判她)
以之前文章討論為例:沒錢租好車,總有其他方法吧
若有機會有更好的觀念,我想他會選擇別種方式來安排那天的行程
(也許懂得注意周遭車況,預先閃開、也許改租 focus(舉例)、也許改成搭車、也許考量現實不去墾丁了,也許......)
這就是衡量的問題,一個人若有駕照就敢租車開長程去玩,是自我了解?還是自大了,玩火自焚了?
若你不懂保命,你再守法又有何用?
有沒有想過誰會最傷心?
(草綠色為修正文筆新添加的,避免讓人誤會我在批判女大生,那非我本意,在本文中我一再強調了)
================== 151F =====================
EluSiOn wrote:
yuffany wrote:
只要遵照法律行駛,就是安全駕駛,...(恕刪)
我想這個就是大家觀念最大的分歧點了. 法律只是規定到安全值的最低點, 譬如60分, 但是防禦駕駛是教導大家注意的一些事項, 把安全係數拉高. 譬如90分
yuffany wrote:
如果改乘大眾交通工具後租機車騎,
同樣遇到開bmw的人酒醉亂撞,騎機車的防禦力會比開車高?
因為大家都沒有去看什麼是防禦駕駛, 所以我必須要把別人的文轉過來
作者:蔡志浩
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預期意外的發生,不過只要對累積風險(cumulative risk)有正確的認知,並採取適當的防禦性駕駛(defensive driving)策略,還是可以讓自己更安全。
累積風險指的是,在一段期間內持續重覆有風險的行為,會發生意外的機率。假定做某種行為一次發生意外的風險是 p,那麼每次安全的機率就是 1 – p。如果重覆 n 次,安全的機率是 (1 – p)n,發生意外的機率就是 1 – (1 – p)n。舉個例子,假定騎機車一次發生可能造成頭部受重擊的意外的機率是 .001,每周 5 天上下班共騎 10 次,一年 52 周共 520 次,遇到意外的機率就是 1 – (1 – .001)520 = .41。如果我們看五年的期間,這個機率就提升到 1 – (1 – .001)520*5 = .93。
人的風險知覺(risk perception)特性是:我們很容易只知覺到單次風險,而忽略了累積的風險。一般來說,單次的風險並不會非常高。這也讓許多駕駛人不覺得違反交通規則有什麼大不了的,也沒有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因為,他們覺得很安全。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駕駛行為等於是增加了單次意外的風險。習慣這些風險較高的行為且經常重覆,累積的風險是會高得嚇人的。以前段的例子為例,單次風險 .001、.0001、和 .00001 在駕駛人的主觀知覺可能沒什麼差別,但五年的累積風險分別是 .93、.23 和 .03,差別就大了。
大部分台灣的駕駛人因為駕駛習慣不佳導致累積風險高,又經常沒有妥善保護自己。因此一旦發生意外,造成自己及他人的傷害就會很嚴重。是的,只要騎車或開車上路就有風險,我們當然不可能將風險降為零。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採取防禦性駕駛的策略,藉由降低單次駕駛的風險來降低累積的風險。
防禦性駕駛指的是,光是遵守交通規則是不夠的。你要主採取各種措施,為可能發生的危險狀況預作準備。例如,不要假定別的駕駛人都是守規矩的。綠燈亮了不要急著踩油門,確認紅燈路口的車停下來後再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與前後車保持足夠距離,讓你有時間對各種愚蠢駕駛造成的危險情況作反應。也不要假定別的駕駛人都是全神貫注在駕駛。要轉彎時,確認即將通過路口的車子的駕駛已經注意到你且開始減速,再起步轉彎。你也要做好保護措施,例如天色不佳就開大燈,讓別的駕駛人更容易注意到你,而不會因為看不清楚而撞上來。
這些看似瑣碎的小細節,每一項都能降低風險。在美國,各州駕駛手冊裡一定會詳細解說防禦性駕駛。違反交通規則被罰上交通安全課,學的也是防禦性駕駛。在台灣,民眾不僅對累積風險的認知不足,更缺乏防禦性駕駛的技能。更糟的是,像我這樣不僅確實遵守交通規則、還確實遵循防禦性駕駛原則的人,有時還會被取笑,說是「不會開車」、「怎麼那麼怕死」。這種社會氣氛,也助長了不安全駕駛的行為。記得我的表弟前幾年從國外回來渡假時,我特別提醒他在台灣開車更需要防禦性駕駛。他回我一句:「台灣人開車哪裡懂得防禦?根本是攻擊性駕駛(offensive driving)!」想想也是,台灣的駕駛人都在忙著侵犯別人的路權,而很少注意保護自己。
在我 20 年的駕駛經驗中,在台灣和美國都遇到過幾次不是由我造成的、可能發生危險的情況。不過,因為我只要上路就一定採取防禦性駕駛,所以都能保持安全,人車均安。要記住,防禦性駕駛不是讓你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才拿出來用的,而是只要上路就要用。防禦性駕駛要有效,就要練成自動化的技能,每一分每一秒都徹底實踐。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每一位讀者都有機會檢討自己的駕駛習慣,逐漸停止一些不安全的駕駛行為,並學習一些可以讓自己更安全的駕駛行為。也希望你下次和親友聚會時,能幫助他們了解累積風險的意義與防禦性駕駛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位讀者與各位的親友,每天都能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
劉小偉 wrote:
我好奇,女大生的駕駛技術、駕駛觀念、精神狀態...等,到底如何誰能站出來背書?
她是新手剛拿到駕照啊, 新聞都有說啊
他們前一天去墾丁玩, 然後晚上 11.30 回程送同學時出的車禍. 我推斷有可能有疲勞駕駛的嫌疑, 這點我同意我太武斷了, 你說的沒有錯我無法背書. 但是夜間駕車還是危險性高一點啊.
劉小偉 wrote:
我也好奇,誰能告訴大眾在這樣的追撞中,什麼樣的房車可以100%保障駕駛與乘客的安全、性命?
100% 是神話, 我們只能將累積風險(cumulative risk)有正確的認知, 降低風險, 增加我們自己的安全係數而已.
yuffany wrote:
本日最中肯
我就是...(恕刪)
同意溝通的藝術都很重要, 但是任何人碰到這樣子的事肯定會憤憤不平, 要是大家都能心平氣和的討論事情, 我想這個世界不會有謀殺犯, 台灣政治也不會吵來吵去, 我在無法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 我只能要求自己去把對方所說的重點抓出來, 剔除掉對方情緒上的發言. 我跟我老婆吵架也是會惡言相向的, 但是我學會聽她想要表達的意見, 若是為了她所說的氣話跟她吵起來, 我想我的頭髮會白更多
==============================
To EluSiOn:謝謝你的分析和討論
給其他網友:
我第一樓說過了
我想我們還是不用太去批判誰對錯
我說過:假設是這些背景下,可能有哪些盲點,所以大家可以怎麼做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訴求,大家視而不見。又開始在那邊開始論誰對誰錯?
不去分邊站你們會死嗎?
夠成熟的網友,應該都有一個共識:新聞不能盡信
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得到的消息的正確性很薄弱
因此,當討論到女大生的部份,我明確的請大家不要去論斷當事者的對錯
而是用假設的狀態來思考,並討論
前面說過:「假設」的狀態下,女大生,新手駕駛,需租車,沒自用車,會是怎樣的背景
然後,我們可以檢討哪些部分
最後,這些有建設性的討論,就會給所有網友幫助和收獲
不然吵架文到處都有,我標題不就是了,那棟大樓,我看不下去啊,對網友沒幫助
如果是我小孩或我弟弟妹妹,想了解這件車禍的事情,可以學到什麼
我能給他看一個怎樣的討論串??
請大家一起幫忙我
謝謝!
========= 169 F ===========
節錄於手冊:
防禦駕駛的目的:
是一種預測危險,進而遠離危險的用路哲學,廣義來說包括行人等所有用路人。
對他人引起的危險,能經由預測而避免涉入。
============
比防禦駕駛更廣的部份
是自我能力的了解
當做超過你能力可以掌控的事情。危險隨時會降臨
這些事情,法律不見得有規定,現在學校可能也不教,父母可能也沒機會告訴你
常常等你付出代價時,才會了解這個痛,進而學習修正
但有時候,可能也來不及痛了!
============
以上都不是在批判新聞事件人物,請別再斷章取義
chuenjia wrote:
防禦駕駛不是萬能..但是肯定能避免一些事故..
如果硬要舉一些避無可避是事故來否定防禦駕駛的必要..
例子可多了...
問題是..這樣就表示不需要防禦駕駛??
新手..大家都經歷過..新手不是該死..而是要多學習如何才能避免事故..
這樣子而已...
一樣..如果又要舉怎樣都避不了的例子..請自便..不奉陪...
速度不夠快..在深夜的南部高速公路..
我絕不進中內車道..深夜車少..趕路的車很多..
小車會在內線趕路..大車會在中線趕路..
我會開在外線..
但是還是要注意後面來的大車動態..(恕刪)
異世界 wrote:
不能在同意你更多了!!!
這才叫做有建設性的討論,事件中那位酒駕的大叔我想一輩子都不會上01,我也相信這不會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酒駕。這裡是讓活著的各位去思考所謂防禦性駕駛的重要。詛咒那位開BMW的大叔不得好死並不能讓你以後開車更安全。
e2000 wrote:
我個人覺得本末倒置了,今天的情形是酒駕肇事,後車撞前車
怎麼變成要求自己防衛駕駛並且不要拿自己守法的命去跟不守法的人賭
youtube上面一堆影片,有的被攔下車有的是被逼車,人家真的要搞你你能怎麼閃怎麼防衛駕駛?
治安不好被搶劫怪自己拿好的包包沒有防衛觀念?怎麼不是從根本面著手?應該好好管治安吧!
交通不好被車撞怪自己開爛車跟沒防衛觀念?怎麼不是從根本著手?喝酒根本就不應該開車吧!
台灣人一堆人就是知法犯法,這種劣根性才是最要不得的,大家都知道喝酒不能開車卻天天有人開
今天要是100%的人完全守交通規則,會有車禍嗎?有車禍就是有肇事者,除非是非人為因素
否則絕對是跟人的某些行為違法有關
雖然我講的是理想面,但是樓主講的是現實面,現階段台灣就是如此,雖然台灣自認為是已開發國家;
但是所做所為卻是自私自利知法犯法,被抓還鬼叫的一堆,我們版上的人能怎麼做?
...(恕刪)
軒轅浩 wrote:
我覺得樓主的意思是
今天開車上路,把自己的安全性提升到最高~
如:專心、注意突發狀況、不要疲勞駕駛,甚至選一台能帶你回家的車!!
因為:
我們不能期待別人如何如何,別人要注意到我、別人不能酒駕~等
要把自身創造的風險降至到,才能承受別人創造的更高風險!!
已經做到這種地步,發生事情
那已經是上帝的抉擇了~
vincent12 wrote:
我開車騎車二十幾年,也有好幾次度估的狀況 , 到目前沒出事 ,
現在都很小心,真的想睡覺,就找地方停車休息
最扯的兩次是 :
機車 : 騎到睡著 , 突然一個大坑洞,整個人跳起來站到坐墊上,然後又掉下去(坐下去) ,
沒跌到 , 趕快停路邊樹下睡了 30 分鐘才上路
汽車 : 從台北回新竹(中山高) , 沿路一直度估 , 到了楊梅交流道 , 很順的開下交流道去
(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甚麼開下去 , 因為已經頭昏昏了....)
也是趕快找地方睡覺
這兩次是幸運 , 我知道不可能每次都那麼 lucky....
所以真的像現在高速公路警語一樣 , 精神不濟或是睡眠不足千萬別上路 ,
如果已經在路上了,趕快找地方先休息,精神好了再上路.....
...(恕刪)
akazawa wrote:
其實,版主的討論真的很理性。
在為那四位女生哀悼的同時...
在遣責那位酒駕人渣的同時...
防禦性駕駛,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觀念。
不管是ABS,ESP或TCS等,其實都是輔助防禦性駕駛的工具。
但具備了這些工具,沒有防禦性駕駛的觀念也沒用。
畢竟,你注意到別人,不代表別人有在注意你。
大家還記得多年前,統連遊覽車撞擊SOLIO的事件嗎?
那時敝人提倡作為國道塞車車陣最後一輛車時,你要看的不只是前方,最重要的,更是後方。
尤其不能忘了打雙向燈警告後車提醒後車之事,卻也遭有些人斥之以鼻。
除非下坡或上波路段可清楚看到前方的車陣外,身為最後一輛車,即使是我們自己,要將速度感瞬間調適過來,其實不是很簡單的事。
行進間快速的車就有可能追撞前方車輛,更何況要讓110速度,瞬間停到零,除非能保證所有國道駕駛人都相當清醒與精神良好,否則,防禦性駕駛,還是要多注意比較好,不管是行進間,或是塞車時
EluSiOn wrote:
太多人為了辯論而辯論而模糊了焦點, 我有幾個看法跟大家分享.
1. 我完全贊成樓主的文, 第一他也譴責酒駕, 但是他認知到在這個現實社會中, 有很多其它的做法是可以讓自己更加安全的.
2. 大家要求政府做得太多了, 什麼東西有問題, 就是100%是政府爛, 歐美國家的人民, 面對這次德國大腸桿菌的事件, 有人要德國政府下台嗎? 法律規法都是所有東西的最低標準. 只有60分而已, 樓主的目的是, 除了大家都拿 60分以外, 是否有什麼東西可以做的, 讓自己變成100分, 補足一些其它人沒有做到的, 可以讓自己安安全全回家. 我完全不覺得這個出發點有錯.
3. 防衛駕駛不是 100% 無敵, 會了就 100% 安全, 所以不要用極限的情況去挑戰它這個觀念是否能夠化險為夷. 正確的防衛駕駛也有教導, 若有車子直接衝向你來撞你, 也絕對不要側閃, 踩剎車迎面撞上, 自己的存活率能夠比較高. 它所有的觀念都是降低危險發生的機會, 讓自己在發生危險的情況下提高存活率.
4. 今天我開車帶著家人朋友出去玩, 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都有責任把所有人平平安安的送回家. 這個是最高標準跟也是唯一標準. 朋友家人上了我的車, 他們把命交到我手上, 對於這份信任所產生的責任是很重的. 今天能拿到駕照只是讓駕駛人享受最基本的路權. 歐美國家的小孩是 16歲就可以拿到駕照的, 但是他們法律規定, 剛拿到駕照的頭一年, 禁止晚上10點以後開車, 禁止他們載朋友上下課 (加州跟南卡羅萊納洲都有). 這種立法的動機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5. 歐盟跟美國都有完善的車輛測試報告以及完善的保險制度, 你開不安全的車, 你的保險費自然就會高, 以及不安全的車, 消費者可以很容易得到訊息. 但是我們很多台灣制的車或是買到台灣市場的車, 為了價格的競爭力, 把在歐美的很多安全裝置都拿掉了, 同時我們台灣駕駛也沒有這些的安全意識. 這一點我們不能期待政府把關, 因為只有歐盟跟美國這麼大的市場做得到這樣子的測試.
我們都知道, 財不露白, 小孩子不要跟陌生人隨便說話, 晚上盡量少單獨一個人在路上走等等防禦性觀念. 最近幾年大家防禦詐騙集團的電話變強了, 我覺得我們大家再多一個防衛駕駛的觀念也是很好的..
unclefly wrote:
我很贊同您!!
發生事情,大家總是把究責放第一,
責任釐清了,該負責的負責了,例如受到制裁好像就沒事了~~
我總是認為,如何避免發生事情比較重要!!
每次有事情,討論的重點總是放在「別人不該怎麼樣」
但是如果是講到「如果怎麼樣也許可以避免事故」
常常得到的反應是反唇相譏不然就是被擴大解釋成幫犯錯的人說話~~
回到這個事故,酒駕肇事罪該萬死,
但是我們平常在路上,真的要多注意前後左右,
高速公路如果發現後方有車快速接近,
一定要趕快判斷出對方可能的動向與意圖,來做出適當的因應!!
EluSiOn wrote:
防禦性駕駛跟 F1 等級的技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大家不需要像是藤原拓海 請看 Castrol 跟 財團法人 的建議
防禦性駕駛也會建議大家晚上10點後, 盡量不要開車, 不是權利的問題, 而是數據顯示晚上10點後發生致命的車禍比例高出其它時段很多. 這個不是分對錯的問題而是如果用數據統計學, 以及一些簡單開車方法的觀念避免自己陷入危險的狀況.
EluSiOn wrote:lum225jp wrote:
一個女大學生開車載三位同學守法行駛在國道上遭遇橫禍
何來的 "不負責任地還載人" "毀了另外三個家庭"
女生的家庭就不是第四個嗎?
甚麼時候女大生變成了加害者了?
抱歉我疑問句很多
全因你的發言沒有半句是人話
雖然你我疑似是同行, 但台灣目前的輿論怪象, 不得不說你也有所貢獻
你如果把標準拉高點的話, 身為車子的駕駛有沒有責任讓全車的人安安全全回家? 女兒的男朋友帶她出去玩, 男朋友是有責任把她安全送回的. 相同的旅遊團的導遊以及司機, 也是有責任把團員安全的送回家. 意外都會發生的, 如何避免相對來說也是處事者的責任.
樓主所說的, 他會避免他老婆開長途車, 因為怎麼怎麼樣的原因. 事情的看法可以有很多面的, 從法律責任面, 女大生是一點責任都沒有, 相對的, 如果颱風天, 遊覽車遇到土石流, 遊覽車司機跟導遊丟下她們的團員, 各自逃難, 他們也是一點法律的責任. 一條船的船長碰到船難, 第一個跑掉, 他也是沒有法律責任的.
沒有人說女大學生是加害者, 雖然以下的話是事後諸葛亮, 大家一定聽得很刺耳, 如果大家把標準拉高的話, 以及悲劇的造成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原因的, 所以像是這樣子的悲劇能不能避免? 大家都是有行為能力的人, 每一次做決定, 就像是在一個十字路口選擇不同的方向. 在道義上, 女大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情況 我剛拿到駕照, 是否應該載朋友開長途旅遊? 我住在高雄, 朋友住在台南, 然後我們要去墾丁. 我們的選項有:
A. 大家在左營高鐵集合, 那麼有很多旅遊大巴去墾丁, 到了墾丁我們可以租摩托車行動方便
B. 我租車, 我的考量點完全從經濟點而出發, 能省則省, 節儉是美德. 假期難得, 我應該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光, 懂得善用時間也是美德.
C. 我租車, 但是我是新手駕駛, 我選擇安全一點的車, 同時我不夜間駕駛, 我選擇吃晚飯前離開, 而不是晚上10點玩完一天很累後, 再送朋友回台南, 然後自己回高雄.
上述回答的答案全部都是正確的. 但是碰到不同的情況下, 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種結果論來指責誰的不對, 是非常可怕的, 女大生是無法預知她會碰到酒駕, 所以自然而然選擇 B. 但是她若有讀過防禦駕駛的安全守則, 她今天非常非常有可能選擇 A 跟 C. 防禦駕駛是一個觀念, 教大家行車的出發點一切以安全為上. 它並沒有要求駕駛人三頭六臂的或是跟藤原拓海一樣的駕駛技術.
以防禦駕駛的角度來看,
1. 女大生不應該新手的時候載不會開車的人, 國外都有類似這樣子的交通規定.
2. 女大生不應該沒有在有經驗駕駛的陪同下, 上高速公路
3. 女大生不應該夜間駕駛, 同時她也有可能處於疲勞駕駛的狀態.
上述這些基本觀念如果推廣開來, 路上的弱者也能夠保護自己. 我不覺得保護自己等於被強者欺壓, 同時我也不覺得有什麼權利損失的. 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天平, 一邊是家人,乘客, 生命安全 一邊是一些不便而已, 這個天平應該倒向那一邊? 大家都是有行為能力的人, 應該能夠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要說服不同觀念的人真的很難, 希望持不同觀念的人不要只是一味的排斥, 覺得這個文好像是在落井下石.
============================
============反問區===========
============================
阿卜19870317 wrote:
小女生只是單純租車出去玩
難道要考慮到是否會被人追撞..車子安全性夠不夠的問題
...(恕刪)
klwei wrote:
樓主的建議雖然不錯,
但是基本上不太可能執行
國道我也天天開, 車流是鐵定有跟上
但是您提到的防衛性駕駛雖然沒錯
但是你在"國道"上怎麼有可能隨時去注意你後方的車??
我個人是頂多偶爾瞄一下而已,
速度那麼快, 前面都顧不了了, 還要時時注意後面有沒有瘋子, 小弟我是辦不到
像這種速度180的瘋子突然在你後面出現, 我很懷疑真的有辦法及時發現嗎...
瞬間幾秒鐘, 你要從發現酒駕到適當的反應, 我真的覺得有很大的難度
這次事故的大學生, 真的是避無可避
對他們來說, 是無緣無故被撞, 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這種時候只能念阿彌陀佛了,
不過車子的剛性真的很重要, 希望大家從這次事故以後,
買車時多考慮安全性,
不要整天只會比哪牌有DVD, 哪牌有皮椅, 哪台比較省油, 哪台起步比較輕
車子啥都能改,
但偏偏安全性的東西完全不能改, 只能換一台
悠游魚 wrote:
守法人民是沒有"責任與義務"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的。
今天換個題材:
一天走在路上,某人被幾十個混混痛毆,嫌犯供稱:誰叫他長得衰!
然後今天來提倡,走在街上的防衛性逛街方式;或是這男的沒錢整形,但可以買頂帽子遮臉。
跟你所講的其實相通。
誰不知道安全的重要,說到命誰不要?
很多時候不是自己不知,是無法預知,無法反應。
也許你認為修法不是你個人力量能有所幫助,但至少觀念想法上要正確,今天十萬個駕駛人甚至
百萬駕駛人都認為,交通罰則應該加重,法規就有可能順著民意,但如果還是這種有苦自己吞,
不如好好禱告運氣好如何防衛駕駛的吃虧心態,法規就永遠是死的。
1. 首先,後面的部份,你提出的方向很好
我們可以務實的去督促你轄區的民意代表,來作修法,以增加不守法實的阻嚇作用
2. 現實狀況是,那現在就沒有酒駕嗎?
3. 現實狀況是:您活在烏托邦嗎?
我想您很守法
可否請您今天開始,晚上睡覺時,大門都不要鎖
因為你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必須提心吊膽的過生活
歐爺爺 wrote:
先撇開小鴨鴨沒有後車...
總之這個世界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想要做什麼來預防都是不夠的.只能盡力去做而以
「你能讓別人在你身上犯幾次錯」? 我只能說..不用幾次...真的時候到了..一次就夠了!!
不要把會防衛駕駛說成就一定不會發生問題的神技了!!會被撞就是會被撞..逃也逃不掉(恕刪)
講到最後,您的結論是:只能盡力去作
所以,我建議大家的「防衛駕駛」算不算您建議的「盡力去作」的一部分?
我並沒有說他是神技
但是沒有這樣的觀念,開車上陣,在台灣現在的交通狀況下,不覺得跟玩火自焚相近了嗎?
還是謝謝您的理性討論~ ^^
gojen wrote:
O兄,何苦淌這趟混水呢?
「一開始也開宗明義的講」.......
這裡是01,除了第一頁的回文外,不會有人還看你的開宗明義,多的是斷章取義。
為人父母了,路上都會機會教育小孩,什麼是違規行為,什麼是危險行為。
一切只能盡力讓小孩明白這兩者的差異,不是無違規就等於安全。
能改變什麼?
心變,想法才會變,想法變,行動才會變,行動變,結果自然變的不同。
...(恕刪)
G兄 (怎麼感覺怪怪的,好想騷弄一下你....><)
這邊的確是教育出了問題
我常常跟我的病人聊天(特別是車禍來的....)
很多都不知道何謂「防衛性駕駛」
我只能跟他們說:你還能在這邊治病,算是祖上有積德......
父母不教,小孩不懂,18歲就領了駕照,出去啪啪走
機車根本不用講,太好考了
汽車的話,把左三圈右三圈背一背,對照車內的貼紙標示,也是一堆人混混的就考過了
但是交通有因此變好嗎?是否太容易太浮濫了呢?
根本沒有辦法證明考照者擁有保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這些議題是否應該有人關心?
griffinc77 wrote:
不懂:
為什麼守法的人遭到這樣的待遇,不守法的人卻還留在這世界上,甚至還有機會出來危害人間?
為什麼守法的人要承擔不守法的罪業?
為什麼掛的不是酒駕肇事者?
這樣我們要以什麼來教育下一代?
Griffinc您好
不知您的教育和生活或生命背景?
我想你我應該活在同一個世界:現實世界
不是課本上講的世界
抱怨不能帶來什麼
AMY790505 wrote:
大哥的話和開版的話我都是部分同意.
鼓勵駕駛者加強駕駛技術是一番好意沒錯,鼓勵大家開好一點的車也是好意沒錯.
可是在高速公路和一般道路上,畢竟永遠會有車中"弱者"存在.例如初學者,例如開著板金薄弱,安全配備相對貧弱的車子者.
開車是一種每個成年人都有權利去做的日常生活行為,而不是專業的激烈競賽,更非DEAD OR LIVE生死相搏.
一昧要求弱者變強,公道嗎?有時弱者就是有他的苦衷,例如:他的駕駛技術,就是永遠停留在可遵守交通規則而以的最低限度(例如老人家),或是她就是只開日本車,國產車(他喜歡那車的其他特點,或是他財力就只能買得起那樣的車).
弱者就是面對強者,無法自保的人才叫弱者.
面對違規者開著結構強固的車橫衝直撞,弱小的車能做的真的很有限.各位朋友提出防禦駕駛的概念,我突然想到漫畫頭文字D裡的高橋涼介啊.高明的理論,有時候真不是普通人能夠實踐.
舉例來說防禦駕駛要我們跟上車陣,的確低速在內線車道留太久不好,我開車經驗雖不多也知道.還有前後有大卡車也是能閃則閃,這我也知道.但是要跟隨車陣,要閃避大卡車,都得加速,變換車道.加速或變換車道的頻率一旦增加,其實也都伴隨著風險的增加不是嗎?
一昧強調弱小的車應該盡力去防禦(例:沒辦法,路上瘋子多,所以我們小百姓得自求多福),令我覺得這種論調是在加重弱勢者預防及承擔車禍的責任,而沒有在考慮如何抑制強者的任性行為(例如酒後駕車).
酒後駕車瘋狂到像那段新聞中拍攝到的速度和飆法,我很懷疑有多少普通人在高速公路上隨時戰戰兢兢預防著,而且隨時車前車後車旁都有足夠空間可供防禦閃避.
yuffany wrote:
哈哈,很有共鳴喔
樓主說到無辜被撞的人是怎樣怎樣錯誤,
似乎在暗示因為新手技術差開太慢,
被撞死是自己招來的,(我知道樓主一定會否認)
對無辜慘死的人下這種評語,
樓主實在是非常不厚道(我用"不厚道"三字已經對樓主很厚道了)。
看到死亡車禍,我也會自己想想,
若是自己遇上,是否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
但是我絕對不會自大地認為自己技術好觀念好就可以避開一切危險,
就是借鏡小心而已。
樓主這麼神,
就希望以後什麼酒醉亂撞啦事故啦都發生在樓主身上,...(恕刪)
EluSiOn wrote:
你去讀讀防禦駕駛的安全手冊吧, 我的回文有鏈接.
安全手冊上講的都是觀念一切從安全為出發點, 沒有講到開車技術高超的問題.
死者為大, 大家是尊重的, 但是就事論事就不能討論嗎? 如果討論的結論, 或是宣傳的觀念能夠幫助其它路上的弱者們, 這個不厚道我想在這篇文上很多人願意背的, 算我一個吧.
從前面讀到後面, 每一個人都 100% 同意這個悲劇主要原因是酒駕, 而且要負 100% 法律的責任. 但是一個悲劇的發生, 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原因造成的. 我們從防禦駕駛的安全手冊的角度, 找出女大生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或許下一次下一個類似女大生的人, 看到了這篇文, 或許就可以避免類似的悲劇. 這篇文的人氣有 21957, 看的人是很多的.
再來就是為何需要詛咒別人呢? 就算那個人看法跟你不同, 也不需要希望不好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吧.
Bailysu wrote:
一次回一回
防禦駕駛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安全,小心
但是細節寫了什麼具體的作法,已經有人po過了,內容我也認為ok,對正常用路人來說,都是該培養的習慣
但是要把此次的狀況跟防禦駕駛兜在一起講,是不是就over了
我為什麼要舉例?
高速公路被追撞,如果對方是清醒的,那你還有反射動作的邏輯可循,來閃躲~
但對方是酒駕呢?他都不知道自己下一刻的方向盤是往右還往左了,你還能怎麼猜?
要加速?要煞車?要正常開?閃到路肩?他會撞到你,還是會撞到你,因為你沒有地方可躲,你選擇的地方也未必如你所想的安全,你閃到路肩,那如果他不巧就是要往路肩勒?短短幾秒之內,運氣成份佔大多數
統聯那次事件更能突顯我要說的,你做好萬全準備,還不如事前能預防些什麼,運氣能否提高一些
所以我才會提選車或是這趟該不該成行,該怎麼成行?
更高的說法是我們怎麼避免租到或開到這台車(政府車商)
同樣的狀況,如果那女生開的是賓士,然後車上所有人安全逃出
那所謂的防禦駕駛是不是還不如開到一台堅固的車?還是說防禦駕駛裡面有包括選一台好車?
當天狀況沒有人知道,她是不是有閃酒駕男了也不知道,拿她的狀況當題材也比較失公平
如果主題一開始就聊防禦駕駛,沒扯到這次事件,這樣我就連來這邊回文討論也不會發生
渾水也淌了,討論若沒有正反或是別的想法,那也不會引起一些人的共鳴
1. 我很認同你說的:若對方酒駕,失去知覺,時速高達180,前面駕駛閃左邊,他也跟著撞左邊。我同意,誰都閃不了
2. 我同意 若開在高速公路時,突然山崩,整片山壁塌下,我有防禦駕駛觀念,我也閃不了
3. 我同意突然有隕石掉落,我沒有湯姆克努斯的身手,我也閃不了
然後呢?
那如果
1. 我開在路上,後方有人引擎聲明顯的接近,後照鏡可發現行車狀況可疑(左搖又擺),明顯往我屁股一直接近。 若我是有注意到這種狀況的人,我有沒有機會閃過?
我第一頁第三行就說過了,這邊不論斷新聞事件裡面人物的對錯。
新聞正確性不足,大家在那邊臆測後,選邊站罵來罵去沒意義
我只說:可以延伸來思考:若是這樣的狀況,有沒有更好的作法。
我也說過,我假設的狀況不是新聞人物的狀況。也沒說真實世界的女大生技術不好才閃不過。
要搞同情心的,去別棟樓,我這邊沒有在罵女大生有問題
小時候上學,你們老師都沒有給你們機會教育?機會教育時,不能有延伸話題?來做更廣泛的思考??
什麼拿死人來說嘴之類的話語
什麼拿她的狀況當題材失公平的...
你們現在到底搞懂沒有??
2. 你只是一直舉極端的例子反駁罷了,就如我上面戲謔的第三點。那又能代表什麼?對網友有何幫助?
3. 你不是在淌混水,是你來搞亂一池春水,當你把別人當做混世魔王時,你要導正視聽當英雄時,你知不知道,其實你現在才是那搞不清狀況的人。別人對你說的話你都聽不進去?
4. 別把防禦駕駛想的這麼狹隘,難道只能是你看的嘉實多網站裡面說的,其他的觀念都不算??
然後又要吵防禦駕駛的定義
5. 若你堅持防禦駕駛只能指開車中的技巧。那我願意放棄這個字眼,
我自創一個全方位交通防禦系統:包括選車,車前檢查。駕駛能力篩選,和行車前中後的所有預防行為
這樣總行了吧
6. 別把責任都要車商政府來扛,自己可做到的事情,就努力多做一點,現實就是這樣。合法只是最低底線,從這底線到高標之間,還有很多選擇,只能靠自己決定
7. 最後,我還是要說討論的態度:多一點異中求同,大家一起尋求更好的作法,而非文人相輕,故意找別人的弱點,頻頻攻擊,淪為文字之爭。 結果呢? 又是一篇標準的01戰文而已,別人看的累,也得不到任何幫助。 網站不再是互相幫助的媒介。 不過淪為嗑牙看熱鬧的笑話場。
lum225jp wrote:
到底事主是為了提升普羅大眾駕駛安全呢?
還是另有所圖要批判女性駕駛或便宜車輛
到後來都無法脫離鞭打受害者的指控
因為? 因為第一篇原文就是那個意思
的確我也不敢否認, 我開車上路對於女性駕駛有多一份警惕
對於老人, 年輕學生也是一樣
這非關歧視不歧視的問題
只是平心而論, 拿沒有過失的受害者當案例
幫他們加上諸多假設性的 "負面屬性" (請見太空戰士13)
卻同時幫加害者加上諸多預設性的 "正面屬性"
就是引起公憤的導火線
這時再打著所謂 "討論防衛駕駛巧" 的大旗
看在明眼人眼裡, 就是一場場毫無間斷的詭辯
到後來反而指控對手是打著 "死者為大" 的旗子
有時候我也想好好地理性發文
但每次到後來都會淪為情緒性的發言
對於小弟在那樓給各位帶來不良示範
我也在此向各位道歉
特別是對於 omio 兄, 我也深感抱歉
希望 "吵" 過之後, 大家依然還是朋友
本文同時發表在兩樓文章中
的確
我自認為理性的發言
但是還是參雜了自己的偏見
我內心的聲音就是:那女大生不該。自己沒有車,很可能就是沒太多的開車經驗。這樣的狀況還敢開車載同學。的確是風險太大
這是事後諸葛。沒發生事情,她就多了經驗值。也沒有任何人會責怪她
也許父母或同學聽到,會有點訝異的說:你也太敢了吧....,然後慶幸她沒出事
也許出了小車禍,人沒事。
那麼父母就會嚴正的責罵她,糾正她
大家也會跟她說這樣不好
但現在是:出了死亡車禍,而且事故責任不在她
那麼,論壇上和輿論上,出現了一昧的謾罵酒駕者,像所有新聞一樣開始說著受害者多乖巧多孝順什麼的...
其實這樣的新聞本質是什麼??
不過就是順著炒作大家想看到的東西罷了 : 妖魔化 加害者。 悲情化 受害者
然後就會得到共鳴,接著得到收視率,和對新聞媒體的認同
當這件事情出來後,我心裡想的是:真的只有表象探討的這麼簡單嗎?
女大生都全然沒錯嗎?
也許,她可以怎樣來避免這次事情的發生?
這是我內心的疑問
但我知道:若是直接提出這樣的疑問句,那麼,在這時的社會氣氛下,不可能會有人認同我
只會換來全面的圍勦
我太熟知這樣做的結果了
最後換來的絕對是:又一棟的謾罵大樓
而且新聞的正確性根本不夠,直接討論對錯,我的論點根本沒立足點
所以,我一直想避談當事者的「對、錯」
可是,我真的覺得,有幾個議題,是應該被討論的
只可惜,我做的不夠好,也不夠公正理性
對大家,我說聲抱歉!
希望這些討論,不是只為你帶來情緒上的反感
那是我想避免的
卻做的不夠好
最後,也謝謝lum225jp的體諒
大家都提出很好的觀點
仍是朋友~
donfan wrote:
個人提出高速公路開車經驗,就是在說明這篇文根本不切實際,
特別是對照這次車禍事件,正常情況是無法依靠聽聲音,來判斷有無車輛高速從後面追來,
那看後視鏡呢?
個人經驗是某些嚴重超速的車輛可以不到10秒就消失在前方可視範圍,
相對的他也是不到十秒就可從後方追上你,
就算你眼力好,又剛好讓你看到有輛正點跑車出現在後面遠方,這不到十秒的時間,你會看後視鏡幾次?
一次又看多久?可以幾秒內判斷出他的速度不正常的話,你就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超級007了...
這還是白天的情況喔..晚上就更難辨識了...
EluSiOn wrote:
防禦駕駛的觀念, 不是只有坐在駕駛座時才有的, 還沒有開車前就應該就要有的.
18歲剛拿到駕照, 美國的防禦駕駛觀念就有教導, 而且法律明文規定, 駕照一年內新手不能載無駕照朋友或未成年同車. 夜間晚上10點後上高速建議有駕駛經驗的成人陪同. 再來特別多防禦駕駛手冊提到, 週末晚上是最多疲勞駕駛以及酒駕發生的時間, 請各位駕駛小心注意.
防禦駕駛在選購車子的時候也有建議, 盡量選擇有 abs & vsa 系統的車子, 也強調車子的安全性.
那麼在夜間開高速公路到底有沒有辦法注意到後方車子高速接近. 以小弟個人的經驗, 我是不可能用聽的, 但是我發覺晚上後方車子高速接近我的車, 我反而砍得見, 白天的話是不可能看到的, 因為只要對方開大燈, 若有車從我後方來的話, 我的後視鏡的光源一定越來越大, 所以只要有這樣子的情形, 小弟一定會事先讓開車道, 小弟開車有習慣開內側車道, 而且在國道3是開 130km, 國道一台中以南是開120km, 我是開快車的駕駛, 搭配 gps 防止測速照相. 所以只要我發現有車子開的比我快, 我一定馬上讓道躲開, 因為晚上開得比我快的車子不多, 而且他們開那麼快, 膽子一定比我大顆 (基本上, 我覺得他們是危險係數比我更高)
我覺得開車超別人的車, 其實沒有那麼危險, 同時我喜歡跟著車流速度走. 在我的開車觀念中, 我覺得一直被別人超車, 危險係數反而更大. 車禍的發生, 一定是車子距離近造成的, 沒有跟上車流, 一直被別人超車, 也就是每一部車子超過自己的車的時候, 一定會侵犯到我車的安全安全距離 (不管前後左右), 每被超一次, 累積的風險就越高, 終有一天會事故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小弟2004年10月出過一次車禍, 提供給大家參考: 白天下午2點多, 非週末, 我剛剛把我車子保養完正在開車回家的路上, 因為車子保養場通常都在地段便宜的地方, 相對的治安也沒有那麼好, 到了路口紅燈, 我的車子是第一部靠外線停下來等綠燈. 大約30秒後還是不知道多久, 但是我很確定不是我停下來後馬上發生的事情, 我的車被一台三菱的 galant 從後方完全沒有煞車的情況撞上, 我的車子被撞飛然後轉了 45度. 我很確定我被撞擊的那一霎那, 我的腳離開我的剎車. 我從車子上下來後, 整個人也是非常驚慌, 由於我的車子是禁止狀態, 所以安全氣囊沒有爆. 我能夠毫髮無傷的走出來的原因有二
我車子有 vga, 被撞擊時它自動幫我踩了剎車
我車子的後方的 body frame 以及後保險槓, 有蜂窩設計以及會把對方車子的衝擊力往下移轉, 這個就是為什麼我的車子會飛起來.
我會購買我的車子的原因是我有讀過防禦性駕駛的手冊, 那時候小弟才24歲, 才購買了人生第二部車子6個月, 為了購買那部車, 小弟貸款, 不然按照之前的想法, 購買 Honda Civic Si 雙門, 我是不需要貸款買車的. 對於理財的部分,那時候小弟沒有頭腦, 但是那次反而讓小弟認識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車子不是只是單純的交通工具從 A 點到 B 點. 它將是乘坐你生命中最重要家人以及朋友的保護工具, 所以在這部分, 我是認為100%值得投資的. 我是投資在其安全性上, 而不是在其貶值上. 最近小弟的小朋友出來了, 我需要一台 SUV, 但是預算的限制, 我買不起新車, 所以我買了一台二手4年舊的 SUV 但是是安全係數是很高的. 小弟常常需要出差到各國, 同時也需要租車, 在選擇租車時, 我也會選擇安全的車.
台灣的駕駛對於防禦駕駛以及安全駕駛的觀念有很多加強進步的空間, 這個觀念不是你做在駕駛座的那一瞬間才要有的. 然後不要覺得為什麼開個車子要注意那麼多東西, 要考慮那麼多東西, 因為這個就是責任/義務, 擁有駕照路權的代價. 大家好像都忘了權力相對的代價就是責任跟義務. 同時我不會要求齊頭式的公平, 因為那不切實際, 我會做好自我要求而已. 小弟因為工作, 需要在美西, 台灣(常跑 台北到斗六) 以及 上海 到昆山. 特別是在中國開車, 如果不是有防禦性駕駛的觀念, 小弟可能在中國撞死了 10個以上騎電單車的人, 以及大概攔腰撞上5部搶道的車子. 小弟避免了一次從後面追撞的因為紅綠燈變成了黃燈, 我已經放油門準備踩剎車, 旁邊的車子已經減速了, 但是身後的計程車(因為是黃色的) 一點要減速的情況都沒有, 小弟的車只有被身後的小黃硬闖黃燈 (他的車子是闖紅燈). 處理這些訊息以及下決定是不到 1秒鐘內完成的, 小弟的實際動作只是看了後照鏡, 把腳從剎車換到油門然後踩下去. 但是是防禦駕駛的概念告訴我, 計程車危險駕駛也, 一定會搶紅綠燈.
我覺得可以理解每一個人的反應不同, 以及處理的方式都會不一樣, 每一個人都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安全駕駛的模式, 這個就是最重要的觀念, 因為我現在也老了, 車越開越慢了, 同時出差的關係, 疲勞駕駛是我開車目前碰到最大的問題 (同時無人陪伴), 所以如果我能搭高鐵, 火車, 我選擇大眾交通工具, 如果真的要上路, 我盡量休息好再上路, 或者途中到休息站睡覺. 我會做這些選擇是因為我需要平安的回到妻兒身邊, 其它的需要多付出的多注意的, 以及造成不便的, 我都願意. 因為我的責任越來越大, 不只是一個安全駕駛的責任, 同時也有一個丈夫以及父親的責任.
大家不肯批判女大生, 我覺得鄉愿. 今天女大生是否有做到一個安全駕駛的責任, 我覺得是可以討論的. 但是如果把她的責任拉的更高, 作為一個好朋友/同學/子女的責任, 她是有空間可以做的更好的, 如果她知道的話, 如果她還有機會的話. 我想這個就是大家為什麼這個摟衝突火氣那麼多. 大家氣得是什麼, 仔細想想, 是酒駕的人? 還是有些人已經沒有任何機會改變了什麼, 而且今天我們很有可能跟那個人一樣, 碰到了, 也沒有機會了.
這篇文最大目的是, 除了坐以待斃以外, 我們自身能夠做什麼, 要求政府/立委有動作很難, 大家希望警察多抓酒駕, 但是卻不希望警察抓那麼多超速, 認為那樣子是搶錢行為, 對我來說這個是一體的. 這個就是我們民眾的鄉愿. 加強警力在交通安全上, 連帶超速一定會被抓, 同時也很難符合"比例原則". 相對的警察被懷疑執法過當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 台灣交通警察在我接觸中, 只剩下嘴巴比較刻薄, 一點威嚇力都沒有了, 不像是美國或是大陸的交通警察, 那麼凶悍那麼流氓的, 可以直接把你叫下車拷起來的那種野蠻. (美西也是這樣子喲, 小弟去保釋過朋友過, 只是超速而已, 警察不喜歡他的態度, 就認為他可能有吃藥, 就拷他回警局)
leekk2 wrote:
雖然我只騎機車.但我也覺得防禦駕駛觀念,跟順著車流速度真的是必備的...
abc950514 wrote:
01這類的人材很多呀,
只要看那些失控的車禍就習慣在文章補刀,
說什麼那台車如果有esp應該就會沒事了,
呵呵,鍵盤賽車手
PLAYER553386 wrote:
其實是業代很多...
我倒覺得你們倆比較像業代
ESP這麼重要的東西,你以為偷掉,就只是很少幾乎會用到的東西,不用大驚小怪??!!
你以為你小心安全的開,就不需要用到ESP??
別人推廣重要的觀念,你卻消遣的很愉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UW4H7ZV4Q&playnext=1&list=PL15C919A237B78FFF
http://youtu.be/Q-QtrXws4lo
如果你以為車商沒有給你的只是三個英文字,沒有關係
然後跟你大談:這車有EBD、ABS。不用擔心,已經夠用了
是這樣嗎??
車漂亮,音響讚,可愛,空間好,省油,二手價好......then?
遇到一個水灘,路邊閃出一隻狗,跟車時前車往右換車道,你才突然看到前面10公尺有高速公路工程車需要閃躲
然後呢?
就如此簡單的一個需要操控性的時刻
抱歉
你就是缺乏這麼一個十多年的老技術
你以為只是業務跟你講的沒關係,你以為只是三個英文字,你以為你有ABS就夠了.....
失控.....打滑........側翻........被後車追撞.........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當初你可以把你的生命安全操之在己的。只可惜你選擇了沒有ESP的車
http://youtu.be/8Q-MeBoVIbw
第35秒
http://youtu.be/_3TK56BuA8Q
我看不出來這是哪台車
http://youtu.be/TrY6osTceLk
有時候煞個車就失控了,但不見得有事情
http://youtu.be/kJLm5fF07LQ
有時候,就沒有那麼幸運
http://youtu.be/F_mhmr6EFKo
最後
看看在英國賣的yaris
http://toyotaworld.toyota.co.uk/cgi-bin/toyota/bv/generic_editorial.jsp?navRoot=toyotaDealers&dealerId=G00989&noLeftMenu=true&edname=CC-Yaris-specification&zone=Zone+NG+Yaris&id=CC-Yaris-specification&sr=0
含氣簾,VSC (車身穩定系統)350英鎊(約台幣16000)就可擁有
12000歐元定價起,約台幣 540000
國產化,零件便宜的台灣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