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讓你們知道高速公路為何物============
1942年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為讓他的快速打擊部隊,能夠迅速至前線作戰,於是希特勒下令德國科學家,想出了一種沒有紅綠燈,筆直寬敞(最少4車道)的道路,同時也發明各種交流道配置方式,高速公路當初被發明出來是軍事用途
高速公路德國人發明,美國人發揚光大
以下摘至網路文章:美國—艾森豪威爾州際及國防公路系統
美國的州際公路(Interstate Highway)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公路系統。這個公路系統規模之大,發展之快,更新之勤,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使他們能夠在瀝青和水泥的寬闊大道上驅車飛馳,使貨物運輸四通八達。像賓夕法尼亞公路(Pennsylvania Turnpike)那樣的早期公路曾引起人們建設州際公路的極大興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戰後的局勢把州際公路的建設一直推遲到50年代中期。
最初,建設州際公路的理由是為了加快軍隊的機動性。艾森豪威爾總統(President Eisenhower)指出,建立州際公路系統可以使軍隊的機動性更強、更安全,同時還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1956年,艾森豪威爾簽署了「聯邦資助公路法案」(the Federal-Aid Highway Act),是美國歷史上最龐大的公共工程。該法案同意建築65000多公里的公路,幾乎連接了美國所有主要城市。這項工程後來擴展到68000多公里,並於1990年決定將這項工程更名為發起這項工程的總統的名字:「艾森豪威爾州際和國防公路系統」(Dwight D. Eisenhower System of Interstate and Defense Highways)。
州際公路的設計目標是「安全,快捷」。由於高速公路的入口處是嚴格控制的,所有的交叉點都是多層的,通過斜坡才能出入高速公路。整個公路網有55000個多層交叉點和橋,彎道也專門為安全行車而設計。每條州際公路至少有4車道(一個方向2車道),沿途還設置了寬闊的停車休息處。此外,每條州際公路在設計時還考慮到適應建成20年後的車流量。
州際公路系統的建成是美國歷史上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相亙合作的最成功的範例。聯邦政府提供90%的築路費用,資金來自聯邦政府徵收的公路使用商品消費稅,如汽油等。各州提供剩餘的10%的築路費用,負責公路的修築和管理,並對公路擁有所有權。
自此,世界各國紛紛興建高速公路
===================================================
高速公路〝這類型〞封閉式道路的〝原始設計目的〞為:提供最高水準服務的道路
(只是初始服務對象為軍隊而已)
這道路有著,即時性高(縮短旅程時間)、及門性低的特性(出入靠交流道)
沒有橫向車流(路口、巷子)、沒有紅綠燈(台灣只有部分閘道有)
沒有路邊停車(除了紅斑馬跟拋錨、事故車)
相對於開放型道路,封閉道路較安全、快速、方便
為了維持服務水準,這類道路會設下較高的行駛速度下限門檻,動力跟得上車流速度的車子才准使用
所以設下了一個門檻,動力門檻,不同的國家對路權設定的動力門檻不同
多數開放機車行駛高速公路全的國家在於高速公路門檻大多在排氣量125~250cc左右
有的想法是最低限速能達到即可,而設126即可甚至門檻是0的都有
有的是還想保持行車效率所以設到250cc
最高規格的公路服務是原本高速公路的設計目的
如果考量能讓一個動力水平以上的車種 ,全部確保能夠完整使用高速公路上的內、中、外三線車道
要可以避免降低運輸效率,同時包括傳動效率較差的速可達....
那這個理想門檻會是250cc
回歸本質
交通(狹義)的本意是運輸,將人、物件、訊息封包從出發運送到目的地
範圍包括陸、海、空,未來可能還會有宇宙的部份
而運輸所使用的工具可以選擇大眾用或者私人用的工具
汽機車都是交通工具,作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交通工具的選擇必須賦予人民自由的權利
不能走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不是因為持有者的交通工具能力不足
機車路權的限制,減少了人民選擇交通工具的自由,違背了自由民主的精神
而這項被剝奪的自由必須還給人民,這是爭取路權的理由
倒在我前面,我差點撞上的經驗!!
所以以下可能會比較不客觀!!
大部分汽車上高速公路,應該是以利用道路成分居多;
但部分重機上高速高路,以享受速度居多,
小弟偶爾會被行經辛亥路那段快速道路的重機嚇到~~
常常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尤其有如鬼魅般的飄移不定,都會讓我躲重機躲得遠遠的!
基本上小弟開車,都不太敢離重機與砂石車太近!!
滅絕希望;若是天命,逆天之路終不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