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奧棒球告別式之後

摘自中時電子報

自野茂英雄在一九九五年跨海挑戰美國大聯盟,登板主投成功後,亞洲三國棒球好手群起仿效,絡繹不絕於途。喜愛抓住流行的人,自然將這股浪潮視為「棒球全球化」。不過,環顧棒球運動在當今世界所佔的版圖,再深入剖析棒球產銷的分工體系,「棒球全球化」其實仍在牙牙學步而已。
六○年代以降,拉丁球員大舉入侵美國,這是大聯盟首波國際化現象,但侷限於美洲一地,而十幾年來湧入的東方球員則是地域狹、國別少,美洲、東亞三國外,熱衷棒球國度,屈指可數。

國際棒球總會(IBAF)擁有一一○個會員國,但絕大多數均為志在參加、濫竽充數的國家,難怪,一九九二年始列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的棒球,短短五屆便已夭折。二○一二年的倫敦奧運競技場上,再也見不到棒球選手的身影;京奧棒球頒獎儀式,無異是這項運動在奧運的告別式。

導致國際奧委會封殺棒球的理由不一而足:大聯盟例行賽與夏季奧運時間重疊、頂尖球星無法出賽、全球普及度不夠、比賽時間冗長…。在最主流運動盛會上棒球竟然缺席,這對一心一意想拓展世界版圖-美國職棒,不啻一大重擊。身為國際棒壇泰斗,大聯盟官方只好極力亡羊補牢,取法世界盃足球賽,於二○○六年舉辦首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國際棒總也決心力挽狂瀾,修改各項賽程規制,試圖讓棒球重返。

鑑於各洲棒球實力懸殊,以往「齊頭式平等」選拔棒球參賽國的方式,讓歐、非兩地的棒球弱國在奧運常被亞、美強隊痛宰,巨幅領先、提前結束的比賽一再出現。本屆奧運為拉近各國戰力,刻意將會外賽分為兩輪,年初在台灣舉行的奧運資格「八搶三」,正是「敗部復活」的第二輪。

兩隊旗鼓相當,不到最後難見分曉,最扣人心弦的棒球賽,不外以一分來論勝負。此次奧運前後三十二場,一分差的比賽多達十二場,比例之高遠勝以往數屆。末代奧運棒球,精采賽事不斷,國際棒總的努力,算是立竿見影。沒有時間限制,是棒球比賽獨具的特色,可對於「時間即金錢」的現代奧運而言,與眾不同的規則卻成了致命傷。因此,本屆奧運摒棄傳統,改採十局打平後的「突破僵局」賽制。由於此項決策的發佈時間距開打時刻不到一個月,難免引發各界質疑,但有趣的是,規則一改,立即五度延用,八個參賽國除了荷蘭,每隊都遇過,台、美、中三國甚至在短短七場預賽裡便碰到兩次。

「突破僵局」制是否違背傳統棒球思維,有待日後腦袋激盪,目前得以確定的是,絕對有助於縮短比賽時間。不少人也許會惋惜球賽不再原汁原味,但提萃精鍊後,不也帶有去蕪存菁之效?
末代奧運棒球,「變」中不離「常」。前四強依舊是老面孔,預賽後風浪不大,強者恆強,僅有金牌戰是以一分定奪。然就亞洲棒球實力消長而言,有幾個「變項」相當受注目:賽前被忽視的南韓九連勝奪金牌、亞洲棒球龍頭日本隊空手而返、兩度緊咬台韓進入延長賽的地主中國韌性堅強,當然還包括最令國人心痛憾事-台灣意外輸給中國。

棒賽與奧運絕緣,究竟帶給台灣棒壇多大的衝擊?票房不佳的中華職棒會不會雪上加霜?以往搶奪奧運資格的亞錦賽等會外賽,是否淪為各國二軍的練兵場?未來的經典賽及世界盃又將在國際棒壇中如何改頭換面?上述幾點均為台灣棒球發展的關鍵,千頭萬緒彷若一顆變化莫測的蝴蝶球,咱們的體委會與棒協,打得到嗎?(棒球文字工作者)
2008-08-25 16: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京奧 棒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