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運動讓你擁有最佳狀態!(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原文出處:運動與大腦學術科普應用平台
一次運動讓你擁有最佳狀態!(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在工作或學習時,你是否會”不小心”地逛一下購物網站?是否會”不小心”就點開了youtube的發燒影片?好不容易,把心思拉回正事,卻又不定時地想確認一下Line訊息,或者看看朋友們的臉書及IG有什麼動態更新?一整天下來,發現自己把一大部分的時間都耗費在與當下工作無關的瑣事,待辦事項的清單內容卻一樣也沒減少。忙碌的你,一定很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不受雜亂的思緒影響?不被周遭的環境干擾?才能將注意力完全地聚焦在眼前重要的事務,有效率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目標。

你可以選擇,『一次性運動』!

2019年的一篇統合性分析研究中指出1,進行一次性10至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促進「抑制控制功能」。(執行功能中的一個重要次成分)。「抑制控制功能」: 能讓我們專注於當下重要的事情,協助我們排除無關訊息,讓我們有不受外在事物干擾的能力,能專心一志達成目標。
不過,為什麼只要透過一次性的運動就可以促進抑制功能呢?
而你又可以選擇什麼樣類型的運動才有效果呢?
且讓我來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我們都知道多數的生物體為了適應生存,會因應環境的改變而產生生理的調解。當受到突發緊急狀況或環境壓力的刺激時,腦幹的藍斑核(Locus Coeruleus)受到激活後,進而提高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的濃度,讓我們的身體進入或戰或逃(fight-or-flight response)的警戒狀態,維持生存2。根據過去研究發現適度地提高腦中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濃度,將有助於讓大腦成功地過濾無關訊息,將注意力資源投入在當下最緊急迫切的事務上3。

『運動』本身對於我們就是一個好的壓力 (eustress),能有效刺激藍斑核進而提高去甲正腎上腺素濃度 4。幫助我們在運動後維持適當的覺醒程度,擁有較佳的身心狀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運動強度太高,反而會使腦中正腎上腺濃度過高,過度緊繃致使注意力系統過於敏感,容易「看到黑影就開槍」,反而不利於認知的表現。

一次運動讓你擁有最佳狀態!(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以下統整了過去的相關研究,提供幾項不需要使用器材,就可以簡便的運動方式。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只要用對方法隨時隨地都可以保持腦力的最佳狀態喔!

坐式生活者: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你,可以先從中等強度*的跑走開始,每次只要10分鐘。(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的最低單次運動時間)。往後再以漸進的方式,每次慢慢增加30秒到1分鐘。此時的你,千萬不要心急,運動時間長短並不是這個階段的重點,規律與持續才是關鍵,加油!
一般大眾:適用於偶爾會動動身體的你,可以選擇20至30分鐘的中等強度跑走運動1,5,以漸進的方式讓每週的運動時間達到150分鐘,不僅可以增加免疫力,還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體能好的人:擁有良好體能的你,選擇可就多了。如果想要節省時間,可以選擇高強度間歇運動(high-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 HIIT)。以近乎衝刺的程度跑90秒,接著休息60秒,進行三個循環6。或是跑30秒,休息30秒進行十個循環7。如此,不僅可以維持良好的體能狀態,更可以讓你運用短短的10分鐘,就擁有最佳的專注表現!
上述的這些運動方法,都建議在運動後,心跳緩和至接近原本休息狀態(0-10%)時,再回到學習或工作崗位。(例如:原本休息狀態的心跳是60下/每分鐘,那麼在運動結束後,就建議放鬆至心跳回到60~66下/每分鐘,之後再進行腦力的工作)。另外,當然也還有其它可以促進抑制控制功能的運動類型,例如:阻力運動或是持拍類運動。大家可以多方面嘗試,找到一個自己最適合的項目,建立/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運動與大腦認知功能」的科學研究不斷推陳出新。我們也會持續統整、更新第一手的資訊。快跟上我們,讓身體與大腦一起越變越年輕囉!
一次運動讓你擁有最佳狀態!(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中等強度簡易算法 = 最大心跳率(207-(0.7*年齡))*55–70%8,9(感覺有點喘但還可以與別人對話的程度)

參考文獻:運動與大腦學術科普應用平台
◎ 打造一個讓你做回孩子的幸福遊樂園 ◎ ◎ 永遠溫暖你的避風港 ◎
2021-06-13 13:5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