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運動對大腦最有幫助? (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哪種運動對大腦最有幫助? (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原文出處:運動與大腦學術科普應用平台


一般而言,運動類型可依環境的不確定性,區分為「開放性運動」 (open-skill) 與「閉鎖性運動」 (closed-skill)。開放性項目中的持拍運動,如:桌球、羽球、網球、壁球等,特色是節奏變化迅速、需要敏捷的身體反應,在參與的過程中,除了身體的跑動之外,還得因應不同的情境,彈性調整比賽戰術,需要投入大量的注意力。以桌球為例,在擊球前,需要先觀察來球路徑與旋轉方向,配合來球的速度與節奏,迅速做出判斷,才能在正確的時空交會點精準命中。在這整個回擊的過程中,必須在緊迫的時間壓力下,快速分析、判斷與決策;搭配身體的準備動作、腳步移位、拍面控制...等等。尤其當面臨競賽實戰,還要加上賽前的情報蒐集分析,了解對手的技、戰術;對戰當下,也要不斷察覺對手戰略的變化,即時因應調整。整場球賽過程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運動環境,所產生的認知負荷量就比單純重複動作的(閉鎖性運動)高出許多。因此,透過參與「開放性」類型的身體活動,將有機會對大腦與認知功能帶來額外正向的影響。因此,短短30分鐘的一次性運動,是該選擇打羽球 (開放性運動)?、還是在跑步機上跑步 (閉鎖性運動)? 才能對大腦的認知功能產生最佳的效益呢?這是許多關注運動後,大腦會產生何種立即反應的研究者,所十分感興趣的議題。


哪種運動對大腦最有幫助? (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由臺灣大學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臺師大運動心生理學與運動生理學實驗室,跨領域攜手合作之系列研究,招募20位無規律運動習慣之年輕男性,分兩次間隔7天至實驗室,一次進行30分鐘的慢跑活動,另一次則進行30分鐘的羽球活動。在運動的過程中,透過無線遙測心率儀監控,將強度維持在中等運動強度(註1)。並於運動前、後進行抽血檢驗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 及認知測驗 。

過去研究發現,BDNF為大腦中最重要的蛋白質,是促進腦神經細胞生長、生存的重要因子,有著「大腦神奇肥料」之稱。藉由觀察其濃度的變化,判斷兩種運動模式對大腦所產生的影響。另外,在認知測驗方面,則採用了需要在兩種不同規則中,來回轉換解題方法的作業施測,參與者必須同時啟動”工作記憶”、”抑制控制”、”轉換”等認知能力,才能完成測驗,藉由答題正確率及反應時間的分析,可以檢驗執行功能中的認知彈性 (cognitive flexibility)。

研究結果發現,透過兩種不同的運動介入後,實驗參與者血液中的BDNF濃度都提高了,其中,從事羽球運動後BDNF所提高的濃度又比單純跑步活動來得高。在作業轉換的反應時間上,也發現在羽球運動後,有較小的整體轉換成本 (global switch costs) (註2) 趨勢。

哪種運動對大腦最有幫助? (台師大體育系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總結來說,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能讓我們的大腦更健康!而且這樣的雙重好處,不需要耗費你太多的時間,只要單次30分鐘的運動,就能馬上看到成效,CP值超高!如果可以選擇,別忘了「開放性」類型的運動更是好處多多喔!

「運動」使你更聰明,而聰明的你~開始運動!!!
趁現在,為自己身(生)、心、腦的健康,動起來吧!

(註1) 中等運動強度:以最高心率(HRmax)「220 - 年齡 」來估算,中強度運動(約是最高心率的50-70%)
(註2) 整體轉換成本: 比較”規則轉換”與”單一規則”時的反應差異。當成本越小,表示受到規則轉換的影響越小,可以較有效率地在不同規則中應變作答,是一種認知彈性能力的展現。

參考文獻:運動與大腦學術科普應用平台


文:洪巧菱 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室
◎ 打造一個讓你做回孩子的幸福遊樂園 ◎ ◎ 永遠溫暖你的避風港 ◎
2021-06-11 8:37 發佈
bravoshow wrote:
原文出處:運動與大腦...(恕刪)



如果不會打羽毛球,應該很難維持“中度運動強度吧”。

桌球要打到會喘也不容易,不只是你本身要有一定的水準,你的對手也要夠強才行。
bravoshow
bravoshow 樓主

這裡維持的意思是時間上的意思,強度則是依每個人的感覺而定!

2021-06-11 14:02
bravoshow wrote:
桌球、羽球、網球

敝人都會小玩一下 !
感謝分享

內文有註2 文後沒有
有*開放性*的定義嗎?
如果有比較的數據 參考性應該更高

開放性 主要是需要思考策略嗎?
所以對大腦的刺激是加成的?

洪*敏老師退休了嗎?
第一次看你們在這po文
還有看到他的名字!
bravoshow
bravoshow 樓主

謝謝前輩提醒 補充一下 整體轉換成本: 比較”規則轉換”與”單一規則”時的反應差異。當成本越小,表示受到規則轉換的影響越小,可以較有效率地在不同規則中應變作答,是一種認知彈性能力的展現。

2021-06-13 13:56
bravoshow
bravoshow 樓主

老師還沒退休~

2021-06-13 13:56
感謝你的回覆
別客氣 我不是什麼前輩啦
只是在某''師''字的學校上過他的課

我好奇的是
開放性的運動 跟 單純有氧運動
對腦刺激的效果的差距是多少?
幾個%? 幾十個 或幾倍?
我現在也是假日跑跑步而已 哈

另外 開放性的意義 是對戰型的運動?
定義是大腦需要思考策略嗎?
大部分的人慢跑時確實大腦都是放空的

所以桌羽球 這種來回速度很快的
應該是最理想了

如果聽音樂 (感覺也是被動的 沒有有意義的思考運作)
或者一邊思考 也會有類似但較弱於開放性運動的效果嗎?
如果是越野跑 不知道會不會好一些?
bravoshow
bravoshow 樓主

前輩,我們還記得這件事情,正在等作者回覆中 :D

2021-06-17 15: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