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不會唸書?台師大運動科學研究所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運動員不會唸書?台師大運動科學研究所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研究團隊)

本篇作者為本實驗室的負責人洪聰敏研究講座教授,文中以洪教授第一視角呈現,洪教授是第二位獲得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終身院士的台灣人,專長是研究人類大腦的前額葉執行功能,後續沒有學者再獲得此殊榮。

本文出處:運動與大腦學術應用科普平台

在2006年九月底的世界射箭巡迴大獎賽上海站的比賽當中,碰到一位馬來西亞的女子選手與我國的一位選手講話,我國選手請我幫忙翻譯,就這樣與她聊起來了。她的年齡,與我國的這位選手一樣,是二十四歲。我告訴她我們這位選手目前在念研究所二年級,而她告訴我她目前只是大二的學生。接著她解釋為什麼這麼慢,還在讀大二。她念的學校是馬國前三名的大學,主修人類發展學系。由於射箭訓練用掉許多時間,她只好延長讀書的年限,才能維持功課。換句話說,射箭要有成績需要投入時間,書要唸的好也要投入時間,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要花許多時間射箭,只好延後與延長讀書時間,這是維持射箭與功課品質的因應作法。

我國有許多運動員一邊參加訓練與比賽,一邊還要唸大學或甚至唸研究所,訓練與比賽的心思投入多一些,功課自然就影響一些,所以許多運動員的功課比起一般學生來的差,這是簡單的時間投入問題,而不是會不會唸書的問題。如果讓這些運動員投入像一般學生一樣多的時間唸書,那可能有許多人也會唸得很好,所以說過去運動員不會唸書的印象可能是來自於許多運動員讀書成績不佳,成績不佳是表象,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運動員沒有花時間唸書,不必然是他們不會唸書。

既然如果讓運動員有較充裕的時間唸書,他們也可能會把書唸好,那我們現在降低功課要求標準,讓他們比較容易取得大學甚或研究所文憑的普遍作法,是不是對運動員是最有利的?對於整個體育或運動的專業團體,在專業形象與專業競爭力上,是否會有影響,亦是值地慎思之處。再看看馬來西亞的這位射箭選手,延長或延後讀書時間,為國家盡了這麼多力,大學畢業還比一般學生晚,比起我國選手可以一邊參加競技運動,又可以同時取得文憑,聽起來好像她比我國選手吃虧,她真的比較吃虧嗎?這個問題很難現在就有答案,但是從跟她的對談當中,我感受到她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對未來生涯的期望,除了射箭之外,她似乎還有很多可以期待的人生。

文:洪聰敏 研究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 打造一個讓你做回孩子的幸福遊樂園 ◎ ◎ 永遠溫暖你的避風港 ◎
2021-05-23 13:13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