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入手後,就想寫篇開箱文,但有空就一直下水玩,耽擱了大半年。
SUP 依據長度、功能、 苛重、… 不同,從9呎2到14呎不等,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英國紅槳(Red Paddle) 充氣式(inflatable) 12呎6的競速板,專用槳的部份就留待另外的開箱文。

不多說就來看圖吧~
Package 是從中國寄出的,先到台灣總代理再寄過來~

外箱上就註明是12呎6的競速板~

這牌子是英國的, 但you know, made in China~

打開了~

期待已久,超興奮的!

整張板子因為是充氣式的,捲繞收折後可以放在攜行袋內。由於是預訂的,所以廠商貼心的送了防水背包~

這兩條像尺一樣的東西可是在浪大區保持板子穩定巡行的利器~

零配件通通可以塞在攜行袋內,包含板子本體,RSS 穩定尺,可拆式尾舵,手機防水袋,打氣筒,及修補工具組。(最後兩項是”捲在板子裡了)

先介紹攜行袋~
紅槳不愧是充氣SUP領導品牌,袋子許多貼心設計想來是經過經驗的累積。
首先,拉開拉鍊後,它的內裡上方有帶子含魔鬼粘,可以固定捲繞後板子~

帶子的長度也可以調整~

隨袋附贈手機防水袋~

攜行袋下方有兩個輪子可以拖行~

也有背袋可以上肩~

兩側也有提把~


上緣當然也有把手~

充氣式SUP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攜行袋,帶到車子不能到的地方;或者帶上飛機,出國玩。只要有可以下水的地方,板子就能帶得到!
接下來介紹主角-板子本體~
剛提到過它是”充氣式”,所以可以捲繞,方便收納;也有扣環帶可以固定捲繞後的板子~

攤開後的樣子,是”扁扁”的,上面就是打氣筒,跟維修工具筒(橘色)。整張板子的設計簡潔俐落的線條,加上大面基紅白黑的配色看起來就很像賽車(說它是SUP中的法拉利也不為過),尤其是下半部接近板子尾端的方格黑白旗,充滿了競速的DNA~

12呎6長度約3.6米~

後方打氣口,旋轉式~

板面上中間有提把,這個提把是主要提把,要移動打好氣的板子多數時間就靠它了~

板上前方1/3處也有兩個輔助把手,比賽時上下沙灘攜板時可以提供另一隻手輔助握持(提槍快跑模式),順便提一下,國外的比賽起點跟終點都在岸上,所以選手都要”提著”板子下水,才有這樣的設計~

尾部的打氣孔蓋旋開後,中間有個彈簧旋鈕,往下壓再順時針旋轉至定位可以洩氣,但洩完氣記得轉回來,不然下次打完氣管子一鬆開氣就直接洩光光~

再來是打氣組,筒身、軟管,及壓力計~

打氣筒組合~

壓力計,建議沒加RSS穩定尺要打到18PSI, 有加的話15 就可以了~

打完氣(約15~20分鐘)成品~

俯視來一張~

打完氣板子厚度來到20公分~

板子側邊的字樣~

左右兩側中間部份就是RSS 尺的置入孔,RSS尺在板子打氣到剛漲氣來後就要置入,等到氣壓計PSI開始有指數就插不進了~


再來是板子下方前緣,破浪/保持巡航直線性的水線膠條設計 (板上前緣也有) ~

接著是尾舵的部份~

要先把金屬塊置入構槽,可以用螺絲輔助~

再放入尾舵後,鎖附螺絲~


整個板子就可以準備下水了~
(這裡有個小小經驗分享,在浪大區要下板最好先讓舵朝上,等到水深夠了再翻過板子讓舵朝下,否則在岩岸地形很有可能因為浪打到板子產生劇烈晃動,造成尾舵撞到礁石而斷裂~)

實際下水去~

瑞芳番仔嶼

碧潭~

還有最多可以十八人上板的"龍舟板"~

活動花絮~

個人玩立槳運動約八個月的時間,心得是台灣的河川水質及環境真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大台北地區大概只有微風運河、碧潭、烏來、雙溪比較可以划;基隆河的味道真的是不敢領教;湖的話北部幾乎都不能下水-這跟政府懶得管理乾脆全面禁止有關(台北市的碧湖、大湖都很好,但都不開放,水庫就更不用講了);海邊當然都OK,但有些海域要注意安全。
最後,SUP不是救生用,而且原廠建議一定要穿救生衣、綁腳繩,注意安全就能玩得盡性。在水面上的景緻,是從陸上看難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