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韌帶斷裂好像是眾多運動愛好者逃不掉的夢饜~~
不久前小弟的左膝蓋前十字韌帶照過MRI後醫生判定斷裂。二個多月來除了等待膝蓋消腫、做些簡單的股四頭肌復健動作外,腦裡想的就是到底要不要盡早開刀?
親友間的意見也是正反都有,有人主張開刀,有人覺得開刀傷身,如果自行回復能應付日常生活即可。老一輩總覺得開刀住院就是不好,大都建議我不開刀。
但畢竟給我建議的人沒有一個有過韌帶斷裂的經驗,參考價值較低。所以想請教各位過來人當初開刀的抉擇及至今的日常運動膝蓋的負荷狀況?給小弟及未來的朋友提供是否要開刀的參考。
我想說如果回覆的人數多,這篇文可以讓未來有同樣問題困擾的朋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所以想說用個問卷的方式,以下的提問是我初步想到的,如有缺漏的問題歡迎各位補充。
1.性別:(男/女)
2.十字韌帶斷裂時年齡:
3.十字韌帶斷裂位置:(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左腳/右腳)
4.是否手術開刀:(是/否)
5.手術開刀時年齡(未開刀者請打X):
6.現在年齡:
7.自認現在可達到受傷前的運動程度百分比: 100%/95%/90%/80%/.....
8.請簡述現在的運動狀況:
以上。年齡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參考數據,如果對年齡敏感者,請以幾年前(如:3年前)填寫以供參考。
2.十字韌帶斷裂時年齡:31
3.十字韌帶斷裂位置:後十字韌帶,左腳
4.是否手術開刀:否
5.手術開刀時年齡X
6.現在年齡:33
7.自認現在可達到受傷前的運動程度百分比:70%
8.請簡述現在的運動狀況:因為傷後真的較少在鍛鍊下半身,反而導致肌力弱到不行,跑步隔天會有不適感,蹲下會覺得卡卡的,但是越想保護它就越害怕而不練反而更糟,現在開始在深蹲,慢慢加強中!
2.十字韌帶斷裂時年齡: 18
3.十字韌帶斷裂位置: 後十字韌帶、右腳
4.是否手術開刀: 否
5.手術開刀時年齡(未開刀者請打X):X
6.現在年齡: 23
7.自認現在可達到受傷前的運動程度百分比: 90%或以上
8.請簡述現在的運動狀況:
當初是因為打籃球跳起後高處落下摔傷,初期膝蓋腫脹很嚴重
到大醫院檢查,使用物理測試才發現小腿存在位移量,是十字韌帶有問題...隨即安排MRI(記得當時澎湖才剛引進一台不久...)
照片顯示,後十字韌帶(PCL)斷到大約剩1/5,並非全斷
醫生表示不建議開刀,因為還有些功能
傷後還是有在運動,但也變得比較注意自己的運動安全
當然因為這個傷,也換來一張免役證明書
後來也發現,受傷不開刀不等於只能做簡單或少量的運動,或是永遠只能戴著護具運動...
反而是,要在安全的限度下盡量動,盡量訓練腿部的肌肉
護具只需在進行安全限度以上的運動時機用
運動後冰敷也不可少
也因為這樣的發現,我自認為現在的體能並不會比受傷前差,反而更好
每周的運動次數也比以前更多~
慢跑、重訓都可以做
籃球也還可以,但由於也沒什麼伴所以也只有自己投投籃,同事有約就去玩一玩(打團體球還是會戴護具)
爬山也跟正常人一樣,頂多下山時要戴護具登山杖保護倒是真的...
受傷開不開刀是其次,心理層面也是要做調整的...
祝福大家~
以上是一點經驗分享
2.十字韌帶斷裂時年齡:22
3.十字韌帶斷裂位置:前十字韌帶、左腳
4.是否手術開刀:是
5.手術開刀時年齡(未開刀者請打X):23
6.現在年齡:34
7.自認現在可達到受傷前的運動程度百分比: 80%
8.請簡述現在的運動狀況:開刀完因為還在讀書,但是上下課都要騎車(讀淡水學校)所以開刀後要戴的護膝就沒 有戴太長時間,開刀後半年就開始打球,沒有用護膝也是蠻猛的,一直沒有什麼異狀,後來有一次在室外三打三,可能熱身做的不好,覺的怪怪的,又去照一次MRI,確定又斷了,所以我現在也是斷掉的狀況,但是還是繼續打球,戴三層護膝,目前是感覺有些動作會不敢做,但是不會覺得非常不舒服。
我建議你還是開刀,然後好好復健,強化你膝蓋附近的肌肉群,應該還是可以好好繼續運動的
2.十字韌帶斷裂時年齡: 右腳20歲,左腳25歲
3.十字韌帶斷裂位置: 右腳外側前十字,左腳外側前十字
4.是否手術開刀: 兩腳皆是 (右腳關節鏡內視手術) (左腳直接打開膝蓋下側)
5.手術開刀時年齡(未開刀者請打X): 右腳20歲,左腳25歲
6.現在年齡: 38
7.自認現在可達到受傷前的運動程度百分比: 右腳70%, 左腳95%
8.請簡述現在的運動狀況: 每週一次打籃球
當初右腳的韌帶斷掉時,有合併半月板部分撕裂,手術的方法也比較老舊。所以現在膝蓋穩定度較差。
左腳的手術就比較新,醫師使用連著一些骨頭的髕骨韌帶去修補,術後三天傷口因為範圍大,約5cm.
所以較痛,但是相對的後來使用上跟沒斷幾乎差不多。只差在容易酸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