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從來沒有花一點時間去做。本來想刊登在 KENLU.NET,不過在那裏貼圖實在是有點麻煩,所以作罷!
反正 KENLU.NET 那裏也已經有幾篇REVIEW的文章...
剛好最近入手了ZM KOBE VI,也有很多人私底下問我到底五代和六代,哪一雙比較好穿?
今天就花一點點時間來寫一寫我個人的實戰經驗以及感受...不過不代表其他人也會有相同的感覺囉。
照片的主角就抓 ZM KOBE V (BRUCE LEE 配色),以及 ZM KOBE VI (CONCORD 配色) 來做個比較。至於 ZM KOBE IV 因為鞋子不是全新的,基於個人龜毛因素,就不另外PO上來比較了....


以下鞋評模式,參考 KENLU.NET REVIEW FORMAT...
1.身高: 173CM
2.體重: 65KG
3.穿鞋習慣: 常做切入動作、急停跳投
1. 踝部支撐(Ankle Support):
KOBE V: 腳踝高度最低,泡棉厚度同6代,支撐性最好
KOBE VI: 腳踝高度略高於5代,泡棉厚度同5代、但是較硬,支撐性感覺略遜五代



雖然6代看起來有延伸更長的外露式TPU穩定片,但是其實5代在鞋身之中還是有額外的隱藏式TPU,而且延伸的角度其實是和6代差不多的。個人在實戰中感覺側向的支撐性5代是略優於6代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6代才穿了2次,不像5代已經穿了整整一年了,其實自己的雙腳已經非常的習慣5代...
至於包覆性...或許是因為我自己是有些微的扁平族症狀,所以這次在穿著6代的時候,很明顯的感覺足弓部位的包覆性是遠高於5代的。當然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我個人覺得也要歸咎於6代使用的雙層記憶鞋墊,讓我在足弓的地方有些微的不適感。希望多穿幾次之後,將鞋墊break-in之後才可以真正的人鞋和一!!
2. 抓地力(Traction):
KOBE V > KOBE VI: 在室內打球的感覺,5代是優於6代的。
KOBE VI > KOBE V: 在室外PU打過之後,6代那超粗的鞋底刻紋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過一切還需要在6代多穿幾次之後才可以真正的確定。

OVERALL 兩雙都能夠提供水準之上的抓地力!! 特別是對我這種愛切入、急停跳投的人來說...
3. 舒適度(Comfort):
KOBE V > KOBE VI: 就像先前說過,足弓的包覆性讓我有點不習慣,希望過一陣子鞋墊可以更合我的腳。或是換一付新鞋墊比較快,哈哈。
另外有一點,穿著的時候6代可以明顯感覺底是略高於5代,近似於4代的鞋底高度。至於氣墊的效果,6代的後跟ZOOM AIR感覺相對的比5代較有彈性、軟Q一點。
4. 反應性(Responsiveness):
KOBE V = KOBE VI: 反應性2雙都沒有話講的讚! 目前NIKE市售的籃球鞋,這2雙算是最頂尖的...甚至比我的舊愛HYPERDUNK更好。可能是我天生就是適合穿低統籃球鞋吧,太高筒的鞋總是會限制我的移動! 再加上FLYWIRE的側向支撐又相當的足夠,所以並不會因為鞋身沒了傳統球鞋的厚度而失去支撐性。
5. 耐用性(Durability):
KOBE VI >>> KOBE V: 其實相同的大底XDR照理講應該有相同的耐用性,不過6代加粗的紋路倒是大大的增加了耐用性!! (不過時間還是會證明一切,現在我只能猜測而已)
6. 重量(Weight):
KOBE V = KOBE VI: 已經是市售最輕的五代,說實在六代我也穿不出來是否又更輕了! ANYWAY..兩雙都是100分!
7. 總評(Overall):
雖然6代是最新的產品,不過5代流線的造型還是令我深深的喜愛
不過不可諱言的是,6代的鞋面造型也確實是非常的有特色! 真的是喜歡的就會很愛它! 討厭它的話怎麼樣的配色都不會喜歡! 可以說是走較為極端的外型路線...不像5代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實戰感受目前5代是略優於6代,或許我的小腳需要多點時間來適應6代,到時後或許我的感受又會不同了吧!!
最後就以2雙鞋的幾張照片做ENDING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