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無球可打的傷心小球員們

金龍國小----這群熱愛棒球的小朋友們---畢業了



有這一屆有14個小朋友都想繼續打球.因為這一年雖然練球很辛苦



但我相信他們從打球上得到更多.所以國中有意願繼續打球的人特別多.很難得.父母大部份也不反對.



有功課前5名的小朋友即使本來父母不贊成.也被小朋友的熱愛感動.態度軟化



但是上星期我們才發現.在汐止想打球是這麼的困難



我們汐止有2所小學有球隊-----金龍+汐小



但是目前只有汐止國中有棒球隊.以前秀峰國中也有.不知道為什麼解散了



可是這2年汐止國中不太支持球隊.所以沒有體育班.今年也只招收10名球員



那問題來了----金龍+汐小.今年畢業想繼續打球的球員就超過20個.



再加上附近五堵或外縣市想來打球的小朋友.就快30個吧.雖然程度不一.但喜歡棒球的心一樣



如果招考名額就10個.那其他20個怎麼辦? 就必需放棄棒球或離開家去外縣市學校住校.還不一定有球可打



為什麼?才國中小朋友就要做這痛苦的選擇.他們只是單純喜歡棒球.想打球而已



真的喜歡才能早上都不用大人叫起床.自己調鬧鐘6:30起來去學校練球



練不好被處罰.被罵.青蛙跳操場.還是說要去練球.那是真心的喜愛打球



每天回家也看電視棒球賽.打電腦也是棒球線上遊戲.就是那麼單純的喜歡棒球.有錯嗎



那為什麼國中想繼續打球那麼難.基層棒球的球隊銜接體系這麼奇怪



在地區域.小學球隊有2支.國中球隊反而搖搖欲墜.無法全額銜接到高中



汐止的秀峰高中就有體育班.棒球隊.但國中的學校這麼不支持球隊.如何有好球員.好成績出現.


那有心.喜歡棒球的小朋友.不想離開家去外地的.國中無處繼續棒球夢.就必需抱憾放棄嗎?



我們球隊幾位無法進汐止國中的小朋友.哭著問大人---為什麼想打球這麼難?



為什麼他無法繼續打球.明明我們都住汐止.他們真的很傷心.家長也跟著傷心.疑惑?不知道小朋友該去那裡.



不了解學校為什麼不讓他們去讀書.打球.



台北縣不是很推廣基層三級棒球.給了許多補助.那是否也要去了解銜接的環節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這個國中不喜歡棒球隊..就換去秀峰國中設立棒球隊.剛好接上秀峰高中



不然汐止的小朋友要去那裡打球.一定要不得已去外地嗎?這樣的情況不合理吧



明明就很單純.小學球隊教練也說---汐止最好了.3級棒球隊體制最完整.都有--------



這群熱愛棒球的小朋友們---畢業了.事實是-----國中這一環.根本有問題.讓小朋友小學編織棒球夢.再來打碎它



球隊許多小朋友是在3月被招待去看道奇隊在天母的比賽後.受感動或激勵



告訴家長---他決定要繼續打球.希望長大去美國打職棒.有了一個夢想出現.



我家的小朋友就是如此.------那為什麼小朋友的夢想要被打斷.無法靠自己努力去完成



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我都不知道如何告訴小朋友答案.因此我也不知道



誰能幫幫他們---圓棒球夢---------










無球可打的傷心小球員們
2010-06-29 23:1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無球 球員們
56411夏綠蒂 wrote:
金龍國小----這群...(恕刪)
因為台灣的體育界有太多黑暗面
試試在地的議員吧!

56411夏綠蒂 wrote:
金龍國小----這群...(恕刪)

只要不放棄 一定都會有機會!!!

環境雖然不允許 可是這群小朋友 有心 一定可以闖出另一條自己的路!
BJ57 wrote:
有心 一定可以闖出另一條自己的路!
沒錯!
不過做家長的
記得提醒孩子們
這條路會很辛苦
要做好心理準備

或許
樓主可以串連幾位家長
讓小朋友上國中後
自行組織社團
向學校或附近的運動中心租借場地
再請家長贊助
集資請教練來敎
暫時先撐過國中這三年再說

56411夏綠蒂 wrote:
練不好被處罰.被罵.青蛙跳操場.還是說要去練球.那是真心的喜愛打球


今天才註冊的新進會員,
有一種想利用網路、利用鄉民的感覺

不知道開版大的身份是?教練?家長?
文章說的很煽情,看到上面這段話,一點也不會感動。

很遺憾,看到這段話就反映出:
原來小學校隊還是用這樣子的訓練球員
這就是現實,一個球隊只有九個位置,
剩下來所謂熱愛棒球的小朋友只好競爭,

56411夏綠蒂 wrote:
我們球隊幾位無法進汐止國中的小朋友.哭著問大人---為什麼想打球這麼難?


誰一開始把他們打球的夢想拉到無限大,
誰就該誠實的告訴他們,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很殘酷的。

人生不是只有棒球隊,不是只有大聯盟,
如果真的愛心愛棒球,任何形式都會愛。
因為這種培育下一代在運動體育事業上的投資
在台灣這塊市場是賠錢貨

誰搞誰倒楣賠錢
只剩政府會接手

但也只會治標不治本的偶爾在當時有世足啦
盧勝勳在溫不敦網賽進八強後 被大肆報導
然後突然間 所有人員都成為足球迷 網球迷
所有人都在說 要來振興一下國內足球 網球的

但一直不斷有組織推行的機關 有一直在運作傳承的
有多少呢?

台灣看事的人說閒話 批評的人太多
但願意做事不怕批評的人卻又太少
大家都會等著看 但不會主動幫忙

美國小聯盟從少棒起就在辦
投入的不只是政府 家長有些都捐款 贊助球類比賽的進行
當你辦出個規模 這些體育用品商就靠過來
電視轉播就會來 資金跟廣告的金錢也就流通
讓每年都能成為一樣熱潮
對社會有硬體跟娛樂的效果
對年輕球員有被培養跟投入的舞台
對政府 在體育的發展跟傳承有穩定的根基在建立
不該是辦一辦就瓦解 沒錢分就不想贊助

台灣太多看戲的人但幫忙成事的人太少
這年頭做這樣的事會被上新聞說是傻瓜 說是被騙大眾社會 騙愛心假公益之類的
有誰願意這樣做呢?


樓主不好意思
恕我說些不動聽的話

運動是現實的,不管在哪個層級,運動員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
若是找不到位置,很抱歉....放棄吧,也許另一條路才是他們該走的路
小的我小時後短跑不行,後來被抓去練長跑,反到是收到不錯的效果
也曾經當過短暫的先發投手,當時隊上小球員沒有一位現在還活躍在體育界
這些小球員喜歡棒球沒錯,不過他們還有沒有其他專長,這才是師長們需要探討的

在別討論串曾經發言過類似討論
也不段的說救台灣棒球,首要條件是解散一半以上的基層棒球隊
可惜的是我只是個nobody,沒有人聽得進去啦

台灣棒球發展是畸形的
現在一票小球員一路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and than
很不客氣的說:接下來就是失業
少子化的關係,進體院可不像你我曾經經歷的聯考時代那樣困難
小選手一路弄到體院,體院畢業後.......然後呢??
只能當教練,因為他的人生精華十年只有棒球,其餘什麼都不會
好...........教練要不要戰績,為了戰績會不會要求狂操小球員
如此週而復始,無限輪迴,有淺力的球員從此殞落
台灣棒球的未來更是岌岌可危

運動這玩意兒不是苦練就有成績,運動是現實,天份也是現實
我國小畢業165,據說王建民168,差個三公分,他上大聯盟,我好歹應該也有個小聯盟混混才對吧

所以天分+努力缺一不可
胡金龍無法站穩大聯盟就是打擊,缺的最後一塊拼圖就是先天條件
打擊實力也不可能單單只是每天揮棒500次,就可以從許閔嵐變身成A-rod

日本小選手不但比賽,還非常注重學校成績
美國小選手則是多角化發展,有些MLB大投手在大學可能是某藍球隊前峰
台灣小選手只有.........棒球棒球棒球,一路玩到私立大學體保生,任務就是幫學校拿到名次
反正不唸書也不會被當,四年後畢業=失業,想進職棒,麻煩排隊領號碼牌等叫號吧
總歸一句,不該編織夢想,事實是殘酷的

怎知,從小學念到大學的學校都沒有棒球隊

就算再喜歡也只能看看電視爽一下

可能喜歡棒球要搬家到有球隊的學校附近吧
有社團哩 社團就是靠社員大家自己來搞

買球具 找教練 找場地

只是現在的制度說畸形也不像 說不畸形又很畸形

家長跟球員想打球的心應該是無庸置疑

也有些家長或許也出錢出力過

既然無法冠上學校名子的球隊 可以嘗試走社區或者社團的路線

話說我們里有羽毛球隊 還出去打一些協會比賽

雖然都有點年紀 不過也有一兩位的甲組乙組國手

不過就差別在沒有學校資源的灌注

純體育班純球隊班常常練球的時間遠超過上課的時間

還要請一些老師個別開一堆課後輔導課程 頗有輕重目標對換

朋友有教到重點學校體育班的小朋友

早上比人早起來操體能 累了上課都在睡覺 老師凶也不怕 要教練拿棍子才怕

為了要累積一些比賽搶排名 考試時間也得請公假出去比賽

或者有時候集訓起來缺課不少 只好商請各科老師再開個加強班

有時候演變成體育班的考卷只好另外出

我們不能說他們程度差 而是大家在唸書的時候他們在操體能練比賽

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落差

很多時候學校也只看拿的奬有多少(學校也算間接幫兇之一)

小朋友愛打球愛運動是好事 不過能夠唸書也有個樣子在運動不是更好?
真的喜愛棒球 到哪都能打
假日朋友約一約 去借場地也可以
而樓主所述 似乎不是單純想打棒球
如果是以職業為目標 只有表現最好的少數人才能接受培養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請讓這些小球員們了解,要成為職業選手不是只要喜愛打棒球就夠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