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雙鞋陪我跑過 太魯閣 板橋 富邦 泰雅 台南等馬拉松
可是跑了五場, 受傷了三場, 而密集的報名之下 讓我傷還沒好 又開始參加下一場... 就一直循環下去啦
受了傷 就開始找原因 看醫生 然後復健... 網路上看過的方法大概也都試過了
買髕骨帶 吃葡萄糖胺 每天爬樓梯增加肌耐力 等等... 很好 完全沒用......
復健師還跟我說 不要跑 就不會痛啦....這樣不是很簡單.... 嗯嗯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 挑了一天 我跑去做 Asics 的 3D 足型檢測....
楦頭 -- C and D
內旋 -- 正值的0.3~0.5 (就是內旋正常的意思啦)
問題來了 足弓高度 -- 很低 低到不能再低了, 猛然想起 骨科醫生跟我說 我的腳類似於扁平足 (都退伍那麼久了才跟我說)
足型檢測計師表示 我需要穩定或高支撐的鞋款, 推薦了Asics GT2150, 我也另外找了一天去試穿一下, 可是怎麼穿 怎麼不習慣, 有鞋腳分離的感覺, 於是乎上了runner's world 找鞋款, 也鎖定了 Mizuno 的 wave Inspire 6, Alchemy 9 and Nexus 4 為試穿對象....
Insprie 6 and Nexus 4 在Mizuno TW官網裡面都列為 支撐型鞋款, 兩者的差別僅在於重量及保護性
(在很多的平價鞋款裡面, 重量越重 保護性就越好... 當然 並不是所有的鞋款都是這樣)
而 Alchemy 9 則列為中等保護 高穩定的 控制鞋款.... (但runner's world 怎把該鞋款列為穩定型, 而Inspire 6 則被歸類為 performe trainning)
試穿之後, 不知道為什麼 我選擇了 Alchemy9 ..... (可能是因為這一雙鞋穿起來更像是自己的腳吧)


當天晚上也去PU 跑道跑了大概七公里....感想
1. 好硬的鞋底阿....已經是在PU跑道了 怎麼鞋底的感覺還是這麼硬 如果真的在柏油路上跑 怎麼吸震阿...
2.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 Mizuno是日本公司,了解亞洲人的腳型, 鞋型跟雙腳 從來沒有這麼貼合過, 讚 ~~
3. 穩~~ 真的穩~~ 可能跟 鞋子在前腳部分有加寬(很像衛生棉多了兩片翅膀)有很大的關係...
4. 足弓部分的支撐.... 有點空虛...
我的右腳踝內側的韌帶 這一次完全沒有抗議, 倒是左腳踝內側韌帶第一次發生疼痛....
另外 左腳掌 施力點 一下子就起水泡了.... 襪子是以前常穿的厚棉襪, 也沒有感覺到腳掌有異常的摩擦
但是 就是起水泡了....
結論.... 我可能還要再去看看另外的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