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棒球冷眼集,不看好台灣發展職業棒球運動的理由

談到棒球,許多人會認為是台灣的國球,國球兩字聽起來有無限的沈重,而國際賽成績是我們最大的慰藉。
台灣發展棒球有其歷史背景,也或許是美麗的開始與錯誤,當然也會有許多人不認同這樣的看法。

環顧世界發展職業棒球國家以美日為主,強調的是運動和資本主義市場的結合,而這也是棒球跟其他大部分運動比較不同的地方,棒球是很難廣泛普及化走入生活的運動,有極大的場地,人員裝備,球員人數,高運動傷害風險等限制,進入的門檻高,打棒球不是只有平常隨便找兩個人,你丟我接。

是故棒球只適合往極端職業類型運動去發展,而球員也必須在很小的年紀開始培養,以打球為未來職志。相對的也容易造成球員有一天無法打球的時候,面對更大的求職困難。以打籃球來說,給你一顆球,一個籃框去練習自己就可以玩得很高興。很少人打籃球是以未來當籃球員為職志,一般以興趣為主,以運動健康的角度,也容易獲得一般家長的認同,運動傷害風險不高,而這些都是發展棒球受限制的地方。

比較美國兩大職業運動NBA跟MLB,職業籃球員大部分都有經過大學籃球階段的洗禮,心態與心智也相對成熟,這跟職業棒球員在高中階段或更早就接觸棒球甚至職業有很大的不同,這也代表棒球員在未來人生規劃發展上會遇上更多的限制,求職不易等等,也更不容易取得一般家長的支持。

所以,MLB需要藉由更多中南美國家球員來美國發展提供更多人才而非在國內培養,而觀眾進場觀賽也是以欣賞的角度,球員也是演員,來共同參與一場賽事。這也是本人喜愛看棒球的最大原因,因為觀眾喜愛看,看球員用一根棒子把球打的老遠,越出全壘打牆外,心中的感動是籃球穩穩的投籃命中無法相比的。

在美國,看棒球是很輕鬆的,家庭的,甚至吃吃喝喝歡度時光,是可以很悠閒的,走出戶外的一種觀賞性球類運動。可惜的是激情過後,回到一般人的家庭生活中,卻也如此的陌生與遙遠,一顆高中時期死黨幫忙拿回來的鷹俠等球員的簽名球靜靜的躺在收藏櫃裡,只能回味,個人從來也沒打過棒球。

以上談了這麼多,也點出了許多在台灣發展棒球運動的困境與瓶頸,這不是投入經費多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先天在發展職業運動原本就屬不易,而要發展棒球的難度更高,興建棒球場地的規格又很難挪用於其他運動,造成球場經營更不易,只能靠國家支持。問題在國家所要面對的不是只有棒球一項運動的發展,也容易造成預算的排擠。

人才獲得的問題,台灣棒球職業運動市場不大,所以主客觀條件上很難吸引更多其他國家更好的棒球運動員,甚至本身也有球員外流的危機,有時以台灣的棒球環境與本質去分析,個人對於棒球運動在台灣整個來說是悲觀的,但也是必然的結果,很難去怪政府或民眾任何一方不支持,而是有其太多在發展上先天條件的不足與限制。

10/27台灣又爆職棒簽賭打假球

看看台灣現在發展職業棒球的處境,市場就是這麼點大,球員品德教育程度低落,利之所趨。

台灣是真的不適合玩職業棒球運動的,現在再回這篇也就沒有補不補槍的問題了....

因為早看的清楚,心已死
2009-08-06 14:04 發佈
70分!(舉牌)
雖然頗有自己的觀點
但是這樣子講不公平啦~

因為美國並沒有楊左使跟洪教主阿......
- Architecture -
阿克鐵克特 wrote:
因為美國並沒有楊左使跟洪教主阿...(恕刪)


哈哈哈!這兩個人真是.....懇請他倆退出棒球圈~
其實 足球大國的巴西 也一直有球員外流的問題

現在知名的球星幾乎往歐洲去了

巴西變成一個球星輸出國,自己國內的職業隊也養不起那些球星




不過~從小到大,真的很難打一場 像樣的棒球

頂多就是 傳接球,或是簡單的2~3人打跟接而已

這的確是推廣上的問題~
順手捐發票 救救老殘窮、隨手關電腦 救救北極熊
阿克鐵克特 wrote:
但是這樣子講不公平啦~
因為美國並沒有楊左使跟洪教主阿......


所以兄弟象前陣子才喊說要國家幫忙蓋球場啊~不時鼓動球迷對政府喊話.真是國內職棒毒瘤.天底下哪有這麼好康

所謂的國球對台灣是沉重的負擔吧,許多政治人物私底下避之唯恐不及還要高唱支持~
edward0425 wrote:
談到棒球,許多人會認...(恕刪)


在台灣以"一日球迷"居多的情況下
目前條件...勉強有本事的就是棒球

世界上流行的一些職業運動(團隊非個人的)
1.美式足球(就美國有)...不可能在台灣發展
2.足球(世界都很風)...台灣球迷會說..這啥鳥比賽...我錢瑗看歐洲的
3.籃球..一來國際賽打得爛...二來有NBA..大部分球迷會說..我不如看NBA

結論是...台灣不需要有自己的運動...看國外最好的比賽就好了
不看好台灣發展任何運動會成功
現階段永遠只能島內自HIGH
除非等球賽收視率有娘家的一半以上再來講
只能說並不是每個民眾都愛看棒球,棒球場除了棒球用途,可利用性低,既然要發展職業棒球,我想球場興建問題不是只是政府的問題.

總之,發展棒球不是台灣體育的唯一出口,適度的放手也很重要,要不然不長進的還是不長進,享有北部的資源的某球團不時出來放話,好像天經地義,得了便宜還賣乖,要賣早賣了
談到棒球,許多人會認為是台灣的國球,國球兩字聽起來有無限的沈重,而國際賽成績是我們最大的慰藉。
台灣發展棒球有其歷史背景,也或許是美麗的開始與錯誤,當然也會有許多人不認同這樣的看法。

環顧世界發展職業棒球國家以美日為主,強調的是運動和資本主義與市場的結合,而這也是棒球跟其他大部分運動比較不同的地方,棒球是很難廣泛普及化走入生活的運動,有極大的場地,人員裝備,球員人數,高運動傷害風險等限制,進入的門檻高,打棒球不是只有平常隨便找兩個人,你丟我接。

主旨:
1,棒球要與資本主義市場結合
2,棒球不能兩個人玩

請問哪個職業運動是不用跟資本主義市場結合?不需要夠大的場館,運動員不需要有裝備與承接高風險運動傷害的問提?


故棒球只適合往極端職業運動去發展,而球員也必須在很小的年紀開始培養,以打球為未來職志。相對的也容易造成球員有一天無法打球的時候,面對更大的求職困難。以打籃球來說,給你一顆球,一個籃框去練習自己就可以玩得很高興。很少人打籃球是以未來當籃球員為職志,一般以興趣為主,以運動健康的角度,也容易獲得一般家長的認同,運動傷害風險不高,而這些都是發展棒球受限制的地方。


主旨:
1.要成為職業棒球員要從小培養,如果養成失敗就準備去當板模工或賣雞排
2.籃球只要有一個框就可以打,很健康可以打興趣,可以獲得家長支持

請問以台灣來說不管是棒球或是籃球的職業選手哪個不是從小科班出身?
有啦,la new熊的郭建宏,還有別的嗎?
然後為什麼兩個人傳接棒球就不是打棒球?
又或是以我家附近的政大都有學生棒球隊,難到這些政大學生是想要當職棒球員嗎?
所以打棒球一定等於要當職棒選手的也不是成立的


比較美國兩大職業運動NBA跟MLB,職業籃球員大部分都有經過大學籃球階段的洗禮,心態與心智也相對成熟,這跟職業棒球員在高中階段或更早就接觸棒球甚至職業有很大的不同,這也代表棒球員在未來人生規劃發展上會遇上更多的限制,求職不易等等,也更不容易取得一般家長的支持。

主旨:
1.美國職業運動員有大學學歷,台灣沒有?

你應該不知道美國的職業球員雖然有大學學歷但是其實就是用類似台灣體保生的方式進去的吧
你也應該不知道他們進大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學校贏得ncaa的比賽吧
我想你更不會知道他們不是進大學才開始打球,而也是從小就開始打球吧

要成為職業運動員在哪個國家都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
半路出家的本來就少之又少

所以,MLB需要藉由更多中南美國家球員來美國發展提供更多人才而非在國內培養,而觀眾進場觀賽也是以欣賞的角度,球員也是演員,來共同參與一場賽事。這也是本人喜愛看棒球的最大原因,因為觀眾喜愛看,看球員用一根棒子把球打的老遠,越出全壘打牆外,心中的感動是籃球穩穩的投籃命中無法相比的。

在美國,看棒球是很輕鬆的,家庭的,甚至吃吃喝喝歡度時光,是可以很悠閒的,走出戶外的一種觀賞性球類運動。可惜的是激情過後,回到一般人的家庭生活中,卻也如此的陌生與遙遠,一顆高中時期死黨幫忙拿回來的鷹俠等球員的簽名球靜靜的躺在收藏櫃裡,只能回味,個人從來也沒打過棒球。


主旨:
我不知道這段跟台灣不似合發展棒球有什麼關係啦?
頂多就是說很多人沒打過棒球

前面早就說了,打棒球跟要成為職業棒球員本來就是兩回事
無論美國台灣都是一樣
看棒球很輕鬆我想在臺灣美國都一樣
都是休閒活動,不知道拿出來講是要比什麼


以上談了這麼多,也點出了許多在台灣發展棒球運動的困境與瓶頸,這不是投入經費多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先天在發展職業運動原本就屬不易,而要發展棒球的難度更高,興建棒球場地的規格又很難挪用於其他運動,造成球場經營更不易,只能靠國家支持。問題在國家所要面對的不是只有棒球一項運動的發展,也容易造成預算的排擠。

人才獲得的問題,台灣棒球職業運動市場不大,所以主客觀條件上很難吸引更多其他國家更好的棒球運動員,甚至本身也有球員外流的危機,有時以台灣的棒球環境與本質去分析,個人對於棒球運動在台灣整個來說是悲觀的,但也是必然的結果,很難去怪政府或民眾任何一方不支持,而是有其太多在發展上先天條件的不足與限制。


主旨:
1.台灣內需市場小
2.棒球場只能打棒球
3.人才獲得問題

前面拉哩拉渣的扯了一堆錯的東西
不如直接說最後一段比較快

台灣內需市場小?別忘了,國際賽時候萬人空巷的狀況
這些人都是潛在看棒球的人口
只是他們都看國際賽對職棒比賽就不一定
cpbl有試圖把這些人口拉進球場嗎
還沒做到吧

然後棒球場只能做棒球場用
或許你也不知道東京巨蛋除了打棒球還常常拿來當展覽廠地
美國也有棒球與美式足球共用的地方
台灣洲際棒球場也曾經辦過演唱會

人才獲得
台灣棒球發展近一百年
早就有相對完整的棒球金字塔在
雖然因為教練因素在中間會讓許多頂尖選手折損
但是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棒球人才存在

當然人才會往mlb集中是必然的趨勢
但是台灣本身提供的人才也足夠台灣棒球現階段的發展



總結

拉哩拉紮的一大篇

結果裡面只是你的自大

跟現實狀況根本不合

如果你要發表專業的評論請把資料收集好

如果你是憤世嫉俗的球迷

我想你大概有二十年沒看棒球了
以管窺天, 走出都會區, 或是說走出大台北, 你會發現棒球運動是很興盛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