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遠一號竿 wrote:
國外的高球界對奧運的...(恕刪)
高爾夫球的場地限制和學問太多,不適合納入奧運
納入奧運也不代表這個運動才能算了不起
還有,高爾夫這項運動要一年比賽很多場才能判定一個球員的技能水準
奧運舉辦的時間不夠
使用器具:重量、長度、角度、材質、軟硬度、扭力、反彈係數、編織法、磨擦力、數量、是否破壞草皮
人員:身高、體重、手長、手掌大小、肌耐力、柔軟度、揮桿習性、強視力、關節脊椎、用桿經驗、心理戰
環境:風向、風力、濕度、晴雨、坡度、草長、草紋、果嶺速度、球場設計&總長
只能就我目前想到的寫出來,這些都會影響一個選手的成績好壞和比賽基準是否公平
我不是說只有高爾夫是很艱深的運動,而是要讓其他人知道這項運動不是隨便玩就能取得好名次拿獎金
平常有時間跟有心情就會去練習場練個兩桿
偶爾也會跟朋友抓一下
大部份打球的地點都是在大陸的球場﹐台灣也打過幾次﹐最初在溫哥華的時候也有
差點大概就是25左右﹐俗稱三輪車啦
球友非常之多(打太好的沒人敢找﹐打太差的沒人想找)
題外話
我想經由這個討論串
可以很清楚的發現MOBILE01上的社群設定的輪廓
OK~
針對到底高爾夫是不是"全民運動"
跟棒球/籃球/游泳/桌球/撞球/賽車相比之下
我也來發表一下我的意見
首先要看看這個全民的"民"
在北美﹐大家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錯
國民所得高﹐有車有房有負債
算是已開發國家
地廣人稀(與亞洲國家相比)
GOLF相對來說
是屬於一種比較休閒的運動
尤其是對於一些退休的老人
國外的退休年齡相當低
很多40~50歲左右的中年人﹐如果安排的當
都是屬於已經退休的年紀
有錢有閒
再加上GOLF對於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沒有那麼高
沒有爆發力
沒有彈跳力
眼睛不好
有心臟病或糖尿病等
超過50歲
GOLF還打得很好的﹐大有人在
對於某些人來講﹐GOLF算是屬於一種自己跟自己的比賽
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所以挑戰可大可小
有黑TEE﹐藍TEE﹐白TEE﹐甚至紅TEE的選擇
也有所謂的差點系統﹐我想這就是GOLF迷人的地方
所以老少咸宜﹐因為這個運動的MEASURING STICK可以坐調整
籃球罰球線距離是固定的
棒球投手丘到本壘板的距離也是固定的
游泳池里的水也都是一樣的
但是人的心境﹐尤其是年輕人﹐絕對不可能只是在休閒
大家都想挑戰
開球300Y
破100接下來就是破90﹐再來就是破80
當一旦開始認真對待﹐甚至是以競技的心態來面對的時候
GOLF我認為是對人類來說最困難的運動之一
(僅次于要打中一個時速145公里的快速直球)
挫折感相當高
無師自通也是有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
沒有請個教練把基礎打好
還要花長時間的練球
才能維持球感
不然有可能今天打個78桿﹐覺得很滿意自己的表現
兩個月沒練﹐可能突然來個90+桿
那也是很正常的
譬如說我自認三分球很準
兩個月沒打籃球
練個半小時
球感馬上回來
也不會相差太多
游泳更不用講
蛙式可以1000M不間斷
就算半年沒下水
還是小菜一盤
因此對於台灣人來說
其實要把GOLF變成全民運動﹐是有一定的難度
因為GOLF開始的門檻跟其他運動比起來實在高很多
除了基本的球具(你應該不會跟人家借籃球鞋或游泳褲吧)
套桿在台灣NTD10000跑不掉
好一點的(有心學習的一開始都會買比較好的﹐想說反正可以用很久)大概NTD30000~40000
而且這還是專門工具﹐除非你想跟人家幹架
還有基本的服裝
GOLF對於服裝有要求
一時興起斗牛的時候﹐穿牛仔褲也沒人管你
GOLF你沒按照規矩穿衣服﹐人家是有權禁止你下場的
還有專用的GOLF球鞋﹐這種大底有裝釘子(金屬/橡膠)
也是NTD2~3000左右
再來, 練習場去一次花個NTD200 應該也是基本消費
一般來說﹐要把GOLF當運動來學的人
都要請教練
我是還沒遇見光靠朋友教就打的"還可以"的球友
因為除了基本的技術﹐一些下場的規矩還有球場禮儀也是要跟教練學習
在台灣學球﹐我想一套課程下來﹐NTD10000應該也是基本的
要深入者﹐所投資花費更多
光是看到上面這些錢﹐開銷對一般人來說真的不小
如果要下場打﹐代表你要有一台車
我是有看過騎摩托車然後球具放前面的
不過應該是極少數
球場一般都是在偏僻的地方﹐不然就是山上﹐摩托車很難到的了
而且面子問題﹐連車都沒有﹐怎麼打高爾夫球(如果我攻擊到任何人﹐I am sorry!)
去酒店坐計程車OK﹐但是去打高爾夫球坐TAXI﹐就有點...
一場球下來
果嶺費至少也都是要NTD2000~3000
平日是比較便宜
但是平日有時間打球的
我想不是老闆就是包租公/婆
大家都要正常上下班
當然﹐如果有上班族輪休排星期三﹐然後不休息還跑去打球的﹐我敬佩你!
也因此我想除非會員爸爸媽媽帶
不然在台灣﹐一般學生想打球
應該是很困難的
而一般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
我想alternatives太多
大家有空的時間通常都是週末
而週末又都是最貴的時候
而且你有能力打不代表你的朋友有能力打
週末自己一個人去打球﹐聽起來有點沙密西~
混打湊組也是有﹐但風險還是有
運氣不好就變成花錢找罪受
由此推論在台灣GOLF最大的客源
應該就是阿伯阿叔董事長級
經濟能力有基礎
事業有成﹐或者業務需要
身邊的朋友也都愛好此道(喝酒找小姐應該在年輕事業衝刺時都幹過頭了)
而且都是打健康的
走完18洞﹐然後達到自己預設的成績
就很滿足了
上面的景象﹐搬到大陸﹐更是如此!
這邊能下場打球的
都不是一般工薪階級
器具貴上香港20~30%
下場基本上都是900RMB起跳 (約NTD4500)
但是對日本來說可是便宜到極點
東京一場球費動輒NTD10000
因此看著年輕貌美的CADDY叫你"老闆請開球時"﹐可千萬別迷了心竅﹐OB啊~
GOLF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在中國﹐當地的球場也極力的推廣此種刻板印象
看一場OMEGA 所舉辦的MASTER 大師賽
門票可是RMB 2800﹐約NTD14000
這是近距離觀賞世界一級球星的代價
當然﹐是用走的
富人的運動!
(那些推廣青少年高爾夫運動裡面看到的小孩子們﹐家裡個個都有兩把刷子)
在我一路由加拿大﹐到中國大陸﹐再到台灣
我覺得GOLF要變身為全民運動
本身有一定的限制
1。加入門檻高
2。維護費用也高(平常練球費用)
3。場地門檻也高(每個社區都有運動中心﹐但不一定都有球場或練習場)
GOLF運動競技沒問題﹐絕對有能力擠身世界一流難度的運動
打過才知道要成為一流好手真的很難
但是比較其他運動項目來說
1。加入成本
2。學習成本
3。維護成本
高爾夫球實在是曲高和寡﹐就像學習賽車(DRIVING SCHOOL)一樣
身邊沒有兩個銀子﹐玩的也不踏實
也因此我認定在亞洲區
GOLF要成為全民運動﹐是有相當的難度的!
以上淺見﹐歡迎指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