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john wrote:
我只對 "抗日" 這個字眼有意見.
我對台灣這次拿不拿獎牌沒有興趣.
閣下又到這裡來亂了嗎?不是勸告過你做人可以「崇洋」,但不要「媚外」嗎?
dearjohn wrote:
今年我是完全不關心奧運的.
所以開幕式沒看, 也不打算看任何一場比賽.
好酸的語氣啊....
dearjohn wrote:
霧社事件,
基本上本質跟一般的警民衝突比較有關,
而不是真的抗日.
先搞清楚這些事件的真相再來說吧.
警民衝突只是事件的引爆點,而且沒有長期的積怨,「一般的警民衝突」怎麼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的武裝衝突?莫那魯道又怎麼能募集到上千人參加戰鬥?
還不相信台灣人有抗日是吧?來來來,讓我們細說從頭,姑且不提霧社事件,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炎憲曾經提到:「台灣人於日本殖民時期的反抗運動,是以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為分界。前期自1895年至1915年,是武裝抗日運動時期;後期自1915年至1945年,是政治抗日運動時期,如台灣文化協會林獻堂赴日請願設立台灣自治議會。據總督府統計,殖民時期,台灣當地的武裝抗日行動共有14 起」。
查一查「乙未戦争」的始末你會發現日本人是這麼描述的:「乙未戦争または台湾征服戦争、台湾防衛戦争は1895年に大日本帝国軍と台湾民主国軍・台湾人義兵との間で戦われた戦争。数ヶ月に及ぶ激戦の末、大日本帝国が勝利し、台湾を征服した。」。這場戰爭發生的時間是 1895 年 5 月 29 日到 10 月 22 日,前後共持續了五個月。台灣方面犧牲了將近一萬四千人。
乙未戰爭日文資料: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英文資料:Japanese invasion of Taiwan (1895)
然後是 1907 年的「北埔事件」:「北埔事件は、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で発生した客家人の蔡清琳による抗日事件。」
北埔事件日文資料:北埔事件
再來是 1915 年的「西來庵事件」,你最喜歡的日本人是這樣寫的:
「西来庵事件は、1915年(大正4年)に日本領台湾の台南庁噍吧哖(タパニー、現・玉井郷)で発生した武装蜂起。地名から「タパニー事件」とも、首謀者が余清芳であったことから「余清芳事件」ともいう。本島人による最後の抗日武装蜂起であった。」
西來庵事件日文資料:西来庵事件
西來庵事件英文資料:Ta-pa-ni Incident
dearjohn wrote:
抗日?
台灣的敵人本來就不是日本.
別再用上個世紀的過時字眼了.
這裡是日本人寫的「台灣抗日運動」參考資料:台湾抗日運動
You don't take a photograph, you make it. - Ansel Adams
讓陳鏞基來告訴你
http://blog.pixnet.net/ottocat/trackback/f9891775fb/11825538
不要太泛政治化,看球就是要讓自己放鬆,無需那麼嚴肅..
內文搜尋

X